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治疗8天、15天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下降的幅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减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坏,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作为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急速上升,而且该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当高[1]。临床医学显示,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组成质急性脑梗死。中心坏死区如果完全缺血,就会导致脑细胞死亡,缺血半暗带内仍保留的侧支循环则可继续获得部分的血液,一部分神经元因此而存活,因此抢救缺血半暗带区域的可逆性损伤神经元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2]。本文通过对比治疗,观察依达拉奉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50例,男女比例为29:21;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40岁,平均年龄(55.2±7.9)岁。参照组50例,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41岁,平均年龄为(54.3±8.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无差异性,有可比性。所选实验对象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所有患者均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正常稳定,病情在2天内没有进展,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CT检查,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收调查研究。
1.2 排除标准
有以下合并症状或疾病者排除:脑肿瘤、免疫系统、脑外伤、造血系统损坏和严重精神疾病;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研究过程中再次脑梗死。
1.3 治疗方法
(1)参照组患者通过利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聚集抗血小板,改善血液循环环境,对症治疗。(2)实验组患者则在以上常规治疗的方法基础上,保证各项指标稳定的情况下,发病3天之内搭配30mg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0353,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加入到100ml的0.9%生理盐水中以静脉方式进行滴注,两次/天,一个疗程14天。一个疗程后,通过中国卒中量表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分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率对比通过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三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天和14天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幅度比参照组的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对比分析(x±s)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局部的脑组织因血液循环受阻,以致神经功能因缺血、缺氧而缺损。大量科学研究发现,如果发现及时并给予有效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增加患者缺血半暗带血液的供应量,是受损的神经元可以存活并恢复功能。早组织缺血、缺氧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钙,催化氧化酶系统和四烯酸级联的反应过程,从而产生过量的损害大脑的自由基[3]。
本次研究显示,在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性(P>0.05)的情况下,注射了依达拉奉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8天后和15天后的NIHS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说明注射依达拉奉可以减缓神经功能的受损。而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5天后的NIHSS評分比8天后的NIHSS评分有明显的上升,则进一步证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注射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控制和神经功能的损坏程度。其原因为:实验组注射的依达拉奉作为一种小分子的有效抗氧化剂和羟自由基清除剂,可通过进入血脑中刺激产生前列环素,阻止和控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4]。
综上所述,尽早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使用依达拉奉,从而尽快清楚人体内的自由基,恢复神经元功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
参考文献
[1]金炜,陈观保,徐文锐,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5):591-592.
[2]李少明,郑东.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MP-9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3):1742-1744.
[3]郭华,陈炅,索冬卫,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血管内皮功能、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40(4):77-80.
[4]陈林芳,丁新生,田向阳,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hs-CRP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5):380-382.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作为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急速上升,而且该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当高[1]。临床医学显示,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组成质急性脑梗死。中心坏死区如果完全缺血,就会导致脑细胞死亡,缺血半暗带内仍保留的侧支循环则可继续获得部分的血液,一部分神经元因此而存活,因此抢救缺血半暗带区域的可逆性损伤神经元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2]。本文通过对比治疗,观察依达拉奉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50例,男女比例为29:21;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40岁,平均年龄(55.2±7.9)岁。参照组50例,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41岁,平均年龄为(54.3±8.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无差异性,有可比性。所选实验对象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所有患者均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正常稳定,病情在2天内没有进展,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CT检查,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收调查研究。
1.2 排除标准
有以下合并症状或疾病者排除:脑肿瘤、免疫系统、脑外伤、造血系统损坏和严重精神疾病;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研究过程中再次脑梗死。
1.3 治疗方法
(1)参照组患者通过利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聚集抗血小板,改善血液循环环境,对症治疗。(2)实验组患者则在以上常规治疗的方法基础上,保证各项指标稳定的情况下,发病3天之内搭配30mg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0353,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加入到100ml的0.9%生理盐水中以静脉方式进行滴注,两次/天,一个疗程14天。一个疗程后,通过中国卒中量表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分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率对比通过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三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天和14天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幅度比参照组的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对比分析(x±s)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局部的脑组织因血液循环受阻,以致神经功能因缺血、缺氧而缺损。大量科学研究发现,如果发现及时并给予有效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增加患者缺血半暗带血液的供应量,是受损的神经元可以存活并恢复功能。早组织缺血、缺氧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钙,催化氧化酶系统和四烯酸级联的反应过程,从而产生过量的损害大脑的自由基[3]。
本次研究显示,在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性(P>0.05)的情况下,注射了依达拉奉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8天后和15天后的NIHS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说明注射依达拉奉可以减缓神经功能的受损。而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5天后的NIHSS評分比8天后的NIHSS评分有明显的上升,则进一步证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注射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控制和神经功能的损坏程度。其原因为:实验组注射的依达拉奉作为一种小分子的有效抗氧化剂和羟自由基清除剂,可通过进入血脑中刺激产生前列环素,阻止和控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4]。
综上所述,尽早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使用依达拉奉,从而尽快清楚人体内的自由基,恢复神经元功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
参考文献
[1]金炜,陈观保,徐文锐,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5):591-592.
[2]李少明,郑东.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MP-9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3):1742-1744.
[3]郭华,陈炅,索冬卫,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血管内皮功能、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40(4):77-80.
[4]陈林芳,丁新生,田向阳,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hs-CRP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5):38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