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历年语文高考中,阅读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做好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题的得分率,这是一个学生和老师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两个反面来解决这一问题,即抓住课本这个“例子”和临场技巧。
  【关键词】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课本;临场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历年语文高考卷中,阅读题一直学生被称之为是“失分岭,伤心坡。”可见阅读对于学生来说的难度是多么大。那么如何做好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题的得分率,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抓好课本这个“例子”
  “学习要举一反三,课本只是个例子。”这句话是说,在學习过程中,要以课本为依托,把课本的知识掌握扎实,然后再能力迁移。但很多学生甚至很多老师,在学习和教学中,却把课本看得很轻,认为课本既然只是一个例子,就可用可不用,从而忽视甚至舍弃课本,削弱了这个“例子”的作用。进入高三以后,更是早早地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这实在是一个舍近求远的误区。所以,要想解决阅读这个问题,必须把课本吃透,找到方法技巧。
  近几年,高考语文的大阅读,基本有两种文体,即散文和小说。题目的提问形式,一般和课本都是一致的。
  比如2011年安徽语文的阅读,就是一个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在这个阅读中,有四个问题: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众所周知,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与环境。所以,在高考考卷中,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围绕这三要素展开。比如《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的四个问题中的第一题,就是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第二题的考查点就是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特点概括的能力;第三题是考查学生对小说语言的领悟能力和小说技巧的掌握。熟悉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同学应该知道,这些问题在课后练习中都出现过。如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的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后练习中:本文的中心思想事件是什么?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就是对文章的情节概括的考察。这和《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一个问题是一样的。《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后练习三品味下列人物的语言,分析他们的不同身份和性格。就是《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的第三题是一致的。
  而在之前的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卷中,阅读题《董师傅游湖》中的四个问题设置,和2011年安徽高考语文卷的阅读题的问题设置的一样的。此外2011年的山东省语文高考卷的阅读题《审丑》和2011年的广东语文高考卷的阅读题《严冬海猎》,也都无一例外的与上面所举的例子相同。
  那么,我们接下来再看一下,高考阅读考察的另一种文体——散文。
  散文在高考中的考点,通常从三方面设置: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包括叙述人称) ;分析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分析语言特色、详略安排等。
  如:2008年辽宁语文高考卷的阅读《雨韵》的17题: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2010年全国卷Ⅰ《灯火》16题: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两个都是考察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
  2010年天津高考卷《寒冷的高纬度》的18题、2010年湖北高考语文卷阅读题《烟花三月下扬州》的18题、2011年上海卷《又见鹭鸶》、2011年福建卷《走进腾格里》以及2011年湖南卷的《想飞》,也都是从这几个方面设置考点的。
  这些考点,以及问题的设置形式,其实都在语文课本中。比
  如: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的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和人教版必修二的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老人与海》,这六篇文章的课后练习,就反复地就这些考点,设置了问题。
  所以,如果能抓好课文这个“例子”,认真研究,总结出方法,对做好高考阅读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临场技巧的运用
  临场技巧运用的合理得法,会大大地提高高考阅读题的得分率。
  (一)在阅读时,要认真阅读,抓住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以备答题之需
  阅读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全文,抓住重要信息。因为所有的考题都是从文章里出的,对文章脉络、行文思路和段落大意的准确把握可以让你做起题来既准确又轻松。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还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可以从题目的设置中揣摩出文章的主旨大概是什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现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什么。
  (二)在阅读文本时,要注意在文本上把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做上标记
  如果时间充足,可采用精读的方式来阅读,逐字逐句推敲揣摩。遇到难以理解或比较重要的地方,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思考题目所考的内容涉及文中的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分析这一区域中每一句话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养成这一习惯有助于形成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文章中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同时也可以帮助你的答题用语的规范。因为阅读题的答案,其实就隐藏在文本中。
  (三)在做高考的阅读时,答题用语要尽量使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来作答
  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来作答,这已经是一种公开的诀窍。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当然,有时候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做阅读时的答题速度,也可以大大地提高答案的规范性的准确性。
  在阅读过程中,阅读、审题、筛选信息的过程看似很复杂麻烦,但当你认真做起来时,却是可以一气呵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多做,多思,多总结,学会举一反三,那么高考中的阅读题,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轻松很多。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授给学生“鱼”的同时还要教学生“渔”,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推广,也扩大了课程资源的途径,创设了多种语文学习活动的环境与条件,满足了学生获得“鱼”与“渔”的条件。“学且思”就是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并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养成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适合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的习
【摘要】语文自始以来就是学生教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文本阅读在繁杂缭乱的现代科技重压下举步维艰,学生对其逐渐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该如何应对呢,如何找到教学误区并一一改正呢?本文针对新课改推行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进行简要的探索。  【关键词】误区;兴趣;小学语文;情景;语境  【中图分类号】G62
【摘要】作文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开展随笔练习教学,本文从语文随笔练习的角度对提升初中语文写作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有效提升初中学生们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随笔练习;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随笔练习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开放性  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写作能力,我们需要把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少,写作能力必然不高,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一直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从赏评的角度简要分析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欣赏评价;小学生;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年齡小缺乏必要的赏评技巧和能力,这就需要教
【摘要】长期以来,汉语教学界对阅读课有着这样一种声音,一些阅读课教师认为,阅读课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做题,即如何做对课后的习题,还有的教师直接把阅读课上成了汉语精读课。那么,汉语阅读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呢?具体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呢?本文将从各个教学环节入手,系统地分析培养阅读技能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课;阅读技能;对外汉语;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汉语阅读课主要是为了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