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施行穴位手法推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采用穴位手法推拿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口服西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为期四周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vs77.5%,)、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手法推拿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穴位手法推拿 临床疗效
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其多种病理分型中椎动脉型颈椎病较脊髓型颈椎病略多见,患者患病原因多因为椎节不稳。其发病时的临床症状以头痛为主,严重时发生猝倒[1]。本文为了研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穴位手法推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特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于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在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区间为20-45岁,平均(32.45±1.25)岁,在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区间为28-50岁,平均(39.52±1.5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临床症状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2)神智清楚,精神正常,除本疾病外无其他组织或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可以配合的患者;(3)熟知本操作,自愿配合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4)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1.3 治疗方法
以四周为一个疗程,给予口服药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对照组患者,50mg/次,3次/d;对照组通过穴位手法推拿进行治疗,具体:患者端坐于治疗医生面前,背对医生,医生通过按、揉、掐等手法刺激患者风池穴、风府穴,持续5min,移手指于肩井穴实施滚法、拿法刺激患者人迎穴、缺盆穴,持续5min,再对患者太阳穴实施拇指揉法,同时点按百会穴,持续3min,最后于患者颈项肩背结合所有手法进行肌肉放松,按揉刺激患者伏兔穴,行颈椎关节拔伸,持续5min,1次/d.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根据WHO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定义,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判断,(1)痊愈:头痛、眩晕等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的临床症状完全好转且无复发;(2)显效:头痛、眩晕等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的临床症状基本好转,仅在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不适症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3)有效:头痛、眩晕等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病情不稳定,易复发,且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4)无效:头痛、眩晕等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的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进行检查[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義。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经过为期四周的治疗,通过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恢复情况的对比,在观察组4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33例,显效患者5例,有效患者1例,无效患者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10例,显效患者14例,有效患者7例,无效患者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的比较
经过为期四周的治疗,观察组基底动脉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51.23±7.23和60.41±5.14;左椎动脉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40.23±7.35和49.68±6.54;右椎动脉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42.78±8.59和50.24±7.46;对照组基底动脉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53.24±7.54和56.35±6.35;左椎动脉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41.58±6.54和 45.89±6.27;右椎动脉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43.58±8.74和46.25±7.52;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动力性因素、机械性因素和血管因素,该病的临床表现颈部一般症状不明显,多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椎动脉周壁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刺激导致的交感神经症状两方面病变出现异常临床表现,故而对此类患者应检查基底动脉和椎动脉情况[2]。手法治疗是通过手部技巧性的按摩使变形的颈椎恢复原位并进行椎体固定的一种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对比西医服药或手术治疗,可以在从根本上改善病情的同时又不给患者带来手术损伤。
笔者为研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穴位手法推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特分别通过口服药和穴位手法推拿治疗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定观察组为采用穴位手法推拿的患者,定对照组为采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经过四周治疗,观察组的治疗达97.5%的有效率,对照组的治疗达77.5%的有效率。由此可得出:穴位手法推拿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明峰,易湘林.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2例临床疗效观察[C].//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1:126-127.
[2] 王宏,黄小波,陈文强等.中药离子导入结合推拿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30(5):374-375.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穴位手法推拿 临床疗效
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其多种病理分型中椎动脉型颈椎病较脊髓型颈椎病略多见,患者患病原因多因为椎节不稳。其发病时的临床症状以头痛为主,严重时发生猝倒[1]。本文为了研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穴位手法推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特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于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在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区间为20-45岁,平均(32.45±1.25)岁,在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区间为28-50岁,平均(39.52±1.5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临床症状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2)神智清楚,精神正常,除本疾病外无其他组织或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可以配合的患者;(3)熟知本操作,自愿配合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4)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1.3 治疗方法
以四周为一个疗程,给予口服药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对照组患者,50mg/次,3次/d;对照组通过穴位手法推拿进行治疗,具体:患者端坐于治疗医生面前,背对医生,医生通过按、揉、掐等手法刺激患者风池穴、风府穴,持续5min,移手指于肩井穴实施滚法、拿法刺激患者人迎穴、缺盆穴,持续5min,再对患者太阳穴实施拇指揉法,同时点按百会穴,持续3min,最后于患者颈项肩背结合所有手法进行肌肉放松,按揉刺激患者伏兔穴,行颈椎关节拔伸,持续5min,1次/d.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根据WHO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定义,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判断,(1)痊愈:头痛、眩晕等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的临床症状完全好转且无复发;(2)显效:头痛、眩晕等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的临床症状基本好转,仅在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不适症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3)有效:头痛、眩晕等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病情不稳定,易复发,且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4)无效:头痛、眩晕等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的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进行检查[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義。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经过为期四周的治疗,通过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恢复情况的对比,在观察组4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33例,显效患者5例,有效患者1例,无效患者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10例,显效患者14例,有效患者7例,无效患者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的比较
经过为期四周的治疗,观察组基底动脉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51.23±7.23和60.41±5.14;左椎动脉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40.23±7.35和49.68±6.54;右椎动脉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42.78±8.59和50.24±7.46;对照组基底动脉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53.24±7.54和56.35±6.35;左椎动脉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41.58±6.54和 45.89±6.27;右椎动脉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43.58±8.74和46.25±7.52;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动力性因素、机械性因素和血管因素,该病的临床表现颈部一般症状不明显,多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椎动脉周壁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刺激导致的交感神经症状两方面病变出现异常临床表现,故而对此类患者应检查基底动脉和椎动脉情况[2]。手法治疗是通过手部技巧性的按摩使变形的颈椎恢复原位并进行椎体固定的一种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对比西医服药或手术治疗,可以在从根本上改善病情的同时又不给患者带来手术损伤。
笔者为研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穴位手法推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特分别通过口服药和穴位手法推拿治疗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定观察组为采用穴位手法推拿的患者,定对照组为采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经过四周治疗,观察组的治疗达97.5%的有效率,对照组的治疗达77.5%的有效率。由此可得出:穴位手法推拿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明峰,易湘林.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2例临床疗效观察[C].//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1:126-127.
[2] 王宏,黄小波,陈文强等.中药离子导入结合推拿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30(5):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