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江苏省东台市供电局推行农村电工“三到站”管理,55岁的刘世根下了岗.家住农村却又不善做农活的刘世根丢掉了几十年的“铁饭碗”.迷惘、痛苦一齐涌上了他的心头.怎么办呢?在外工作的儿媳劝他:“把承包田退掉,到城里来享清福吧.”而他却说:“天无绝人之路,路是人闯出来的.”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酝酿:承包村里的荒山,种草、种玉米、办养猪场. 刘世根果断地承包了村里的30亩荒地,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又东凑西借,办起了一个小规模的养猪场.他边干边学,在村干部和左邻右舍的帮助下,他饲养的第一批50头猪出栏,当年就获利17 500元. 初试成功后,更坚定了他的信心.他又购进300头苗猪、16头母猪.在实践中,他发现单纯用粮食直接来喂猪,猪吃了不但难以消化,营养不良,而且影响经济效益.为充分利用资源,他四处拜师学艺,寻求粮食转化成饲料的有效方法.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刘世根开始创办酿酒厂.酿造技术和发酵技术不过关,他就主动到县城大酒厂学习、请教.一段时间后,酿造出的低度粮食酒非常畅销,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使下脚料得到合理利用.经过苦心经营,他摸索出了一条种、养、加工循环模式,即用自种的大麦做酒,酒渣和玉米配些粗糠喂猪,累积的肥料再施入田中,每年盈利3万元以上. 下岗“逼”刘世根换了一种活法.年龄相仿的人,有的打麻将,有的上街逛,而他却整天泡在田里和养猪场内.刘世根就是在这样的忙碌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