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吟唱中的节奏与美感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s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名珠,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凝聚着历代文人的才华和人生感悟,历经时代的发展,仍日久弥新。古诗词吟唱具有独特的魅力、感染力,能够将古诗词中的声韵之美、节奏之美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示。基于此,笔者以古诗词吟唱为研究切入点,对古诗词吟唱中展现出来的节奏和美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吟唱;节奏;美感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25-03
  【本文著录格式】李玉倩,周爱霞.诗词吟唱中的节奏与美感[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125-127.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古诗词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与其他的文体相比,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具有极强的韵律美、节奏美。其中,古诗词的“韵律美”源于“吟”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可以说,吟唱是古诗词的灵魂,常常是先有吟唱,再有文字,诗人在创作古诗词的时候,为了使其能够更加适合吟唱,特意辅以了音乐的“平仄、押韵、节奏”等特点。
  一、古诗词吟唱概述
  古诗词吟唱是古典诗词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古诗词与音乐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展示。“吟”由“口”和“今”两个部分组成,原意为“当着众人的面朗诵”。而关于这一字的具体含义,最终出现在战国时期,既有“诵读”的意思,同时在相关史书和学者的研究中,认为“吟”就是拉长声音,像唱歌一般进行诵读,使其具有极强的韵律性、节奏性、押韵性等;“唱”也是由“口”和“昌”两个部分组成,原本的含义为“在街市上大声的叫卖”,后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解释为“按照乐律发出声音”,即为:根据音乐发生声音。
  “吟”是依据表达的情感进行即兴创作,“唱”则是按照有的旋律进行发声。因此,吟唱就是按照一定的韵律、节奏,并辅以丰富的情感,借助歌唱的方式,将古诗词表达出来,将古诗词的押韵和节奏等唱出来。
  关于古诗词吟唱的说法,起源于文字诞生之前,在周朝的时候便已经受到重视,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孔子的“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教学方式的发扬,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汉朝时期,古诗词吟唱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推崇,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古诗词吟唱逐渐成为孩子学习的重要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唐宋时期,古诗和宋词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巅峰的状态,吟唱更加繁荣,并逐渐趋向成熟;清末民国初年,由于科举制度的衰落,五四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情况下,使得传统文化受到抨击,传统的吟唱方式也随之受到冷落;但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古诗词爱好者,开始自创曲谱、选曲填词等方式进行古诗词吟唱,同时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爱好者将古诗词吟唱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如此,古诗词“吟唱”这一形式又开始流传开来[1]。
  二、古诗词吟唱的影响分析
  古典诗词吟唱的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古诗词进行鉴赏的重要手段。针对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丰富知识,陶冶自身的情操,更是从古诗词中发现其中的美感,进行更好的鉴赏。吟唱恰恰是对古诗词进行鉴赏的手段。吟唱不是简单的诵读,而是依据一定的腔调,在吟唱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最终提升古诗词鉴赏效果。
  第二,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在古诗词学习中,如果失去了吟唱这一环节,就会导致古诗词黯然失色,难以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诗词,同时也制约了古诗词的传播、传承。因此,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通过吟唱形式的应用,使得古诗词逐渐脱离了古奥的印象,被更多的人喜欢和接受。同时,通过古诗词的吟唱,在整个社会上也掀起了国学热,加深了人们对古典诗词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了国学的发展。
  第三,有助于陶冶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在对古诗词进行吟唱的过程中,可在“寓乐于情”的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其爱国情感,对其展开道德素质教育,使其在对古诗词进行吟唱的过程中,逐渐提升个人的修养和品质,最终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四,有益于身心健康。结合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唱歌具有延年益寿的功能。职业歌手的寿命在正常的情况下比普通人长20年。吟唱虽然不属于真正的音乐,但却具备与音乐同样的价值,可促使人们在吟唱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健康,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另外,从古诗词吟唱者的精神上来说,在有效的古诗词吟唱中,能够更好地宣泄自身的情绪,解除心中的寂寞、忧伤等,最终使其心理变得更加平稳、和谐、轻松和愉悦,最终促使其在思想上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2]。
  三、分析古诗词吟唱技巧,体会其节奏和美感
  在对古诗词进行吟唱的过程中,基于古诗词中具有极强的节奏感、美感,在对其进行吟唱的时候,应加强吟唱技巧分析。
  (一)关注咬字的技巧
  在对古诗词进行吟唱时,要想精准地把握诗词的节奏,体会其中蕴含的美感,必须关注吟唱过程中的咬字,确保吟唱中能够字正腔圆。尤其是与通俗的音乐相比,古诗词吟唱中,对咬字和发音的要求更高。“字正”就是要求在吟唱的过程中,咬字必须准确、清楚,务必将汉字的声调、发音结构等,进行精准地把握。例如,在《枫桥夜泊》的吟唱中,关于“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字,在吟唱咬字的时候,应关注从“ji”到“a”、再到“ng”的过渡,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听觉呈现;“腔圆”则是指前腔调的婉转、声音的圆润等,在对古诗词进行吟唱的过程中,应对声音的饱满程度、腔调的变化情况,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古诗词吟唱,体会其中隐含的美感,必须在吟唱的时候真正做到字正腔圆,灵活借助传统的吐字归韵方法,借助“十三撤”的方式,逐渐学会正确吐气、用力和口型等,使得其吟唱出来的古诗词更加具有韵味[3]。   (二)声调和节奏技巧
  依据古诗词的内涵和特征,由于古诗词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在吟唱的过程中,必须对古诗词的平仄、节奏等进行精准地把握。中国古诗词具有平仄声韵的特点,直接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产生影响。因此,在对古诗词进行吟唱的时候,应对平仄声调进行科学、合理地把握,才能借助吟唱的形式,将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表达出来。例如,在《花非花》的作品吟唱中,由于这一古诗词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在实际吟唱的过程中,极容易忽视其中的平仄规律,难以发现其中蕴含的美感。基于此,在对其进行吟唱的时候,应关注其声调和节奏,依据本诗句中的变格仄韵,通过“花—非花、雾—非雾”平仄相间的形式进行吟唱。如此,这种吟唱方式与歌曲的音乐旋律、音乐节奏相吻合,使得古诗词吟唱变得郎朗上口。
  (三)把握情感,强化吟唱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作者在不同背景下、不同生活经历下的思想感悟。因此,在对古诗词进行吟唱时,必须精准把握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同时,从音乐的角度上来说,古诗词在吟唱这一音乐形式下,可促使古诗词中情感的抒发,使其表达的更加直白,最终达到更好的古诗词吟唱效果[4]。
  首先,在对古诗词进行吟唱之前,必须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当时的心境进行清晰的了解。同一首古诗词经由不同人的吟唱,受到吟唱者技巧、对作品的理解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吟唱出来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古诗词吟唱之前,必须依据诗词创设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等,对古诗词进行深刻地理解。例如,在对《乌夜啼》的吟唱中,应结合其创作的背景,在当时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诗人沦落为阶下囚的现状,在吟唱过程中,可将诗人的孤独、凄凉和无奈之情表达出来。
  其次,在对古诗词进行吟唱的时候,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古诗词吟唱是对古诗词进行二次加工,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在对其进行吟唱时,并不需要吟唱者与诗人当时的思想情感保持一致。基于此,在对古诗词吟唱时,吟唱者必须在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吟唱中为作品赋予一定的情感。例如,在对《花非花》的作品吟唱中,就可结合诗人情感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诗人在雨后黄昏的山间行走,过往的人、事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经过自己的想象,吟唱者在对其进行吟唱的时候,自然就会更加柔和,情感的表达上也会更加富有韵味。
  四、加强诗词吟唱中节奏、美感方式和策略指导
  (一)中国古诗词吟唱的传承
  中国古诗词吟唱的历史悠久,在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传承时,应指导其运用传统的古典方式,使得练习者在古诗词吟唱过程中,以闺怨诗、送别诗之间的上平下仄作为切入点,接着再从对仗工整、诗词之间的音调变化进行讲解。只有在这种接近传授的古诗词吟唱中,才能在具体的吟唱中,体会和把握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和美感,进而品味出古诗词的古香古色和原汁原味。
  具体来说,在对田园诗歌进行吟唱的时候,由于这一类诗歌具有清新和婉转特点,在诗词的意境表达中,给读者塑造了一个闲时的意境和氛围。这一点在陶渊明的田园诗词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譬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类诗词的风格比较自然、朴素,常常给人带来一种平淡、质谱的视觉享受;闺怨诗、送别诗也是中国古诗词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类诗词的风格缠绵悱恻,并且诗歌的意义比较含蓄,非常適合进行吟唱。以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作为代表,在进行吟唱的时候,非常朗郎朗上口,能够一气呵成。同时,这一类诗词在进行吟唱的时候,极容易引发听者的共鸣,促使古诗词在吟唱的过程中,受到更多人的喜欢和好评[5]。
  (二)古诗词吟唱的创新表现形式
  在对古诗词进行吟唱创新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吟唱的效果,还应在古诗词吟唱时,对其形式进行创新和优化。首先,在具体进行吟唱创新时,还应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古诗词进行吟唱的过程中,借助投影仪,将与古诗词相关的背景文化图片、视频等展示出来,使得古诗词吟唱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古诗词吟唱者也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并掌握吟唱的节奏,以更好地开展古诗词吟唱;其次,还可以在古诗词吟唱的时候,将古诗词与古典音乐结合起来,或者安排社会上具有知名度的歌星参与到古诗词吟唱活动中,借助其个人影响力,使得古诗词艺术能够被社会上更大的群体范围接受。例如,在《明月几时有》《一剪梅》的吟唱中,就借助了王菲和费玉清的名人效应,将其与音乐完美地融为一体,将语言和音乐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古诗词吟唱的创新[6];最后,在古诗词吟唱中,融入相关的音乐。就古典诗词来说,其本身就具备极强的灵魂性,具有自身的美感。同时,音乐也具备极强的美感、灵魂等。音乐与诗词之间相互融合,就如同两个优美的灵魂之间出现了碰撞,使得诗词在吟唱中具有了音乐之美,同时通过诗词的融入,也使得音乐在诗词的影响下,具备了古典美。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吟唱,对诗词的节奏、韵律、意境等也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了对古诗词的认知,感悟其中的美感。例如,在《赠汪伦》的吟唱中,就融入了一定的音乐,指导学生一边打拍子,一边吟唱整首诗。如此,不仅达到了既定的古诗词吟唱教学目标,也激发了学生的古诗词吟唱兴趣。
  (三)将古诗词吟唱与人文背景知识融合演绎
  就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种类所言,边塞诗、怀古诗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类型。其中,边塞诗中主要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怀古诗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现实的反思。这两种诗词的风格比较慷慨、悲壮。例如,在曹操的《短歌行》中,就借助了萧瑟、灰暗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对这一类古诗词进行吟唱的过程中,必须从其背后蕴含的历史知识、人文知识进行分析,对其创作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等进行精准地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吟唱。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对原有的古诗词情感基调进行了全面地了解,才能据此确定具体的吟唱节奏,确保古诗词吟唱活动,与古诗词原有的风格相契合[7]。   (四)开展各种古诗词吟唱活动
  为了方便教师、学生等群体之间,更好地进行古诗词吟唱交流,对其中的吟唱文化进行研究,还应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吟唱活动。基于此,可依据电视台上的古诗词节目,将其打造成一种新颖的形式,使其更好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具体来说,学校可积极建立古诗词吟唱社团,使得学生坚持每周能够吟唱一两首古诗,并在特殊的节日中,依据古诗词内容,将其吟唱活动与表演等方式结合起来,并展现出来;其次,还可以将古诗词吟唱的活动纳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由班主任负责实施。同时,为了保障古诗词吟唱的效果,还应坚持每天上课之前,指导学生展开吟唱练习,强化古诗词吟唱的效果;最后,在课余时间,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比赛活动,还可带领学生参与到古诗词吟唱实践中,带领学生走出学校,通过古诗词吟唱,传承中国传统文化[8]。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吟唱活动由来已久,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发展、繁荣、衰落和重新兴起的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中国古诗词吟唱的重要价值,必须全面加强古诗词吟唱活动研究,并在吟唱过程中,分别从咬字、声调和节奏、情感等方面加强诗词吟唱技巧的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诗词的吟唱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不断提升古诗词吟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怡. 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风格把握的新思路——吟诵[J]. 中国文藝家,2019(4):95-96.
  [2]何佳.吟诵式歌唱技法在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中的应用[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杨帆. 品诗词之美 育审美情趣[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2):79.
  [4]耿庆刚. 诗歌教学离不开吟诵[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X):72-73.
  [5]徐翠. 吟诵,带我们走进诗词深处[J]. 知识文库,2018(18):142-142.
  [6]乔亚东. [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12):91.
  [7]游爱金. 古诗诵读声调和节奏的把握[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8(1):63.
  [8]任昱萦.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与音律美摭谈[J]. 科幻画报,2018(10):229 231.
  作者简介:李玉倩(1971-),女,甘肃武威,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周爱霞(1982-),女,甘肃武威,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认可、投入,本文在总结高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访谈,反映大学生对现有传统文化学习路径的思考和其自身的真实诉求,主要是从学校整体规划管理和学生社团引导发展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相较已有研究力求更加具体、微观、可操作。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大学生;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世界范围内,多种文化是并存的,戏曲文化也不例外。作为国粹的京剧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怎么通过翻译,对外传播京剧文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作者以京剧典型的文化术语(角色术语、乐器术语、脸谱术语和服饰术语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协调翻译理论在京剧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中的具体实践,实现谐和翻译,以此达到传递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京剧;文化术语;专门用途英语;协调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摘要】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把关人,是一档电视节目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也是语言规范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作为主持人,应自觉肩负社会责任,在突出节目的同时,也要通过强化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来彰显个体特色,加强语言规范与文化传承。本文重点探讨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与文化传承相关问题。  【关键词】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畲族文化是中华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中作为畲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畲族歌言,在现代仍然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将探索闽东畲族歌言的生存现状,浅谈其传承方式与传承困难,并对闽东畲族歌言的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畲族歌言;生存现状;传承方式;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的迅速发展,致使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为了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远目标,社会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文精神素质培养逐渐被提上日程,作为精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众文化也逐渐被地方政府乃至社会群众所重视,稳固我国民众文化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并且能够有效提升社会民众的综合
【摘要】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在具体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和教师共同面临的难点就是词类活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果。基于此,笔者在论文中,结合一定的文言文,对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的词类活用推断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词类活用;推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古典钢琴曲因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被社会大众所喜爱。现代社会中影视作品的表达方式极为丰富。早期传统的场景、人物塑造、精美的服装和电视画面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艺术审美的时代需求。因此,影视作品与古典钢琴曲的融合对提升影视作品的品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当代古典钢琴曲与影视作品的融合现状,分析古典钢琴曲对现代影视作品的美感提升的价值以及古典钢琴曲对现代影视作品的应用,为古典钢琴曲未来在
【摘要】承德避暑山庄是出于政治、外交等多种因素而建立的建筑群落,具有非常显著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在当今社会环境中进行传承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承德避暑山庄文化传承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先阐述了承德避暑山庄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明确了当前避暑山庄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从加强避暑山庄文化遗产保护、维持好避暑山庄建设与文化的平衡、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享受,推动日常生活逐渐审美化发展。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的反映,而这一现象则是现代社会飞快发展的产物,应全面把握发展变化趋势,把握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变化,进而丰富日常生活审美化内涵。有别于西方国家,我国日常生活审美化受到国内外文化的双重冲击,在这种情境下极大地促进了文艺学的发展。本文就此展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