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已形成三大城市圈
就全国城市经营的宏观态势来说,有"三个点"不可超越。"三个点"就是大北京、大上海、大广州三大城市圈。大北京城市圈包括天津和环渤海湾城市群经济圈;大上海城市圈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内的华东经济圈;大广州城市圈包括深圳、香港在内的华南经济圈。这几个大城市圈集中了众多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尤其是大广州城市圈,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就十几个,生活着三四千万人口,且具有"世界加工厂"的美誉,其能量为世人所关注。以上海为龙头的华东经济圈则后来居上,大有把华南经济圈甩在后头之势。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包括环渤海湾的大北京城市圈,依托全国政治中心的绝对优势,发展前景无可限量。这三个点,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地区,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担负中国城市化领头羊的角色。
中国的城市化近10年来平均每年大约以0.6%左右的速度提升,目前已到了35%左右。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现有的城市格局肯定要重新洗牌,无论是重量级的大城市,还是数以百计的中小城市,都面临着怎样调整自身的定位,自谋发展的问题。
假如我们把过去的城市看作一口火锅,那么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火锅里的食物。如果火锅里烫的都是价值不菲的海参、鱿鱼,那么这个城市的聚集能力就越强,辐射半径就越广,经济就越有活力;相反,如果烫的都是些豆芽、白菜,那么城市的经营就越惨淡,城市的含金量也就越低。但是,谁都想提升城市的内涵,到底如何去做呢?这就需要大规模的"腾笼换鸟",这就意昧着城市的产业布局必须完成根本性的转型,如上海大概用了10年的时间才走完了城市产业兴替的过程,产业结构从原来的一、二、三变成了今天的三、二、一,即以第三产业为龙头,让那些更反映时代特征、更具备聚集功能和拉动力、更符合城市发展战略的产业占据城市最宝贵的空间,而那些常规的产业则逐步分散开来,转移到价值相对较低的地方,当时的上海80多万纺织工人中有50多万下岗,转为从事新兴的城市服务业。
战略定位是城市经营的关键
经营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所谓城市定位,简单地说,就是按照惟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的原则,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种资源,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比如西子湖畔的杭州把自己的定位概括为:"人间天堂,快乐杭州"。可以说,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没有灵魂的城市就没有内涵,没有理念的城市就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个性越突出,影响的区域就越广,升值的潜力也就越大。
未来城市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个体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区域与区域间的竞争。
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表明,再小的城市也可以是世界性的,但一定要看清楚宏观的城市格局的发展变化,然后在城市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发展自身,最终既满足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也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康庄大道。如瑞士是一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分工极其鲜明,日内瓦是国际会议中心;日内瓦以外30公里的洛桑是国际奥委会的所在地,是体育之城;苏黎士是传统的金融中心,数百家银行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80%的居民生活都同银行业有关;达沃斯则以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而著名。这些城市百花齐放,分工明确。共同组成了一个在国际上非常有竞争力、多姿多彩的国家。
比如廊坊,我们称之为一个尴尬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北京缺玩的地方,于是各大部委就在这儿建度假中心;北京要吃菜,就在这儿种菜;后来北京发展了,又嫌弃这里城不城乡不乡。到现在廊坊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廊坊始终不能形成物流中心,缺少留人的"漩涡",只是高速公路的过站而已。我们介入后,给它定位为"休闲CBD"。其角色是放在大北京经济圈里,补充北京的不足。北京有很多国内外的大企业办公,但极不适宜人居住,老板们都愿意到清山绿水间去,在工作中休闲,在休闲中工作。环顾整个大北京地区,只有廊坊最具备这个条件,"招智引商"。现在廊坊的"大北京高球城"热闹非凡,很多老板在此流连忘返。这就找到了差异化的竞争方式,同大北京进行配套,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快,补充北京的不足,不出意外的话,廊坊在三、五年将有一个新的展望,这是城市带、城市圈互补功能的案例。
云南为办世博会找到了我们工作室。我们去后只解决一个问题,报告用了三千字,归结为两句话:"云南要变烟草大省为绿色资源大省,变有色金属王国为旅游产业大省,必须要以世博会为支点,运用半年的会展期和三年的宣传期,撬动云南的经济板块,使云南产生品牌和产业的根本转型。怎么宣传?--'彩云之南,万绿之宗'",世博会完了之后又作为云南的形象,对世界宣传。
由于未雨绸缪,长时间的宣传,把整个云南的形象推广到了全中国、全世界。而且不仅仅是世博会,还有世博会和昆明的旅游资源,如滇西北丽江、西双版纳、瑞丽等。因为来的人肯定要玩个够,这样一来全带起来了,云南的旅游果然实现了彻底的转变。
现在云南又来找我们了,更大的愿望是要把昆明打造成"东方日内瓦"。在世博园三千亩的后面又给了四千亩,一共七千亩。全市的规划已经准备了两年,还觉得不够,要我们介入,打造一个亚洲的生态城。2005年东盟首脑会议,原来广西抢去了,云南领导跑到北京去找吴仪,当场给云南了,说了三句很精彩的话,"如果东盟会议不放在世博会开,别人会以为我们以大欺小,看不起小兄弟。所以不可能放在广西,世博园是中国的品牌、世界的品牌,在这儿开表示是贵客","为了表示支持,今年的昆交会我亲自来","需要什么政策、需要什么支持,中央全力配合"。我们要全面介入,第一件事是要修建15座总统别墅。第二个是会议--"东盟10+3",想把昆明打造成永久性的东盟的论坛,超过博鳌。昆明又从生态城市转化为会展、休闲城市。云南省委书记去新加坡招商,人家说你来干什么?他们都跑到昆明打高尔夫去了。果然,上百个老板都在阳宗海春城高尔夫一呆一周,飞机一天两趟。昆明决定要做东方高球城,建20个球场,五年后建成。昆明的气候适合做这个。
西安的出路:"腾笼换鸟,八马拉车"
西安这个城市是十二朝古都,但历届领导最头疼的就是今天的西安有两个,一个是两千年前打造的十平方公里的皇城西安,这里有七十万人,包括市委、市政府、回民街。另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向南扩张后建的"西高新区",这在中国排前三名。原来离中心城五公里应该是在郊外了,没想到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新的西安城中心区。出现一个不伦不类的问题:中国过去搞园区经济往往没有和城市化结合在一起,要么园区和城市扩张"非驴非马"倒接在一起了,要么园区被城区甩得很远,象天津经济开发区,甩到塘沽,一方面没有接受天津的辐射,一方面本地没有很好地发展第三产业,一到黄昏上万人又坐上车往城市跑。两个极端,一个是西安的"非驴非马"、城不城乡不乡,一个是天津两者不能够共享。在这个背景下,西安新的领导班子来了,找到我们。当时南部的高新区上马时,同时还有一个南部的旅游开发区因为种种原因没做起来,成了半吊子工程。我们按城市经营的理念来经营大西安,把立足点放在曲江开发区里打造一个新的西安城,过程非常复杂,但归纳出来就是八个字:"腾笼换鸟,八马拉车"意思就是开发新城疏导老城,拉直骨架,双城并耀。
"腾笼换鸟"--十平方公里的老城根据能量大小有大做、中做、小做三策。能量大则大做,把十平方公里置换出来,保留精髓,打造东方第一皇城,再现汉唐雄风,把以前的盛况作成有根有魂的主题公园,"西有古罗马,东有长安城"。那整个西安在世界上就不得了,但难度很大.如果大做不了,就中做,把"麻雀置换出去,把孔雀换进来"。七十万人中三四十万人置换出去,疏导完后拿出两三平方公里做汉唐城。如果中做也不行,再小做,疏导二三十万人,一二平方公里再现汉唐城。
"八马拉车"怎么做,43平方公里的曲江新城设定了八大引擎,八匹马,八个功能区。怎么开发启动?第一功能区:中心区,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全部搬过来,不要四大班子一分钱,置换。运营商提供2个亿建中国最好的中央政务区;第二个引擎更精彩,原来的政绩工程花近二十个亿建的,包括会展中心,一年只开个3、5天会,旁边建的象阿房宫似的曲江宾馆,联动效应没起来,效益不太好,整合梳理后打造一个西安的会展中心,一下就可盘活;第三个中心是佛教文化中心,大雁塔底下,本来就是日韩游客朝圣的中心,稍微一转换,又是一个能支撑西安魅力的中心;第四个中心是把西安古文物地下交易市场,变成地上--古文物交易中心,还有教育中心、36洞的高尔夫等一共八个板块理清楚以后,城市运营商一去银行就给了30个亿。这就是"腾笼换鸟,八马拉车"。
成都最有希望成为"西部第一城"
西部有条件争当第一城的有三个城市,即重庆、西安、成都。三个城市三足鼎立,都有争当"西部第一城"的雄心壮志。重庆是中央直辖市,同时享有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机遇,可谓占有天时;西安居大西北要冲,具有门户作用,占有地利;成都虽不是中央直辖市,但兼具各方面的综合优势条件,占有人和。仅占天时,缺乏地利和人和的重庆,还不足以使其成为西部第一城,首先成都就不会答应俯首称臣;仅占有地利,而不占天时、人和的西安,在科技、产业诸方面既比不上重庆,更比不上成都;而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会成都,则兼具富饶闲适、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居大西南中心枢纽的综合优势条件,为重庆、西安两大中心城市所不可比拟。
世界城市史表明,随着城市化的演进,在每一个城市带中,最终都会形成一个或多个相对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但再深究一步,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
一般来说,早期的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子,二者同频合拍,同步发展。这个时期的产业经济自然是以第二产业为主,随着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逐渐催生出现代第三产业。当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GDP的比重中接近一半的时候,此时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与第二产业相当,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拐点。中国内地的大多数城市目前都处于这个阶段。翻过这个拐点之后,第二产业的产值无论如何增长,其相对值开始慢慢下降,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日益凸显,这个时候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服务于城市自身和周边地区,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辐射更广阔的地区。
成都发展战略的转型应抓住城市化继工业化为主导之后的第二阶段,争取第三产业的制高点,不仅是走向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也是与重庆实现错位发展、竞合为赢的必然选择。
尤其是近几年成都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综合发展水平上,都远胜于重庆和西安。更重要的是,成都作为天府之国,几千年来就是休闲城市,人和资源无与伦比。只要成都在城市经营中把人和资源整合好,在城市形态上自然领先并超越于西安与重庆,中东部与西部之间的超级二传手非成都莫属,成都是当然的"西部第一城"。成都是整个西部地区最具发展优势和深厚潜力的特大中心城市。
我们工作室提出大成都的新策略形象:
"西部之心,魅力成都;休闲胜地,人居天府;中国生命质量最佳的城市;让世界享受成都;少不入川--人生最大的遗憾。"
就全国城市经营的宏观态势来说,有"三个点"不可超越。"三个点"就是大北京、大上海、大广州三大城市圈。大北京城市圈包括天津和环渤海湾城市群经济圈;大上海城市圈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内的华东经济圈;大广州城市圈包括深圳、香港在内的华南经济圈。这几个大城市圈集中了众多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尤其是大广州城市圈,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就十几个,生活着三四千万人口,且具有"世界加工厂"的美誉,其能量为世人所关注。以上海为龙头的华东经济圈则后来居上,大有把华南经济圈甩在后头之势。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包括环渤海湾的大北京城市圈,依托全国政治中心的绝对优势,发展前景无可限量。这三个点,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地区,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担负中国城市化领头羊的角色。
中国的城市化近10年来平均每年大约以0.6%左右的速度提升,目前已到了35%左右。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现有的城市格局肯定要重新洗牌,无论是重量级的大城市,还是数以百计的中小城市,都面临着怎样调整自身的定位,自谋发展的问题。
假如我们把过去的城市看作一口火锅,那么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火锅里的食物。如果火锅里烫的都是价值不菲的海参、鱿鱼,那么这个城市的聚集能力就越强,辐射半径就越广,经济就越有活力;相反,如果烫的都是些豆芽、白菜,那么城市的经营就越惨淡,城市的含金量也就越低。但是,谁都想提升城市的内涵,到底如何去做呢?这就需要大规模的"腾笼换鸟",这就意昧着城市的产业布局必须完成根本性的转型,如上海大概用了10年的时间才走完了城市产业兴替的过程,产业结构从原来的一、二、三变成了今天的三、二、一,即以第三产业为龙头,让那些更反映时代特征、更具备聚集功能和拉动力、更符合城市发展战略的产业占据城市最宝贵的空间,而那些常规的产业则逐步分散开来,转移到价值相对较低的地方,当时的上海80多万纺织工人中有50多万下岗,转为从事新兴的城市服务业。
战略定位是城市经营的关键
经营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所谓城市定位,简单地说,就是按照惟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的原则,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种资源,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比如西子湖畔的杭州把自己的定位概括为:"人间天堂,快乐杭州"。可以说,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没有灵魂的城市就没有内涵,没有理念的城市就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个性越突出,影响的区域就越广,升值的潜力也就越大。
未来城市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个体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区域与区域间的竞争。
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表明,再小的城市也可以是世界性的,但一定要看清楚宏观的城市格局的发展变化,然后在城市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发展自身,最终既满足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也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康庄大道。如瑞士是一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分工极其鲜明,日内瓦是国际会议中心;日内瓦以外30公里的洛桑是国际奥委会的所在地,是体育之城;苏黎士是传统的金融中心,数百家银行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80%的居民生活都同银行业有关;达沃斯则以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而著名。这些城市百花齐放,分工明确。共同组成了一个在国际上非常有竞争力、多姿多彩的国家。
比如廊坊,我们称之为一个尴尬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北京缺玩的地方,于是各大部委就在这儿建度假中心;北京要吃菜,就在这儿种菜;后来北京发展了,又嫌弃这里城不城乡不乡。到现在廊坊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廊坊始终不能形成物流中心,缺少留人的"漩涡",只是高速公路的过站而已。我们介入后,给它定位为"休闲CBD"。其角色是放在大北京经济圈里,补充北京的不足。北京有很多国内外的大企业办公,但极不适宜人居住,老板们都愿意到清山绿水间去,在工作中休闲,在休闲中工作。环顾整个大北京地区,只有廊坊最具备这个条件,"招智引商"。现在廊坊的"大北京高球城"热闹非凡,很多老板在此流连忘返。这就找到了差异化的竞争方式,同大北京进行配套,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快,补充北京的不足,不出意外的话,廊坊在三、五年将有一个新的展望,这是城市带、城市圈互补功能的案例。
云南为办世博会找到了我们工作室。我们去后只解决一个问题,报告用了三千字,归结为两句话:"云南要变烟草大省为绿色资源大省,变有色金属王国为旅游产业大省,必须要以世博会为支点,运用半年的会展期和三年的宣传期,撬动云南的经济板块,使云南产生品牌和产业的根本转型。怎么宣传?--'彩云之南,万绿之宗'",世博会完了之后又作为云南的形象,对世界宣传。
由于未雨绸缪,长时间的宣传,把整个云南的形象推广到了全中国、全世界。而且不仅仅是世博会,还有世博会和昆明的旅游资源,如滇西北丽江、西双版纳、瑞丽等。因为来的人肯定要玩个够,这样一来全带起来了,云南的旅游果然实现了彻底的转变。
现在云南又来找我们了,更大的愿望是要把昆明打造成"东方日内瓦"。在世博园三千亩的后面又给了四千亩,一共七千亩。全市的规划已经准备了两年,还觉得不够,要我们介入,打造一个亚洲的生态城。2005年东盟首脑会议,原来广西抢去了,云南领导跑到北京去找吴仪,当场给云南了,说了三句很精彩的话,"如果东盟会议不放在世博会开,别人会以为我们以大欺小,看不起小兄弟。所以不可能放在广西,世博园是中国的品牌、世界的品牌,在这儿开表示是贵客","为了表示支持,今年的昆交会我亲自来","需要什么政策、需要什么支持,中央全力配合"。我们要全面介入,第一件事是要修建15座总统别墅。第二个是会议--"东盟10+3",想把昆明打造成永久性的东盟的论坛,超过博鳌。昆明又从生态城市转化为会展、休闲城市。云南省委书记去新加坡招商,人家说你来干什么?他们都跑到昆明打高尔夫去了。果然,上百个老板都在阳宗海春城高尔夫一呆一周,飞机一天两趟。昆明决定要做东方高球城,建20个球场,五年后建成。昆明的气候适合做这个。
西安的出路:"腾笼换鸟,八马拉车"
西安这个城市是十二朝古都,但历届领导最头疼的就是今天的西安有两个,一个是两千年前打造的十平方公里的皇城西安,这里有七十万人,包括市委、市政府、回民街。另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向南扩张后建的"西高新区",这在中国排前三名。原来离中心城五公里应该是在郊外了,没想到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新的西安城中心区。出现一个不伦不类的问题:中国过去搞园区经济往往没有和城市化结合在一起,要么园区和城市扩张"非驴非马"倒接在一起了,要么园区被城区甩得很远,象天津经济开发区,甩到塘沽,一方面没有接受天津的辐射,一方面本地没有很好地发展第三产业,一到黄昏上万人又坐上车往城市跑。两个极端,一个是西安的"非驴非马"、城不城乡不乡,一个是天津两者不能够共享。在这个背景下,西安新的领导班子来了,找到我们。当时南部的高新区上马时,同时还有一个南部的旅游开发区因为种种原因没做起来,成了半吊子工程。我们按城市经营的理念来经营大西安,把立足点放在曲江开发区里打造一个新的西安城,过程非常复杂,但归纳出来就是八个字:"腾笼换鸟,八马拉车"意思就是开发新城疏导老城,拉直骨架,双城并耀。
"腾笼换鸟"--十平方公里的老城根据能量大小有大做、中做、小做三策。能量大则大做,把十平方公里置换出来,保留精髓,打造东方第一皇城,再现汉唐雄风,把以前的盛况作成有根有魂的主题公园,"西有古罗马,东有长安城"。那整个西安在世界上就不得了,但难度很大.如果大做不了,就中做,把"麻雀置换出去,把孔雀换进来"。七十万人中三四十万人置换出去,疏导完后拿出两三平方公里做汉唐城。如果中做也不行,再小做,疏导二三十万人,一二平方公里再现汉唐城。
"八马拉车"怎么做,43平方公里的曲江新城设定了八大引擎,八匹马,八个功能区。怎么开发启动?第一功能区:中心区,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全部搬过来,不要四大班子一分钱,置换。运营商提供2个亿建中国最好的中央政务区;第二个引擎更精彩,原来的政绩工程花近二十个亿建的,包括会展中心,一年只开个3、5天会,旁边建的象阿房宫似的曲江宾馆,联动效应没起来,效益不太好,整合梳理后打造一个西安的会展中心,一下就可盘活;第三个中心是佛教文化中心,大雁塔底下,本来就是日韩游客朝圣的中心,稍微一转换,又是一个能支撑西安魅力的中心;第四个中心是把西安古文物地下交易市场,变成地上--古文物交易中心,还有教育中心、36洞的高尔夫等一共八个板块理清楚以后,城市运营商一去银行就给了30个亿。这就是"腾笼换鸟,八马拉车"。
成都最有希望成为"西部第一城"
西部有条件争当第一城的有三个城市,即重庆、西安、成都。三个城市三足鼎立,都有争当"西部第一城"的雄心壮志。重庆是中央直辖市,同时享有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机遇,可谓占有天时;西安居大西北要冲,具有门户作用,占有地利;成都虽不是中央直辖市,但兼具各方面的综合优势条件,占有人和。仅占天时,缺乏地利和人和的重庆,还不足以使其成为西部第一城,首先成都就不会答应俯首称臣;仅占有地利,而不占天时、人和的西安,在科技、产业诸方面既比不上重庆,更比不上成都;而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会成都,则兼具富饶闲适、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居大西南中心枢纽的综合优势条件,为重庆、西安两大中心城市所不可比拟。
世界城市史表明,随着城市化的演进,在每一个城市带中,最终都会形成一个或多个相对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但再深究一步,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
一般来说,早期的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子,二者同频合拍,同步发展。这个时期的产业经济自然是以第二产业为主,随着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逐渐催生出现代第三产业。当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GDP的比重中接近一半的时候,此时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与第二产业相当,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拐点。中国内地的大多数城市目前都处于这个阶段。翻过这个拐点之后,第二产业的产值无论如何增长,其相对值开始慢慢下降,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日益凸显,这个时候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服务于城市自身和周边地区,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辐射更广阔的地区。
成都发展战略的转型应抓住城市化继工业化为主导之后的第二阶段,争取第三产业的制高点,不仅是走向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也是与重庆实现错位发展、竞合为赢的必然选择。
尤其是近几年成都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综合发展水平上,都远胜于重庆和西安。更重要的是,成都作为天府之国,几千年来就是休闲城市,人和资源无与伦比。只要成都在城市经营中把人和资源整合好,在城市形态上自然领先并超越于西安与重庆,中东部与西部之间的超级二传手非成都莫属,成都是当然的"西部第一城"。成都是整个西部地区最具发展优势和深厚潜力的特大中心城市。
我们工作室提出大成都的新策略形象:
"西部之心,魅力成都;休闲胜地,人居天府;中国生命质量最佳的城市;让世界享受成都;少不入川--人生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