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业、工农业、 交通业、 贸易业、文化教育业、旅游业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和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时期,园林城市也就油然而生了。
一、城市园林化的含义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二、园林城市发挥的作用
1.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能
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以利发揮最大的生态效益 。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植保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
2.把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作为一项重大功能
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 。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师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其指导思想是天人合一,最适合人群需要。美好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由于它能产生负氧离子,因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正是由于园林有此作用,所以都盼望把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学习工作场所绿化美化得更好。道路立交桥的绿化搞好了,会使人感到市容很美好,美好的市容风貌,是映入来到该市所有人眼帘的第一印象,而且会长记在心,影响很大。美好的市容风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3. 要把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作为一项独特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当整个社会处于温饱型阶段时,精神生活需求还不那么强烈,到了小康阶段后就变得日益强烈了,这是个规律。例如目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在其他时间里进园赏景、观花,从事露天跳舞和开展拉琴、唱戏、打扑克、下棋等自娱自乐活动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竟把公园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 。目前的问题是现有的公园的数量和所能提供的活动项目都已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解决之道一是要尽快增建新的公园;二是要在居住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中适当增加些文化设施,以便于就近参与活动;三是要适应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需要,如建体育公园、音乐绘画公园、科技公园等。
三、创建园林城市的几项措施
1. 园林绿地规划
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改变过去那种用绿化点缀城市,见缝插针、小打小闹的城市绿化模式,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城市。
2. 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
中国传统园林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风格、技艺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将其引入现代园林,使之发扬光大。要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绝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了生命。为要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园林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说转变认识,就是要从狭隘的园的圈子中摆脱出来。不仅点能成园,线也能成园,面也能成园。放开眼界,则是要把眼界扩展到环境的全部,搞好景观环境设计。
3. 要把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和加强法制相结合
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绿的园林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没有社会单位及个人多渠道投资,光靠政府拨款是不可能建成大园林的。 同时要大力加强园林绿化的法制力度,使各项事业行之有效。
4. 要面向社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园林城市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的有无和多少,因此要把人才培养工作当作一项根本大事来抓,根据全社会的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设法加大培养力度。园林绿化事业所需人才是多类型、多档次的,要按所需类型、档次分别加以培养。既要注重通过学校的培养,也要注重通过实践自学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性、业务性教育外,更要重视品德教育,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强烈的事业心,纵有知识懂业务,也成不了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5. 搞好园林事业的改革开放
多年来,园林系统都是按事业单位加以管理,这种局面、这种管法很不适应大园林的需要,应该根据政事分离、政企分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机制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应该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兴办园林事业,从事园林设计施工和苗木经营等活动。可以预期,通过改革开放定会进发出巨大活力,定会使园林城市蓬勃发展。创建园林城市,即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也称为绿色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走进世界先进行列。
作者简介:
韩永玲,生于1973年,1997年毕业于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助理工程师。
一、城市园林化的含义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二、园林城市发挥的作用
1.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能
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以利发揮最大的生态效益 。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植保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
2.把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作为一项重大功能
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 。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师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其指导思想是天人合一,最适合人群需要。美好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由于它能产生负氧离子,因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正是由于园林有此作用,所以都盼望把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学习工作场所绿化美化得更好。道路立交桥的绿化搞好了,会使人感到市容很美好,美好的市容风貌,是映入来到该市所有人眼帘的第一印象,而且会长记在心,影响很大。美好的市容风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3. 要把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作为一项独特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当整个社会处于温饱型阶段时,精神生活需求还不那么强烈,到了小康阶段后就变得日益强烈了,这是个规律。例如目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在其他时间里进园赏景、观花,从事露天跳舞和开展拉琴、唱戏、打扑克、下棋等自娱自乐活动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竟把公园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 。目前的问题是现有的公园的数量和所能提供的活动项目都已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解决之道一是要尽快增建新的公园;二是要在居住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中适当增加些文化设施,以便于就近参与活动;三是要适应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需要,如建体育公园、音乐绘画公园、科技公园等。
三、创建园林城市的几项措施
1. 园林绿地规划
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改变过去那种用绿化点缀城市,见缝插针、小打小闹的城市绿化模式,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城市。
2. 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
中国传统园林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风格、技艺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将其引入现代园林,使之发扬光大。要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绝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了生命。为要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园林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说转变认识,就是要从狭隘的园的圈子中摆脱出来。不仅点能成园,线也能成园,面也能成园。放开眼界,则是要把眼界扩展到环境的全部,搞好景观环境设计。
3. 要把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和加强法制相结合
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绿的园林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没有社会单位及个人多渠道投资,光靠政府拨款是不可能建成大园林的。 同时要大力加强园林绿化的法制力度,使各项事业行之有效。
4. 要面向社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园林城市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的有无和多少,因此要把人才培养工作当作一项根本大事来抓,根据全社会的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设法加大培养力度。园林绿化事业所需人才是多类型、多档次的,要按所需类型、档次分别加以培养。既要注重通过学校的培养,也要注重通过实践自学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性、业务性教育外,更要重视品德教育,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强烈的事业心,纵有知识懂业务,也成不了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5. 搞好园林事业的改革开放
多年来,园林系统都是按事业单位加以管理,这种局面、这种管法很不适应大园林的需要,应该根据政事分离、政企分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机制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应该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兴办园林事业,从事园林设计施工和苗木经营等活动。可以预期,通过改革开放定会进发出巨大活力,定会使园林城市蓬勃发展。创建园林城市,即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也称为绿色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走进世界先进行列。
作者简介:
韩永玲,生于1973年,1997年毕业于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