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日趋变化。从外商投资到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都起着联动作用。本文以手机行业为例,结合我国参与国际信息技术分工的主要方式,分析国际分工的格局及特点。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国际分工;跨国公司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目前,从世界范围看,电信业是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尤其近年来,移动通信更是为电信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收益。而这一成绩的创造除了得益于发达国家技术得研发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生产制造也功不可没。不言而喻,这无疑是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国际分工有效结合的最好证明。
一、通过手机行业看国际分工
1.信息技术的研发与拓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才是产品的抗衰良药,这必然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手机已经不仅仅是对话工具,而是成为一种集语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多功能个人通信终端。照相手机,3G手机等高技术含量的手机日益受消费者青睐。此时具有高技术研发基础的国家凸现其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端在美国,它在手机芯片制造领域的优势明显,每颗手机芯片的价值约为25-50美元,占手机成本的50%-70%,也是手机生产价值链中利润最高的部分。庞大的技术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如美德州仪器和英特尔等公司,同时微软也积极与手机芯片主要供应商结盟,并为手机制造商提供芯片解决方案和参考设计。
2.技术强国外的其他国家对手机产业贡献
即使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研发芯片,但是没有世界他国的分工与合作,没有世界他国的优势发挥也不能满足全球手机的需求。此时,日韩虽在高端技术上欠优势,但其凭借拓展手机附加功能,外观设计而崛起。其重点就是重视用户的需求,重视手机应用内容的开发,将死气沉沉的科技品变得人性化、生动化。日韩手机以其外形精巧,外观精致,更胜一筹,甚至赶超欧美技术强国,也为全球的手机科技领域锦上添花。
手机产业是一个链条,技术不可少,可产品的组装制造也不容忽视。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国家此时正是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的时机。资料表明,目前日韩和中国的手机制造能力已经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手机跨国厂商纷纷将生产业务外包给台湾地区及亚洲地区的其他制造商,使这一地区产量迅速增长。自2002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其中2005年手机产量达到3.03亿部,约占当年全球手机产量的36.8%。据世界资料统计表明,韩国制造的手机销量也极为可观,全世界销售的每4部手机中就有1部为韩国制造。技术的开发与劳动力加工的结合无疑为全球手机产业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彼此也是不可分割的,正是这种国际分工,信息技术的推广,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力资源型的结合,这也是国际贸易中要素禀赋原则的体现,各发所长,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世界经济的稳步前进。这也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所在。
上述信息技术带动手机产业的发展的例子也明显透露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参与信息技术分工中的角色还处于欠具有竞争力的弱势地位。在参与国际信息技术的分工中外商投资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一个优越的舞台,也日趋影响着我们在国际分工中角色的转变。以下将以外商直接投资为纽带分析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将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更加难以改变边缘地位的状况,但也给了我国新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劳动与资金有着相互替代的某些可能,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优势尚有发挥巨大作用的余地,但随着资金与技术高度结合的经济发展时代的来临,经濟规律显示出,劳动与资金的替代程度极大降低,其结果便是发展中国家固有优势的丧失,身处边缘地位的状况难以很快改变,南北差距将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重要地将体现在质量和结构上。
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参与国际信息技术分工主要是通过外商投资来实现的。同时引进外资也通常被认为是欠发达国家获取技术,尤其是关键技术的重要途径。对于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我们并不能单枪匹马鸡蛋碰石头般的盲目去参与全球的竞争,在技术分工中应认识到我们的劣势所在。目前我国的电脑、手机、机械制造等行业都存在着不少外商投资我国也大多充当者作为产品的生产制造者的角色,出口到世界各国。引进外资进行生产,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落后于他国,加工生产的过程也是我们引进技术、学习技术,研发属于自己更新、更高技术的机会所在。
三、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的发展趋势
1.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带来技术外溢效应
技术外溢效应是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最要重的一种方式。这种技术外溢效应可以概括为四种情况:⑴外资企业出现带来的竞争压力会促使东道国企业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效率,提高产品质量。⑵是外资企业出现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迫使东道国企业增加技术投入,提高技术水平,进行技术创新。⑶是外资企业将相关技术提供给上游或下游的企业。⑷是外资企业培训的工人和管理人员进入东道国内资企业。
显而易见,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无疑是对我国企业形成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当这些效应真正发挥作用时,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工业化水平也是强大的助燃器。例如:我国手机行业中的三星、NOKIA、摩托罗拉,电脑行业中的东芝、索尼等外商投资公司已经带动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虽然手机行业、电脑行业中国内一些联想、厦新等品牌还难与世界顶尖品牌相抗衡,但是随着外商的投资的注入,技术的引进,从业人员业务机能水平的提高,我们依然可以创出高端的产品,在世界信息技术分工中不断升级,成为技术领域的带头人。所以说,外商投资无疑给中国带来了无线的商机。 2.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外商投资流入量也在逐年增加,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这也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般而言,如果当地企业对“学习活动”进行的“投资”越多,越能从跨国公司的溢出效应中吸收先进的技术。当当地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到与其跨国公司差距很小时,这将反过来促使跨国公司从母国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以保持自己在东道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基于上述规律,引进外资对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提高国际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腾飞,增强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的实力。
技术是关键,技术的创新靠人才,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也是丰富的,为大力推动我国信息技术分工的升级大加砝码。据悉1998年4月曾经两次访问微软总部,其中一次深入到其较为核心的研究部门,从计算机上调出来的华人专家的姓名何止几百,这些人如果短期回来讲学、工作,将对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具有更重要作用。
我相信未来的不久,我国也将会慢慢成长为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国家,以更大的优势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推动这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不难看出,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的前景还是大有可为的。
四、区域性国际分工
1.国际分工的概述
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只有在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主动地参加国际分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各国国际分工的格局也在不断的演变着。
从80年代亚洲“四小龙”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参与到发达国家中的高技术领域里的分工,改变了曾经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产品,而发展中国家仅出口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的格局。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现将两极分化有所缓解。进入90年代以来,日、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基本呈现一种扁平状态,处在当今世界国际分工体系的顶点。但发达国家近年来都全力以赴的促进产业的发展,便使得发达国家之间拉开了一定距离。
美国站在当今国际分工体系的顶尖处,发挥其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领域中的创新优势,主要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日本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则发挥其在应用技术领域中的开发和善于吸收最新技术的转换优势,主要从事一般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
但就整个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差距继续拉大,处于两极中间处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处不稳定的位置。一部分國家地区可能抓紧吸收新技术和结构调整,从而向发达国家靠拢,缩小与其差距。如:东亚区域的分工合作今年来在减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2.国际分工的新特点
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分工的联动机制,更好的促进世界各国的分工。例如: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把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前道关键工序留在国内,而把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组装工序转移到东南亚有关国家,最终产品则出口到日本或第三国,其目的是把生产经营活动分散到国际间成本最低的区域,以便获得东道国比较优势利益和对特定商品集中生产能带来的规模利益。
综上,从全球视角出发,认识当今的不同国际区域优势,从不同层面认识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新特点,对于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中发挥主动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汪斌著.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陆寒寅著.供给创新和非对称突破.学林出版社.
[3]世界经济,2006(10)总第338期.
[4]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国际贸易(月刊), 2006(9).
作者简介:张 莹(1978-),女,汉族,天津,本科,研究方向:南开大学课程班世界经济(金融管理方向)。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国际分工;跨国公司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目前,从世界范围看,电信业是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尤其近年来,移动通信更是为电信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收益。而这一成绩的创造除了得益于发达国家技术得研发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生产制造也功不可没。不言而喻,这无疑是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国际分工有效结合的最好证明。
一、通过手机行业看国际分工
1.信息技术的研发与拓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才是产品的抗衰良药,这必然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手机已经不仅仅是对话工具,而是成为一种集语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多功能个人通信终端。照相手机,3G手机等高技术含量的手机日益受消费者青睐。此时具有高技术研发基础的国家凸现其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端在美国,它在手机芯片制造领域的优势明显,每颗手机芯片的价值约为25-50美元,占手机成本的50%-70%,也是手机生产价值链中利润最高的部分。庞大的技术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如美德州仪器和英特尔等公司,同时微软也积极与手机芯片主要供应商结盟,并为手机制造商提供芯片解决方案和参考设计。
2.技术强国外的其他国家对手机产业贡献
即使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研发芯片,但是没有世界他国的分工与合作,没有世界他国的优势发挥也不能满足全球手机的需求。此时,日韩虽在高端技术上欠优势,但其凭借拓展手机附加功能,外观设计而崛起。其重点就是重视用户的需求,重视手机应用内容的开发,将死气沉沉的科技品变得人性化、生动化。日韩手机以其外形精巧,外观精致,更胜一筹,甚至赶超欧美技术强国,也为全球的手机科技领域锦上添花。
手机产业是一个链条,技术不可少,可产品的组装制造也不容忽视。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国家此时正是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的时机。资料表明,目前日韩和中国的手机制造能力已经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手机跨国厂商纷纷将生产业务外包给台湾地区及亚洲地区的其他制造商,使这一地区产量迅速增长。自2002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其中2005年手机产量达到3.03亿部,约占当年全球手机产量的36.8%。据世界资料统计表明,韩国制造的手机销量也极为可观,全世界销售的每4部手机中就有1部为韩国制造。技术的开发与劳动力加工的结合无疑为全球手机产业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彼此也是不可分割的,正是这种国际分工,信息技术的推广,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力资源型的结合,这也是国际贸易中要素禀赋原则的体现,各发所长,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世界经济的稳步前进。这也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所在。
上述信息技术带动手机产业的发展的例子也明显透露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参与信息技术分工中的角色还处于欠具有竞争力的弱势地位。在参与国际信息技术的分工中外商投资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一个优越的舞台,也日趋影响着我们在国际分工中角色的转变。以下将以外商直接投资为纽带分析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将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更加难以改变边缘地位的状况,但也给了我国新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劳动与资金有着相互替代的某些可能,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优势尚有发挥巨大作用的余地,但随着资金与技术高度结合的经济发展时代的来临,经濟规律显示出,劳动与资金的替代程度极大降低,其结果便是发展中国家固有优势的丧失,身处边缘地位的状况难以很快改变,南北差距将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重要地将体现在质量和结构上。
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参与国际信息技术分工主要是通过外商投资来实现的。同时引进外资也通常被认为是欠发达国家获取技术,尤其是关键技术的重要途径。对于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我们并不能单枪匹马鸡蛋碰石头般的盲目去参与全球的竞争,在技术分工中应认识到我们的劣势所在。目前我国的电脑、手机、机械制造等行业都存在着不少外商投资我国也大多充当者作为产品的生产制造者的角色,出口到世界各国。引进外资进行生产,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落后于他国,加工生产的过程也是我们引进技术、学习技术,研发属于自己更新、更高技术的机会所在。
三、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的发展趋势
1.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带来技术外溢效应
技术外溢效应是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最要重的一种方式。这种技术外溢效应可以概括为四种情况:⑴外资企业出现带来的竞争压力会促使东道国企业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效率,提高产品质量。⑵是外资企业出现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迫使东道国企业增加技术投入,提高技术水平,进行技术创新。⑶是外资企业将相关技术提供给上游或下游的企业。⑷是外资企业培训的工人和管理人员进入东道国内资企业。
显而易见,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无疑是对我国企业形成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当这些效应真正发挥作用时,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工业化水平也是强大的助燃器。例如:我国手机行业中的三星、NOKIA、摩托罗拉,电脑行业中的东芝、索尼等外商投资公司已经带动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虽然手机行业、电脑行业中国内一些联想、厦新等品牌还难与世界顶尖品牌相抗衡,但是随着外商的投资的注入,技术的引进,从业人员业务机能水平的提高,我们依然可以创出高端的产品,在世界信息技术分工中不断升级,成为技术领域的带头人。所以说,外商投资无疑给中国带来了无线的商机。 2.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外商投资流入量也在逐年增加,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这也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般而言,如果当地企业对“学习活动”进行的“投资”越多,越能从跨国公司的溢出效应中吸收先进的技术。当当地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到与其跨国公司差距很小时,这将反过来促使跨国公司从母国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以保持自己在东道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基于上述规律,引进外资对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提高国际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腾飞,增强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的实力。
技术是关键,技术的创新靠人才,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也是丰富的,为大力推动我国信息技术分工的升级大加砝码。据悉1998年4月曾经两次访问微软总部,其中一次深入到其较为核心的研究部门,从计算机上调出来的华人专家的姓名何止几百,这些人如果短期回来讲学、工作,将对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具有更重要作用。
我相信未来的不久,我国也将会慢慢成长为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国家,以更大的优势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推动这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不难看出,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分工的前景还是大有可为的。
四、区域性国际分工
1.国际分工的概述
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只有在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主动地参加国际分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各国国际分工的格局也在不断的演变着。
从80年代亚洲“四小龙”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参与到发达国家中的高技术领域里的分工,改变了曾经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产品,而发展中国家仅出口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的格局。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现将两极分化有所缓解。进入90年代以来,日、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基本呈现一种扁平状态,处在当今世界国际分工体系的顶点。但发达国家近年来都全力以赴的促进产业的发展,便使得发达国家之间拉开了一定距离。
美国站在当今国际分工体系的顶尖处,发挥其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领域中的创新优势,主要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日本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则发挥其在应用技术领域中的开发和善于吸收最新技术的转换优势,主要从事一般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
但就整个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差距继续拉大,处于两极中间处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处不稳定的位置。一部分國家地区可能抓紧吸收新技术和结构调整,从而向发达国家靠拢,缩小与其差距。如:东亚区域的分工合作今年来在减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2.国际分工的新特点
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分工的联动机制,更好的促进世界各国的分工。例如: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把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前道关键工序留在国内,而把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组装工序转移到东南亚有关国家,最终产品则出口到日本或第三国,其目的是把生产经营活动分散到国际间成本最低的区域,以便获得东道国比较优势利益和对特定商品集中生产能带来的规模利益。
综上,从全球视角出发,认识当今的不同国际区域优势,从不同层面认识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新特点,对于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中发挥主动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汪斌著.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陆寒寅著.供给创新和非对称突破.学林出版社.
[3]世界经济,2006(10)总第338期.
[4]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国际贸易(月刊), 2006(9).
作者简介:张 莹(1978-),女,汉族,天津,本科,研究方向:南开大学课程班世界经济(金融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