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自然笔记提高三年级 学生的习作能力探索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ming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种新的写作形式,自然笔记通过图画、文字,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探索、记录、思考。该方式深受教师和家长的喜欢和推崇。笔者将自然笔记引入三年级习作,建立以二十四节气为“经线”,以三年级习作要求、专题训练为“纬线”的写作体系,有序科学地开展习作训练。意在用图画结合习作记录自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自然笔记;三年级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教学
  新课标对小学中年段学生在写作方面强调:“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然而,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积累的词汇量也不多,生活积累、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写、会写,是笔者在教学中重点探讨的问题。
  自然笔记,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采用图画、文字等形式,有规律地对大自然进行记录的一种写作形式。自然笔记,可以说是文学和科学的结合,是美术和文字的交融。由于自然笔记需要观察大自然,边画画边记录,这是三年级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于是,笔者尝试将自然笔记引入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充分挖掘自然笔记画写结合的教学价值,以期提升三年级学生的起步写作能力。
  一、自然笔记运用于习作教学的价值
  目前,在上海、重庆等城市均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自然笔记活动,这对学生亲近自然、培养观察力、感悟力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自然笔记引入三年级的起步作文中,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方面,有着突出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的。自然笔记通过学生主动地观察、探索大自然这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渴求和好奇,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言语表达过程中的主动意识。学生积极参与到自然笔记这一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不仅有利于言语经验的建构,也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少,阅读面窄,对刚从二年级的写话转为写完整的作文有排斥心理,而自然笔记画一画、写一写,语言简练、句式简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自然笔记通过观察、记录自然,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契合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转向积极生动活泼的模式要求。图画与文字的结合,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轻轻松松地走进大自然,主动拿起笔,画下自己所见,书写心中所感。
  (三)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学生不愿习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生活经验缺乏,没有写作素材。而作文素材的来源,一部分是阅读的积累,另一部分就是生活的体验。自然笔记能很好地解决生活的体验这一问题。
  自然笔记拓展了学生的生活面。大自然包括云雾雨露、花草树木、飛鸟鸣虫,种类之繁多,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教师将学生领进神奇的大自然,就像为他们开启了,一扇认识、了解更为广阔世界的窗。学生在大自然聆听自然之声,触摸自然之态,发现自然之美。真实丰富的自然,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的欲望,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习作素材。
  二、自然笔记运用于习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结构性写作体系
  将自然笔记运用于习作教学,不是一个片段化写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构造,不断提升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外部信息(大自然)进行积极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构建起自己的写作模式。因此,将自然笔记运用于习作教学活动,必须形成结构体系。
  笔者将活动置于我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背景之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之中时节、气候、物候的规律及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因此,笔者首先从经纬两个角度构建了写作体系。从“经线”角度,按照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顺序,以节气的特有物候、古诗词赏读等为习作内容,进行大自然的观察、体验、记录;从“纬线”角度,按三年级习作要求,分别开展学会观察、掌握写作顺序等专题训练。这样“经纬”定位,纵横交织,生成了一张丰富的自然笔记习作训练体系。学生随着二十四节气变化,以相关常识、特有物候、自然见闻等为习作内容,在一年的时间里,一面知晓自然变化,一面在观察、探索、体验、思考、表达、交流等活动中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二)开展多元化写作模式
  1. 了解节气文化,积累习作素材
  我们在课外阅读中引入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一书,在每个节气前,教师带着学生看书、查资料、课前询问父母等方式了解节气知识。然后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聊聊即将到来的节气。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解,比如说可以了解节气物候、节气习俗,诵读与节气有关的古诗词和故事传说等。了解节气文化有助于学生在观察自然的时候更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寻找、探索。而节气诗词、童谣、故事的学习,让学生从语文的角度来更深刻地了解节气,积累语文素材,为习作提供素材,提高语文素养。
  2. 细心观察,多形式记录
  在了解节气文化的基础上,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大自然实物进行仔细、专注的观察。学生可以在不同节气观察不同的植物、昆虫等,如观察白露的天空、谷雨的蜗牛、冬至的异木棉等。也可以在不同的节气观察同一事物,比如,选定自家阳台的一株桂花,每个节气都观察它。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随着节气的变化直观地感受植物的变化。
  我们鼓励学生用手机拍下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同时推荐了“形色”这个手机APP。学生只要通过这个手机小程序把植物拍下来,就能马上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等知识。“有图有真相”的学习样式让学生觉得很新鲜,让他们在观察学习的同时,了解了大自然的更多“密码”,同时懂得语文尤其是习作,其实离生活并不远,关键就是要用心去观察,有意识地去记录。
  3. 写自己的发现,重视表达感悟
  在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学生用笔画下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形态,并书写自己的所感所悟。学生既可以注重描写植物的特征,也可以随着节气变化,连续观察一株豆苗的变化;既可以摘抄节气古诗,也可以仿写,用诗歌的形式展示自己所见的自然;既可以注重写出自己的特别发现,也可以写自己的感悟。学生能够由初期用两三句简单的话描写植物逐步过渡到一段话,再到用两三段话注重写自己感受,逐步提高了习作能力。如一位学生在节气小寒做的自然笔记:
  这棵紫玉兰长在山顶,几乎没有一片叶子,却开着几朵白色的花,远看和白玉兰并无区别,仔细看,还真有点淡淡的紫色。每朵花都有9瓣,下面由三片萼片托着,有淡淡的清香。玉兰花的花期是2-3月,现在还是大寒,这几朵花就迫不及待地开放了,真是急性子。听说,玉兰花一开,就不会有冰冻了,难道是冬天过了,春天就要来啦?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写出这样的文字是非常棒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学生对自然的独特感悟,真正达到了自然笔记的目的:童心亲近自然,趣味提高写作能力。
  4. 重视展评,提高习作兴趣
  我们定期开展读书笔记的展示交流活动。在评价修改习作环节,我们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和学生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互相阅读观赏自然笔记作品,找出别人作品中的亮点,学习他人的优点,争取下个节气写得更好。我们还会选择优秀习作,和全体学生一起有针对性地评讲,让学生们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如何有序观察、细致描写、恰当地抒情和议论,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的能力。可以将学生的自然笔记作品以电子稿的形式发布在班级园地中,发在班级家长QQ群里,还可以制作成展板,向全校师生展示。当学生们看见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发表,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称赞时,他们是十分开心和骄傲的。
  跟随一年的节气做自然笔记,我们欣喜地发现,习作变得有趣了,“观察”成为学生的习惯,“写”成为学生的渴求。随着节气的变化,在大自然中发现的秘密,生命的奇迹,学生感到必须画下来,写下来,表达出来。通过自然笔记运用于习作教学中的开发和实施,激发了学生巨大的潜能,“共生”出强大的语文学习力。笔者也相信,自然笔记将会进一步成为开启“大语文教育”的一扇窗户。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教学存在着“训练缺失”“点拨缺失”“‘反刍’缺失”的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教师可以采用“依‘课标’训练”“让学生感悟”“学‘联系’方法”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PISA阅读素养中“获取与检索”的能力。  关键词:PISA;小学语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教学策略  2015年,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我国北京、上海、江苏、广州四省市15岁学生进行阅读素养测
期刊
摘 要: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学低年段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古诗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意境。借助图画进行丰富的联想,将诗句画出来,解构诗句的意思,有助于学生诵读古诗。文章提出借助图画引导小学低年段学生诵读古诗,主要教学环节为:画古诗,呈现古诗画面感;说图画,寻找古诗语句的联系;读诗句,建立古诗图示结构。  关键词:古诗教学;小学低年段;古诗背诵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小学低年段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以及课
期刊
摘 要:本课程是群文主题学习课程,整合《定风波》等苏轼创作的诗词以及《苏东坡突围》等研究苏轼的多篇文献,以任务驱动为基本动力,以活动设计为基本路径,以支架搭建为重要抓手,首先学习抓住诗词中的景象(物象)描写、人物描写(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鉴赏诗人形象的方法;其次联系研究苏轼的相关文献,理解其“达观”的人格精神,建构自我的语言图式和精神图式。  关键词:群文主题;诗词鉴赏;诗人形象;人格魅力 
期刊
摘 要:猜想是一种建立在事实或已有经验基础上的合理推测,是依据已有材料和知识做出的、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推测性想象的思维形式。猜想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四个猜想策略在儿童诗教学中的运用:读题引疑,展开猜想;图文结合,猜想诗歌第一节;小组合作,猜想诗歌第二、三节;自主创作,运用方法,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
期刊
摘 要:英语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能力与阅读品格。其中,阅读能力包括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以及文化意识;阅读品格包括阅读习惯与阅读体验。绘本借助图片与文字讲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兼具文学性、艺术性等,不仅能给儿童享受式的阅读体验,对其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英语原版绘本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应当对绘本有最原始的认识,恰当地选择绘本,了解基本阅读教学模式,更好地指导儿童进行绘本阅读,提高学生的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十分宽泛,不仅涉及到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涉及到了道德修养、民族精神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内容。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最重要的是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外国的文化也开始进入到了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导致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也受到了一定
期刊
摘 要:備课是教师工作的必备环节,更是教师一生的必备功课。通读余映潮老师的《〈孤独之旅〉备课与教学笔记》,笔者充分领略到余映潮老师高深精妙的专业风采之余,认为语文教师备课要像余映潮老师那样全面深入、丰富精到——尤其是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中心位置,细致研读文本,咬文嚼字;广泛占有资料,创意整合优化;全面立足学生,教学方案多个备份。  关键词:语文教师;备课;学生;研读文本;语文素养  客观来说,当前不少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写作能力。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每一个作文教学环节,最终实现写作质量的提高。笔者基于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从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质量等方面入手,以期发挥体验式教学自身的优势,推动小学
期刊
摘 要:随文“微写作”即让学生跟随课文学写作,当堂进行小练笔。这样能降低写作的难度,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随文“微写作”的效果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根据人物动作、表情进行创造想象;最后,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与修改。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堂;随文“微写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
期刊
摘 要:审辩式思维,又称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让学习成为一个探索和发现过程的思维。文章以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消息教学为例,采用再批注的教学方式,通过“初读旁批,辨识结构”“再读旁批,指出依据”“三读旁批,提出创见”三个教学环节,有效发掘统编教材批注类文本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关键词:再批注;审辩式思维;批注类文本;消息教学  审辩式思维,又称批判性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