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之基,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在头脑中构筑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体系,做一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师。
【关键词】现代;教育观念;转变;树立
观念一般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它属于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它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广泛的概念系统。大到对教育的目的、功能、作用得认识和看法,小到对某一教育现象、过程、方法的认识和看法。这些认识和看法,不管是系统的、全面的、深层的,还是零碎的、局部的、表面的,我们都把它称为教育观念。可以说,教育中的每个问题都存在着观念的问题。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都表现为不同的教育观念,也就是说,教育观念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之分。凡是与客观实际向吻合,能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教育观念是正确和先进的,反之,则是错误和落后的。教育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反映一定社会与时代的特点与需要。因此,在教育观念问题上,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的更新,去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是因为:
一、教育观念的先导与前瞻性
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教育观念的先导性表现在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有着巨大作用,它改变着教育面貌,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伤害学生。这是因为人的活动总是在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育观念的前瞻性,表现在先进的教育观念能够超前反映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这是因为,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教育规律,在一定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所建立地教育观念能够对未来作出科学的预测。这对于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必须为他们终生着想。教育观念转变的先导作用也已被教学改革实践所充分证明。如果教育观念不转变,不更新,一切改革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如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课堂上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边讲边问已取代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但由于教学观念更新不到位,看似热闹的问答式教学还未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即课堂发问的问题一般性的多,创造性、批判性的问题少或无。那么,一堂课中究竟对学生问多少问题,问什么性质的问题,给学生留多少时间,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只有深刻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质,在课堂上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地调动起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
1.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首先来自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推动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国家首脑江泽民讲过:“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的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学校的兴旺、名望都与每一位教师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全体教师肩负着特殊使命,不允许我们慢慢来,更不允许知难而退,只有努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能不负国家和广大家长的重托。
2.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也是由于我们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的总体现状所决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面对新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实际状况也确实如此,我们教师队伍中尚有不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方法落后,接受新信息少,追求探索少,教学中墨守成规、刻板守旧,这种状况急需改变。
3.再有,这种紧迫性也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强烈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广大家长对子女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愿望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有的家长痛惜自己失去了求学的机会,痛惜自己生长在偏远的山村,因此,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宁可节衣缩食,千方百计让孩子到好学校接受好的教育,让孩子学琴、画画、练书法。。。。。。进行艺术的熏陶和智力的开发。同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家长的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不但关心孩子的成绩,也同样关心孩子在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所受到的良好教育。社会和家长的期望越高,意味着对教育要求更多,教师的责任更大,更新教育观念的任务更重。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有关的专家学者认为:“教育思想,包括建筑在这一基础上的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既把握着方向,又提供着动力。没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教育的热情,就只能做一个教育工匠。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师教育行为的基础,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益重要的一环。传统教育认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当今教育改革家则认为,“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苦”、“乐”观,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向,也会使教师产生不同的教育行为,因此,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要建立现代的教育观,应树立教师应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树立教师应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即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和学习健康心理的培育者),不断夯实自身知识基础,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具备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完美的能力结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现代教师观。作为每位教师应深深懂得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关心尊重每个学生,树立现代的教学观。教师应懂得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实现“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要广泛运用定向(定学习内容,重难点)、自学(教师提示、学生自找答案)、讨论(学生之间讨论重难点)、答疑(对讨论中需解决的问题答疑)、自测(自拟题目自测自评)、自结(学生总结)六步教学法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现代教育评价观,充分体现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主体的广泛性,评价对象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评价结果的激励性。“一花独放不是春”,教育质量的评价应是针对全体学生教育质量的评价,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评价,针对每个学生特点的评价,应是结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的全面评价!
【关键词】现代;教育观念;转变;树立
观念一般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它属于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它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广泛的概念系统。大到对教育的目的、功能、作用得认识和看法,小到对某一教育现象、过程、方法的认识和看法。这些认识和看法,不管是系统的、全面的、深层的,还是零碎的、局部的、表面的,我们都把它称为教育观念。可以说,教育中的每个问题都存在着观念的问题。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都表现为不同的教育观念,也就是说,教育观念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之分。凡是与客观实际向吻合,能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教育观念是正确和先进的,反之,则是错误和落后的。教育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反映一定社会与时代的特点与需要。因此,在教育观念问题上,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的更新,去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是因为:
一、教育观念的先导与前瞻性
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教育观念的先导性表现在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有着巨大作用,它改变着教育面貌,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伤害学生。这是因为人的活动总是在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育观念的前瞻性,表现在先进的教育观念能够超前反映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这是因为,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教育规律,在一定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所建立地教育观念能够对未来作出科学的预测。这对于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必须为他们终生着想。教育观念转变的先导作用也已被教学改革实践所充分证明。如果教育观念不转变,不更新,一切改革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如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课堂上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边讲边问已取代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但由于教学观念更新不到位,看似热闹的问答式教学还未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即课堂发问的问题一般性的多,创造性、批判性的问题少或无。那么,一堂课中究竟对学生问多少问题,问什么性质的问题,给学生留多少时间,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只有深刻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质,在课堂上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地调动起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
1.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首先来自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推动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国家首脑江泽民讲过:“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的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学校的兴旺、名望都与每一位教师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全体教师肩负着特殊使命,不允许我们慢慢来,更不允许知难而退,只有努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能不负国家和广大家长的重托。
2.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也是由于我们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的总体现状所决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面对新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实际状况也确实如此,我们教师队伍中尚有不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方法落后,接受新信息少,追求探索少,教学中墨守成规、刻板守旧,这种状况急需改变。
3.再有,这种紧迫性也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强烈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广大家长对子女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愿望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有的家长痛惜自己失去了求学的机会,痛惜自己生长在偏远的山村,因此,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宁可节衣缩食,千方百计让孩子到好学校接受好的教育,让孩子学琴、画画、练书法。。。。。。进行艺术的熏陶和智力的开发。同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家长的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不但关心孩子的成绩,也同样关心孩子在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所受到的良好教育。社会和家长的期望越高,意味着对教育要求更多,教师的责任更大,更新教育观念的任务更重。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有关的专家学者认为:“教育思想,包括建筑在这一基础上的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既把握着方向,又提供着动力。没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教育的热情,就只能做一个教育工匠。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师教育行为的基础,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益重要的一环。传统教育认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当今教育改革家则认为,“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苦”、“乐”观,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向,也会使教师产生不同的教育行为,因此,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要建立现代的教育观,应树立教师应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树立教师应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即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和学习健康心理的培育者),不断夯实自身知识基础,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具备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完美的能力结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现代教师观。作为每位教师应深深懂得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关心尊重每个学生,树立现代的教学观。教师应懂得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实现“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要广泛运用定向(定学习内容,重难点)、自学(教师提示、学生自找答案)、讨论(学生之间讨论重难点)、答疑(对讨论中需解决的问题答疑)、自测(自拟题目自测自评)、自结(学生总结)六步教学法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现代教育评价观,充分体现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主体的广泛性,评价对象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评价结果的激励性。“一花独放不是春”,教育质量的评价应是针对全体学生教育质量的评价,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评价,针对每个学生特点的评价,应是结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的全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