对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種活动。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所以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然而在许多的生物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则是“虚”的,缺乏了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一堂课下来,浪费了许多学习时间,学到的东西却寥寥无几。
  一、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缺乏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定式。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认为学生只有通过认真听讲才能将知识点落实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就是讲,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这就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2)教师准备得不充分。学生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实验探究,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但许多教师在课前备课随意,不重视教案设计,也没有设计好问题串引导学生,并且觉得生物实验器材准备起来麻烦,不精心准备甚至不准备,认为只要把知识点告诉学生,学生能解题就行了。所以常常出现以视频代替实验;或者不开展学生活动,只进行演示实验;更有少数教师什么都不准备,一支粉笔就去进行科学探究。试想,生物课堂中没有“生物”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又怎样做到有效性教学?
  (3)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缺乏目的性。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在实验结束时仍没有明确这个实验在探究什么,盲目地跟随教师完成实验,不知所学。这样一来,活动只能停留于表面,缺乏思维的参与。虽然有时探究活动显得很热闹,但其实有的学生只是把桌上的器材当作玩具在玩。等学生一阵忙乱后,活动就成过眼云烟,学生得不到任何收获,这样的活动就成为一个无效探究活动。
  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中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让学生多想一想,在探究过程中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有目的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多比一比,能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多动一动,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好地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多议一议,通过讨论使中下程度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还可以使以往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的群言堂,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论辩思维。
  (2)精心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有效探究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串层层引入。
  (3)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许多教师觉得生物课准备器材比较麻烦,但其实初中学生的好奇心都很强,有时候布置他们准备实验材料,他们会积极完成。这样安排,学生的兴趣在实验前就已经被激发出来了,一举两得。
  (4)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许多探究实验都是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配合完成的,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①要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②要合理分组。③明确小组合作目标。④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技巧。
  (6)教师要做好实验教学中的督促、指导工作。操作时间短的探究实验在课堂上即可完成,教师可在巡视过程中,及时指导、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实验操作趋于严谨,减少误差。
  (7)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是实验教学的又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方面的相关教学。
  (8)教学体会和反思是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保障。对于每一节探究课,教师都要精心备课、细心准备、认真组织,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便在以后教学中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是笔者对初中生物课堂中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当然,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非短时间奏效,它贯穿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我们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上不断搜索、实践、创新,才能取得成效。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在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如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这股浪潮席卷下的中国,正与世界在逐渐接轨,各种形式的异国文化纷纷不请自来,中国本土文化的阵地逐渐缺失,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正经受着艰巨的考验。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文化被认为是最能集中全面体现民族 文化的内涵。我们都知道:一个民族的节日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该民族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
期刊
个性指的是什么呢? 也就是人的心理差异性, 即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且带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心理特征的总称。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主要有遗传因素、生存环境因素及后天教育因素等。而发展个性教育又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初中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对学生个性发展做以下探析。  一、通过不断观察和了解,逐步发展学生个性  初中体育课堂
期刊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而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应该成为小学生童心飞扬的乐园,个性张扬的沃土。理所当然,给学生一个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便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之所在。自从刚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不断地思考着实践着。现在,已成为一名中年的教师的我,很想把自己的点滴做法谈一谈,愿与大家共享。  一、细心备课——和谐高效课堂的前提。  作为一名语文老
期刊
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学生了解更多的地球知识,掌握中国及至世界的一些地理常识性问题,明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等等。以提高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他们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水平,形成全球意识,而且在空间思维能力和各种认知能力上也得到一定的提升,这就需要老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各种知识的积累,并进行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与调整,为地理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实效性而努力。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聆听是根本,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聆听是相对无效聆听而言的,有效聆听就是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能够听懂,能够共鸣,能使听者所感悟。本文从想听是有效聆听的前提、会听是有效聆听的过程、爱听是有效聆听的延续三个方面对小学音乐欣赏中有效聆听的策略作了详细的阐述,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
期刊
《英語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1)我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及历年中考试题,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活动。比如,近几年的中考越来越淡化语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还在一味的区分某些相近单词或词组的用法,细化语法规则,便会与中考背道而驰,造成高投
期刊
班级是一个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门育人科学,而且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它对于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促进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工作,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基本特征。通过笔者十几年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实践,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班
期刊
E时代,淘宝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途径正日渐蚕食传统的销售行业,其中“聚划算”更是成为其中的一支主力军。将多种类型的物品聚合在一起,利用聚合效应将物品的价格等因素降低,让现代人能在极短时间内下单购买相应物品。不仅是利用了货品的低价因素,更多的是将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方便现代人的非连续性阅读需要。  由此及彼,当下人阅读文本的时候,正逐渐产生以下倾向:①非连续性文本的聚合阅读,利用较短时间完成多种文本信
期刊
英语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新课标指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因此培养阅读能力越来越被广大中学师生所重视。经过多年教学过程中的摸索,个人认为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六种方法。  、讲究阅读方法  (1)依据主题句定短文的中心:任意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期刊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地理研究的对象包含五湖四海,穿越天地人间,使得地理的应用渗透到各个方面,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的影子,地理教学中便有了浓浓的乡土气息,饱含生活性和趣味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