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種活动。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所以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然而在许多的生物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则是“虚”的,缺乏了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一堂课下来,浪费了许多学习时间,学到的东西却寥寥无几。
一、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缺乏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定式。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认为学生只有通过认真听讲才能将知识点落实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就是讲,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这就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2)教师准备得不充分。学生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实验探究,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但许多教师在课前备课随意,不重视教案设计,也没有设计好问题串引导学生,并且觉得生物实验器材准备起来麻烦,不精心准备甚至不准备,认为只要把知识点告诉学生,学生能解题就行了。所以常常出现以视频代替实验;或者不开展学生活动,只进行演示实验;更有少数教师什么都不准备,一支粉笔就去进行科学探究。试想,生物课堂中没有“生物”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又怎样做到有效性教学?
(3)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缺乏目的性。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在实验结束时仍没有明确这个实验在探究什么,盲目地跟随教师完成实验,不知所学。这样一来,活动只能停留于表面,缺乏思维的参与。虽然有时探究活动显得很热闹,但其实有的学生只是把桌上的器材当作玩具在玩。等学生一阵忙乱后,活动就成过眼云烟,学生得不到任何收获,这样的活动就成为一个无效探究活动。
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中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让学生多想一想,在探究过程中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有目的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多比一比,能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多动一动,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好地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多议一议,通过讨论使中下程度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还可以使以往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的群言堂,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论辩思维。
(2)精心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有效探究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串层层引入。
(3)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许多教师觉得生物课准备器材比较麻烦,但其实初中学生的好奇心都很强,有时候布置他们准备实验材料,他们会积极完成。这样安排,学生的兴趣在实验前就已经被激发出来了,一举两得。
(4)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许多探究实验都是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配合完成的,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①要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②要合理分组。③明确小组合作目标。④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技巧。
(6)教师要做好实验教学中的督促、指导工作。操作时间短的探究实验在课堂上即可完成,教师可在巡视过程中,及时指导、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实验操作趋于严谨,减少误差。
(7)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是实验教学的又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方面的相关教学。
(8)教学体会和反思是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保障。对于每一节探究课,教师都要精心备课、细心准备、认真组织,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便在以后教学中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是笔者对初中生物课堂中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当然,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非短时间奏效,它贯穿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我们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上不断搜索、实践、创新,才能取得成效。
一、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缺乏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定式。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认为学生只有通过认真听讲才能将知识点落实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就是讲,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这就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2)教师准备得不充分。学生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实验探究,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但许多教师在课前备课随意,不重视教案设计,也没有设计好问题串引导学生,并且觉得生物实验器材准备起来麻烦,不精心准备甚至不准备,认为只要把知识点告诉学生,学生能解题就行了。所以常常出现以视频代替实验;或者不开展学生活动,只进行演示实验;更有少数教师什么都不准备,一支粉笔就去进行科学探究。试想,生物课堂中没有“生物”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又怎样做到有效性教学?
(3)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缺乏目的性。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在实验结束时仍没有明确这个实验在探究什么,盲目地跟随教师完成实验,不知所学。这样一来,活动只能停留于表面,缺乏思维的参与。虽然有时探究活动显得很热闹,但其实有的学生只是把桌上的器材当作玩具在玩。等学生一阵忙乱后,活动就成过眼云烟,学生得不到任何收获,这样的活动就成为一个无效探究活动。
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中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让学生多想一想,在探究过程中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有目的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多比一比,能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多动一动,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好地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多议一议,通过讨论使中下程度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还可以使以往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的群言堂,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论辩思维。
(2)精心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有效探究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串层层引入。
(3)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许多教师觉得生物课准备器材比较麻烦,但其实初中学生的好奇心都很强,有时候布置他们准备实验材料,他们会积极完成。这样安排,学生的兴趣在实验前就已经被激发出来了,一举两得。
(4)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许多探究实验都是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配合完成的,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①要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②要合理分组。③明确小组合作目标。④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技巧。
(6)教师要做好实验教学中的督促、指导工作。操作时间短的探究实验在课堂上即可完成,教师可在巡视过程中,及时指导、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实验操作趋于严谨,减少误差。
(7)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是实验教学的又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方面的相关教学。
(8)教学体会和反思是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保障。对于每一节探究课,教师都要精心备课、细心准备、认真组织,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便在以后教学中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是笔者对初中生物课堂中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当然,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非短时间奏效,它贯穿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我们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上不断搜索、实践、创新,才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