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量责任,重于泰山。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甘肃展开,然而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我们基层养护施工单位,更是重中之重,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公路;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近年来,甘肃公路建设成绩喜人,公路通车里程剧增,但是在我们县、市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任然无法避免,时有出现,而且一段时间很难克服。它的出现,既影响公路正常使用,缩短公路寿命,又影响公路从业单位形象,甚至造成较大的返工浪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我认真的总结、分析和查阅资料,发现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1、项目参建人员质量意识不高
工程质量既是施工合同的要求,也是施工单位技术经济水平的体现以及施工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志。但是,并非所有项目参建人员都有这样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往往要到返工浪费花钱买教训的时候才会后悔。比如:在成县公路段承建的成西路上,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由于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在路面垫层施工过程中由于砂砾土含水量过大,造成翻浆,引起返工,重新换填。因此,给单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2、项目管理方法欠缺,技术交底不彻底
很多施工项目,项目经理虽然很重视质量,但在管理上习惯沿用经验式管理,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没有一套适用的质量管理制度,工作无章可循,质量管理力量单薄,质量责任不清。比如:在一次中桥施工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在技术交底的时候对具体的桥梁结构尺寸、钢筋数量、没有进行详细的分解,只是简单交给技术员,技术员也只是将图纸复印给施工班组。结果钢筋笼焊接成功后,检查结构尺寸,钢筋数量时不够,造成重新焊接,影响了工程的总体进度。出现问题推诿、扯皮、无人负责,无奖罚具体措施,无质量保证体系,致使工序质量控制不严,质量隐患和质量问题频频出现。
3、施工方法不得当,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在深填、高填、半填半挖土方施工时,由于施工方法不得当,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出现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施工因素,如机械在填筑压实过程中控制不好、分层过厚,碾压不够、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有误、原材料粒径过大,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塑性指标大的粘性土等,均会出现此问题,它会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
二、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
1、防护工程和结构物表面蜂窝、麻面
混凝土结构物表面不光滑,粗糙,不平整,外观不美观,蜂窝,麻面,裂缝等。主要受混凝土原材料和模板、配合比、现场施工工艺的影响。
2、沥青路面早期裂缝
路面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都要严格控制,比如:垫层、基层、上下面层,不能片面追求平整度,忽视压实度。在上下面层施工时,更应该控制好初、终压温度,终压温度过低,甚至有时候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摊铺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未及时处理,材料配合比不当,沥青标号不达标,基层施工时水泥用量过大等,都会造成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都会引起早期裂缝和破损。
3、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
由于桥头填土压实度不好控制,往往在填筑过程中分层过厚,打夯压实不够,致使桥头填土的沉降和桥头搭板的沉降有差异,在桥台处形成的台阶,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并对桥梁产生很大的冲击力。降低桥梁的使用寿命。
4、水泥路面断板、开裂
由于路面基层强度不够或受力不均匀,以及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混凝土的浇筑不规范,振捣不密实以及在水泥路面施工过程中白天和夜晚温差等原因,都会使得水泥路面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致使水泥路面出现断板和开裂。
5、软土地基超限沉陷
软土,具有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低的特性。所以,在软土上修建路基或桥涵构造物时,基础容易出现沉降、滑陷、坍塌等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软土的换填,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6、路面不平
路面平整度是公路工程的主要舒适性指标之一,施工控制不好,平整度衰减就会加快。出现平整度不好的主要原因有:基层平整度控制不严,甚至出现波浪式起伏,路面施工控制不力,摊铺机及压路机操作人员水平较低等。
7、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桨不实
由于灌浆强度低,在孔道内填充不饱满,容易产生预应力钢筋的锈蚀,对于通过灌浆包裹钢材传递预应力给结构,波纹管不畅、锈蚀对混凝土的作用将有所减弱。比如:在预制T型梁时,因波纹管安装不通畅,但在施工过程中未及时处理,继续压降。在经过超声波检测后发现孔道内出现空洞,最终导致压浆不实而废弃。因此,给施工单位造成经济和声誉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工期的延误。
三、减少质量通病的措施
1、加强图纸规范学习,提高质量意识
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我认为施工单位应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学习本标段的图纸,复核工程量,学习规范,把图纸和规范接合起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真正营造一种“事事要质量,时时要质量,质量人人管”的氛围,从而避免“质量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赶起工来不要”的现象发生。把质量责任放在首位,从工程施工开始就抓质量,提高施工质量全员意识,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狠抓施工质量
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理顺工作程序。要落实质量责任,注重树典型、树样板,做到奖优罚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管理缺位问题。从源头上做到质量管理有章可寻,有据可依的质量保证体系。三大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让质量意识始终贯彻于整个施工的“事前、事中、事后”过程中。 把质量保证体系从图框中移于实际施工中,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监督施工的作用。
3、使用合格原材料,从源头控制质量
一个项目的施工原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质量责任,重于泰山”。而水泥、砂石、碎石、钢筋、沥青等原材料都是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以上原材料的检测更是质量检测人员的重要任务。试验室必须把原材料的各项指标检测到位,检测合格。才能同意这些原材料进场,才能将这些原材料用在施工中。水泥、钢筋、沥青杜绝 “三无”材料进场,即“无出厂合格证、无出厂检验合格单、无出厂牌号”。这三大大宗材料甚至要达到车车检测,把好质量进场关口,为合格的工程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质量从源头上抓起,有的放矢的控制好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基层养护施工单位,质量是施工管理的准绳,质量是施工的精华,质量是施工的生命。有了质量才有品牌,才能让施工单位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要重视质量通病的治理,在具体的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解决认真二字,让质量成为重中之重,让一流的工程口号落在实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才能为单位赢得口碑,才能加速企业品牌的建设步伐。
【关键词】公路;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近年来,甘肃公路建设成绩喜人,公路通车里程剧增,但是在我们县、市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任然无法避免,时有出现,而且一段时间很难克服。它的出现,既影响公路正常使用,缩短公路寿命,又影响公路从业单位形象,甚至造成较大的返工浪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我认真的总结、分析和查阅资料,发现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1、项目参建人员质量意识不高
工程质量既是施工合同的要求,也是施工单位技术经济水平的体现以及施工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志。但是,并非所有项目参建人员都有这样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往往要到返工浪费花钱买教训的时候才会后悔。比如:在成县公路段承建的成西路上,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由于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在路面垫层施工过程中由于砂砾土含水量过大,造成翻浆,引起返工,重新换填。因此,给单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2、项目管理方法欠缺,技术交底不彻底
很多施工项目,项目经理虽然很重视质量,但在管理上习惯沿用经验式管理,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没有一套适用的质量管理制度,工作无章可循,质量管理力量单薄,质量责任不清。比如:在一次中桥施工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在技术交底的时候对具体的桥梁结构尺寸、钢筋数量、没有进行详细的分解,只是简单交给技术员,技术员也只是将图纸复印给施工班组。结果钢筋笼焊接成功后,检查结构尺寸,钢筋数量时不够,造成重新焊接,影响了工程的总体进度。出现问题推诿、扯皮、无人负责,无奖罚具体措施,无质量保证体系,致使工序质量控制不严,质量隐患和质量问题频频出现。
3、施工方法不得当,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在深填、高填、半填半挖土方施工时,由于施工方法不得当,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出现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施工因素,如机械在填筑压实过程中控制不好、分层过厚,碾压不够、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有误、原材料粒径过大,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塑性指标大的粘性土等,均会出现此问题,它会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
二、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
1、防护工程和结构物表面蜂窝、麻面
混凝土结构物表面不光滑,粗糙,不平整,外观不美观,蜂窝,麻面,裂缝等。主要受混凝土原材料和模板、配合比、现场施工工艺的影响。
2、沥青路面早期裂缝
路面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都要严格控制,比如:垫层、基层、上下面层,不能片面追求平整度,忽视压实度。在上下面层施工时,更应该控制好初、终压温度,终压温度过低,甚至有时候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摊铺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未及时处理,材料配合比不当,沥青标号不达标,基层施工时水泥用量过大等,都会造成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都会引起早期裂缝和破损。
3、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
由于桥头填土压实度不好控制,往往在填筑过程中分层过厚,打夯压实不够,致使桥头填土的沉降和桥头搭板的沉降有差异,在桥台处形成的台阶,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并对桥梁产生很大的冲击力。降低桥梁的使用寿命。
4、水泥路面断板、开裂
由于路面基层强度不够或受力不均匀,以及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混凝土的浇筑不规范,振捣不密实以及在水泥路面施工过程中白天和夜晚温差等原因,都会使得水泥路面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致使水泥路面出现断板和开裂。
5、软土地基超限沉陷
软土,具有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低的特性。所以,在软土上修建路基或桥涵构造物时,基础容易出现沉降、滑陷、坍塌等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软土的换填,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6、路面不平
路面平整度是公路工程的主要舒适性指标之一,施工控制不好,平整度衰减就会加快。出现平整度不好的主要原因有:基层平整度控制不严,甚至出现波浪式起伏,路面施工控制不力,摊铺机及压路机操作人员水平较低等。
7、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桨不实
由于灌浆强度低,在孔道内填充不饱满,容易产生预应力钢筋的锈蚀,对于通过灌浆包裹钢材传递预应力给结构,波纹管不畅、锈蚀对混凝土的作用将有所减弱。比如:在预制T型梁时,因波纹管安装不通畅,但在施工过程中未及时处理,继续压降。在经过超声波检测后发现孔道内出现空洞,最终导致压浆不实而废弃。因此,给施工单位造成经济和声誉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工期的延误。
三、减少质量通病的措施
1、加强图纸规范学习,提高质量意识
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我认为施工单位应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学习本标段的图纸,复核工程量,学习规范,把图纸和规范接合起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真正营造一种“事事要质量,时时要质量,质量人人管”的氛围,从而避免“质量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赶起工来不要”的现象发生。把质量责任放在首位,从工程施工开始就抓质量,提高施工质量全员意识,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狠抓施工质量
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理顺工作程序。要落实质量责任,注重树典型、树样板,做到奖优罚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管理缺位问题。从源头上做到质量管理有章可寻,有据可依的质量保证体系。三大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让质量意识始终贯彻于整个施工的“事前、事中、事后”过程中。 把质量保证体系从图框中移于实际施工中,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监督施工的作用。
3、使用合格原材料,从源头控制质量
一个项目的施工原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质量责任,重于泰山”。而水泥、砂石、碎石、钢筋、沥青等原材料都是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以上原材料的检测更是质量检测人员的重要任务。试验室必须把原材料的各项指标检测到位,检测合格。才能同意这些原材料进场,才能将这些原材料用在施工中。水泥、钢筋、沥青杜绝 “三无”材料进场,即“无出厂合格证、无出厂检验合格单、无出厂牌号”。这三大大宗材料甚至要达到车车检测,把好质量进场关口,为合格的工程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质量从源头上抓起,有的放矢的控制好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基层养护施工单位,质量是施工管理的准绳,质量是施工的精华,质量是施工的生命。有了质量才有品牌,才能让施工单位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要重视质量通病的治理,在具体的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解决认真二字,让质量成为重中之重,让一流的工程口号落在实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才能为单位赢得口碑,才能加速企业品牌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