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品读,读出情感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对各学段学生都提出“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地读、反复咀嚼地读、富有诗意地读,可以让学生读出感受,读出情感,理解文本。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 咀嚼文本 品读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各学段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其中“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揉造作的强调。最好的“朗读”,应是平实、自然、质朴、接近口语的“读”。这是原汁原味的读,也是能直抵作者心灵深处、表达作者真情实感的读。多读能帮助学生读正确、流利,而读出情感则需要用心去感受后再读。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三方面人手,指导学生用心品读、读出情感的。
  一、想象画面地读
  我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闭眼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好像看到一盏盏黄色灯笼般的梨;有的好像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色的麦浪在广阔的田野上随风起伏……那么,你能不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情绪高涨,满脸是纯真的笑容,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地读,把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以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充分表达出来了。指导学生诵读诗歌《树》。
  树
  若有来生,
  做一棵树,
  春天,亮出色彩,
  夏天,洒下绿荫,
  秋天,飘飞落叶,
  冬天,放下所有。
  小时候,母亲是我生命的树,
  现在,我是母亲心中的树。
  小时候,我敬畏树的伟岸,
  现在,我终于明白,
  无论树底下的我多么渺小,
  但我依然可以让自己的灵魂,
  走向树一样的高度……
  我先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诗,再说说由树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想到了树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有的学生说诗中的树就像是人的一生……我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代如春天一般,生机勃勃,激情飞扬;青年时代如夏天一般,热情似火,风华正茂;中年时期如秋天一般,硕果累累,成熟洒脱;老年时代如冬天一般,平淡自然,孤独寂寞。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读出春天的生机,激昂的语调读出夏天的热情,凝重的语调读出秋天的成熟,舒缓、低沉的语调读出冬天的寂寞。“若有来生,做一棵树”这句,引导学生读出生命的轮回、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敬畏,要求他们语速要慢一点,注意停顿,轻轻地读,想象生命的长河在缓缓流淌,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读“小时候,母亲是我生命的树,现在,我是母亲心中的树”引导学生想象母亲牵着儿时的“我”和成年的“我”搀扶着蹒跚的老母亲相依相随的画面。于是那份浓浓的、相互依恋的亲情油然而生,此时学生全然忘记了如何控制音色、音高,只想将自己感悟到的一切用声音表现出来。读到“小时候,我敬畏树的伟岸,现在,我终于明白,无论树底下的我多么渺小,但我依然可以让自己的灵魂,走向树一样的高度……”这句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我”虽然没有树那样伟岸的身躯,但我的内心是那么自信,那么强大。朗读时要读出转折,读出对比。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懂了诗歌表达的情感,也与作者的心灵发生了碰撞。
  二、反复咀嚼地读
  我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学习“救助车夫”部分时,听着学生用平平淡淡的语气读受伤车夫说的话“‘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玻璃片插进脚底得多疼呀,他们怎么就那么无情、冷漠呢?我试着问学生:车夫的嘴唇为什么是“灰白”的?学生略加思考,纷纷回答:“他失血过多。天气太冷了,他连鞋都没穿。生活艰辛,营养不良。”我再问:“车夫的嘴唇又为什么‘抽动’呢?”有个学生不假思索地大声说道:“他很疼呗。”“对呀,疼得发抖。”另一个学生说道。我追问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假如你就是这个受伤的车夫,你会怎么说话?”我趁势引导学生试着用低沉的、颤抖的语调读,读出车夫的苦痛,读出车夫的无助。于是学生们轻声地读起来,从读书声中我还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怜悯之情。
  在学习“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初读一遍,然后圈出动词再读,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联系自己的受伤经历,合理想象,将动作描写刻画得更细致些:爸爸(蹲)着,伯父(半跪)着,兄弟俩(小心翼翼)地夹着、(一点一點)地洗着、(轻轻)地敷着、(一圈一圈)地扎着……学生再读课文时,似乎自己正在给车夫小心翼翼地处理伤口,读出了鲁迅先生的细心、耐心以及那份深沉的爱。
  在理解“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段话时,我先让学生读后说体会,然后引导咀嚼两个“清清楚楚”: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记得的是什么?(生答:伯父的面庞)我再问: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两件事中,鲁迅先生是如沐春风、谈笑风生,现在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了呢?此刻,鲁迅先生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要求把先生想到的写下来。
  学生们这样写道:伯父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是多么可怜,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痛苦,脸色变得严肃;伯父对此又无能为力,只能叹气,深表同情。   我再让学生带着这样复杂的感受,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读出鲁迅先生的忧国忧民,读出他内心的悲痛与无奈。教学中,通过这样反复咀嚼词句,鲁迅先生的博爱、平等、爱憎分明打动了每一个学生,对先生的崇敬与爱戴之情油然而生。
  三、富有诗意地读
  诗歌能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力,在诵读中想象画面,体会词语内涵,感受语言文字的意境之美。我在教学《搭石》一课时,在学生诵读“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时,指导学生读出音乐美、节奏美、画面美。先让学生分组读,一组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另一组学生紧接着读“后面的紧跟上去”,再轻松愉快地齐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最后再放慢速度、用轻柔的声音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学生甚至一边读,一边打起节奏来,读得是那么兴趣盎然。再将这段改写成诗:
  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长句改写成短句,学生读出了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声音轻陕柔美,脸上闪烁着幸福的光芒,完全沉浸在一行人协调有序、轻走搭石的水墨画中。
  在《乡下人家》的教学中,我也将“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的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改写成诗歌形式: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
  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
  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
  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葉
  构成了/一道
  别有风趣的/装饰
  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美美地读着,读出了瓜藤的细长,读出了叶儿的碧绿,读出了瓜果的缤纷,完全陶醉于诗的意境中。
  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细心咀嚼文本,联系生活体验,自然而然地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把情感读出来,享受诵读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爱上诵读。
其他文献
真实,是一切教育的灵魂。范例的“伟大”、手段的“繁复”、语言的“空洞”是以往背离真实的课程所留下的灾难。把实实在在的生活用实实在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和他们进行实实在
某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近80年,结构性能退化严重。由于顶层结构柱截面突变,导致4-6层抗震层间位移角超限。采用局部布置防屈曲支撑对结构进行加固,并与增大截面加固法对比分析
针对T形与L形截面局部设缝短肢剪力墙抗扭性能进行研究。分别对墙体底部局部设缝的2个T形以及2个L形截面短肢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拟静力扭转反复加载试验,表明试件扭矩—扭转
通过对某跨线桥六四梁现浇支架垮塌情况的分析,研究了拼组方案对结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指出了拼组结构形成几何不变体系的重要性。利用线弹性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错误使用六
介绍了一种半预制半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的应用现状、构造方式及钢筋混凝土叠合墙的低周反复试验。在试验基础上用DIANA软件,对单调加载作用下半预制半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
<正>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发展历程里,经历了不少的改革与创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仍存在不足,甚至会有教师忽视了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要作用,有不少教师只有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