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巨亏的现状与可能的未来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lvet_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5日,如家连锁酒店集团CEO孙坚匆匆飞往纽约。出发前一天,他还在大连,带着一群加盟商参观刚落成的新莫泰168酒店。
  纽约是一次紧张的释疑之行。这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此前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亏损达到1.03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它还盈利3200多万元。
  孙坚在纽约的日程一直排到7月中旬。最初的一周,他每天要开十个会,见大把的投资人,还要举行路演,他要向华尔街解释如家的现状和未来。
  这是如家成立以来,首次面临如此糟糕的数字。
  孙坚认为这个结果并不出乎意料。这笔亏损中的一半,约5320万元来自莫泰品牌的直接亏损,“剩下的5000万中有3000万来自于收购莫泰所支付的利息。”孙坚对《第一财经周刊》强调说。如家去年5月对莫泰的收购及其后的整合,牵扯了如家大部分的资源和精力,也直接导致了此次巨亏。
  对于如家来说,收购莫泰是一个为未来布局的决定。莫泰是一个拥有144家直营店、137家特许经营店的大家伙,当时由于过快扩张引起的管理混乱正面临连续亏损。但这样的规模对于竞争集团中的任何一家都是具有吸引力的。中国的经济型酒店行业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酒店数量已经从2005年的522家上涨至2011年年末的7314家,八大酒店集团在行业里的集中度从33%达到70%。
  如家也被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裹挟着向前走,通过不断地并购和扩大市场份额来满足投资人的胃口。如家在谈判桌上坚持了半年时间,相继PK掉了锦江之星、7天、汉庭、宜必思等竞争对手,最终才在去年5月以4.7亿美元的价格拿下莫泰。这也让如家最终成了经济型酒店行业里不容撼动的老大—它的酒店数量突破1000家,把第二名7天酒店集团甩在身后。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是一个正向激励。在成交之后10分钟,孙坚就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发布会现场,向媒体宣布了这一消息。
  但有关泡沫破裂的担忧也一直不绝于耳。“实际上不是我们要去扩张,是市场推着我们在走。”7天连锁酒店集团联席董事长郑南雁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这些店总要开的,只是挂谁家招牌的问题。”
  随着一二线市场的逐渐饱和,这个行业的未来呈现出两个方向:推出升级产品,到三线以下城市去。盈蝶酒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胡升阳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莫泰被收购之后,意味着中国经济型酒店业靠规模来讲故事的时代结束了,整个市场将不断走向细分,接下来应该开始讲效益的故事了。”
  孙坚希望用18到24个月的时间,把莫泰打造为一个更高端的品牌,这是产品升级的一个方向,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品牌继续扩张。
  但对于如家来说,这一切都要等到完成对莫泰的整合之后才能成立。
  整合莫泰的过程并非预想中的那样顺利。
  2011年十·一长假刚过,如家正式入主莫泰。在一次会议上,孙坚向所有人承诺,将保留莫泰的老员工。陆炳富仍然继续担任莫泰CEO一职,但接近他的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说,陆其实只负责一些过渡性工作,真正的实权掌握在莫泰副总裁高厚生手中—他此前是如家山东大区经理。
  如家进入莫泰后,首先做了几件事。员工关爱工程是其中一项。过去,莫泰的员工宿舍拥挤狭小,如家便在每个酒店内辟出了几个房间改做员工宿舍,员工的餐饮也比以往更加标准化,还成立了员工之家。
  与此同时,莫泰从10月起全面推行“新标准”。这个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如家快捷品牌的管理标准,事无巨细,甚至规定了茶杯消毒池要标注上刻度,以便控制消毒水浓度。标准一直是如家引以为傲的资本。在业内,如家所创立的微观管理规范一直被认为是行业标杆。
  但很快,莫泰内部就出现了一系列矛盾。
  莫泰是大店,它的单店房量几乎都在200间到300间,甚至还有几间大店达到400间到500间的规模,而如家快捷酒店的房量一般只有120间左右。如家的一些新规范在莫泰遭遇了一些匹配问题。
  李颦是莫泰上海一家店的店长,也是莫泰最早一批员工之一。新规范执行之后,她发现前台出现了超负荷运转的现象。比如,过去洗衣服务流程是由打扫房间的服务员收取之后统一交给洗衣公司;而现在则变成,服务员收取衣物后汇总到前台,由前台完成对洗衣公司的交接。类似的状况还有很多,由于房量较大,莫泰前台开始忙不过来。李颦曾经多次试图向集团反映,但得到的答复是:“我们如家做得过来,你们为什么做不过来?”
其他文献
一般说人无远见,必有近忧,但实际上,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我们又比较容易安于现状,有什么办法提高预见能力吗?  金融海啸之后,我有一次去一家台湾知名的高科技代工公司演讲,与负责人聊到年初他们公司营运的惊险万状,因为订单的透明度只有两个月,几万个人的工厂,再加上品项复杂的产品备料,一般而言,没有6个月的订单周期,公司的营运非常困难。而当时订单只有两个月,全公司都像热锅上的蚂蚁,销售急着抢订单,而生产在
期刊
SEC的调查和美国浑水公司的质疑,使得新东方在纽交所的股价从7月17日到19日连跌3天,股价从18美元落到最低9美元,市值蒸发过半。  这次又是VIE先惹的祸。  VIE在国内被称为协议控制,其实际含义是不通过持股的方式来实际控制一家公司,让国内公司在符合中国法律条件下实现境外上市。新浪最早采用这一模式,而后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大部分都沿用了这种架构,它的核心是一家国内公司实体和国内外资独资公司之
期刊
1990年代初创立于海南的万通,是市场化的中国房地产业诞生的象征之一。但如果你现在还认为它是一家地产公司,那你的信息可就有点落后了。  现在的万通看上去可以像很多公司,但肯定不是地产公司—它旗下管理着5只基金,资产管理规模36亿元;它正在和10多家像TCL、汇源这样规模的公司谈合作,企图投资运营这些公司的工业物业;它筹划已久的工业地产基金将在今年发布,这也是中国第一只人民币工业地产基金;它持有的工
期刊
阿迪达斯忽然关闭了自己的直属工厂。  7月18日,阿迪达斯中国总部发表声明宣布,阿迪达斯苏州工厂将于今年10月31日正式停工关闭。厂内的160名员工,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中分四批离职。这家工厂是阿迪达斯在中国境内唯一一家全资直属工厂。  阿迪达斯中国方面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关闭苏州工厂将使阿迪达斯能够拥有一个统一的采购架构,这是其整合全球资源的重要步骤。  统一的采购架构意味着,在中国,阿迪达
期刊
纵横香港商界60年,李嘉诚以其一笔笔大交易,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旗下产业覆盖地产、港口、零售、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酒店、互联网、文化传媒等各个方面,在香港几乎无处不在,以至于甚至有说法称,香港人一辈子都在为李嘉诚打工。如今,这个庞大的帝国到了交班的时候。  1950年代  1951年,李嘉诚以5万港元创办长江塑料厂。到1956年,长江塑料厂成为香港最大的塑料花出口厂,李嘉诚由此被称为“
期刊
这是中兴通讯近四年来最糟糕的一个夏天,至少从股价上看是如此。  在过去的一周中,在两地上市的中兴通讯的股价正处于自2008年年底以来的最低谷。跌幅最大的一天是7月16日,当日中兴在港股的股价最终下滑17%,而在A股,它从开盘到跌停仅仅花了不到半个小时。  导致这一股价震荡的绝大部分原因来自于中兴公司在7月14日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这份预告显示,中兴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将在1.54亿元到3
期刊
早期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在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初期投资人除了用分散投资的途径降低风险,他们还有些什么针对创业团队的甄选标准?近日,硅谷互联网项目孵化器500 Startups的创始人Dave McClure和《第一财经周刊》记者李依蓉分享了他的一些投资理念。    C=CBNweekly  M=Dave McClure  C: 在美国都有什么样的制度来保障风投对创业者项目的监督,在你看来,中国在这方
期刊
12.5亿美元收购里昂证券的消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轰动。  7月23日,中信证券发布这次收购公告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其A股和H股分别下跌4%和7%,市场似乎并没有因这一消息而显示出特别的兴奋。  两者整合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以及里昂证券自身的财务情况,被看成这起并购案最大的隐忧。  摩根大通的分析表示,里昂证券的企业经营文化相对独立,国资背景的中信证券能否处理好双方整合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关键。目前,这家
期刊
在开始时,绝没有人能预计到,一座坍塌的亟待修补的石桥,竟然引发了一场席卷整个帝国的恐慌。而这个帝国,在当时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统治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乾隆皇帝。在帝国晚期对它形成莫大威胁的外部力量还未出现。马嘎尔尼勋爵要到24年之后才能体会到那场著名的东西方文化碰撞。那时正是这位君主说出了那句傲慢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拒绝了勋爵带来的蒸汽机和棉纺机。  后世的历史学
期刊
“戛纳国际创意节”已经成为全球广告人的朝圣地,今年的“戛纳”有什么新的亮点和变化?广告,如何通过“让世界更美好”的主张帮助品牌达到营销的目的?近日,TBWA\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om Carroll先生与《第一财经周刊》记者李会娜分享了他对“戛纳”的一些看法。    CBN=CBNweekly  C=Tom Carroll  CBN: 对于今年的戛纳国际创意节,您觉得有什么新的变化和趋势?您是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