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扶贫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反贫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工作作为一支扶贫济弱、助人自助的专业力量,与反贫困工作有着天然的耦合。文章探讨了我国后扶贫时代反贫困工作和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工作在反困工作中的专业优势,并对参与反贫困工作的路径做了探索。
关键词:社会工作;后扶贫时代;反贫困工
一、后扶贫时代反贫困工作的挑战
(1)“精准识别”仍有难度
一直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主要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来解决,依靠国家扶贫标准、省级扶贫标准等来识别扶贫对象。但仍存在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经济收入难以精准衡量等问题,这导致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一直是扶贫工作的一大难题。后扶贫时代,反贫困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相对贫困的治理。而相对贫困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线来划分,它是相对于其他人群的经济状况来划分的,在该条件下,对扶贫对象的识别将更加困难。
(2)贫困表现愈发多元化
在后扶贫时代,相对于物质贫困,其他方面的贫困也需要引起重视。如精神贫困、能力贫困等。随着近年来政府反贫困工作力度的不断增加,优惠政策不断落地,部分扶贫对象不思进取,不试图寻求改变,自暴自弃,产生了“等、靠、要”等不劳而获思想。1能力贫困则是贫困群体由于受个人、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自身没有能力实现脱贫目标。这些类型的贫困不仅仅是依靠政策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深入到服务对象内心,而这也恰好是社会工作最为擅长的方面。2
(3)预防突发性返贫
反贫困是一项长期工作,返贫问题也将存在于反贫困工作的每一个阶段,要做好突发性事件返贫工作,建立防返贫预警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反贫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针对这一类型的贫困,社会工作不仅可以以个案或者个案管理的方式介入,更可能创新社会工作手段,凸显社会工作服务的多样性。
二、后扶贫时代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1)社会工作处于“缺位”状态
社会工作与反贫困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在我国进行的反贫困斗争中,从顶层设计而言,对社会工作也是寄予厚望。在 《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導意见》 中明确指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为贫困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关系调适、能力提升等社会服务的新兴力量,在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我脱贫信心、拓宽致富路径、提升自我脱贫能力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3与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相比,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多是政策推动的结果,因此国内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水平仍然较低,缺乏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并且社会工作在基层工作的独立性不足,社会工作行政化,这导致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小。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工作的先行者王思斌教授提出了“嵌入性”理论,为社会工作发展寻求生存的空间。我们可以说,当前中国的社会工作在扶贫工作中虽然“入场”,但却处于“缺位”的状态。
(2)社会工作以提供“软性服务”为主
“硬性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于扶贫对象所面临的经济困境,通过资源的链接与整合,促进服务对象改变,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而所谓的“软性服务”是指社会工作并不是直接解决服务对象最迫切的经济问题,而是围绕服务对象最迫切需要的外围进行服务。4比如,为贫困老人组建娱乐小组,为贫困儿童进行支教……虽然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服务对象的问题,但并不能切实的解决其问题,因而使社会工作服务显得无力和表面。这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要真正进入服务对象生活的场域,挖掘服务对象潜在的资源,解决服务对象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更需要社会工作者具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适应性
(3)社会工作人才的流失
在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者常被看作是最有力的资源。由于薪酬普遍较低、工作岗位设置不合理等情况,造成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流失。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背景下讨论社会工作扶贫,是一件令人唏嘘的事情。并且在现实情况中,扶贫工作大多需要在农村进行,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在当前城市社会工作都尚未健全的背景之下,去农村做扶贫社会工作也并不现实。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力的措施留住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有知能的社会工作人才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在扶贫地区成立社会工作组织,培养自己的专业社工队伍是重要的任务。
三、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工作的路径探究
(1)参与社会政策建设,为有效参与反贫困工作创造条件
社会工作由于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使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需要更为敏感,因而更能发现和提出政策议题。近年来,政府对社会工作专业力量越来越重视,也出台了一些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但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不同,扶贫政策也应该有所不同。政府应鼓励各方积极建言献策,制定有效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扶贫政策。同时,社会工作也有义务立足于实际,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将实际情况及创新路径向政府进行反馈。
(2)发挥专业优势,精准识别贫困群体
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体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是相对贫困、精神贫困、能力贫困等其他贫困问题也逐渐凸显。社会工作起源于扶贫救济的活动,可以通过深入走访贫困群体来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以及贫困根源,提出有效的建议并帮助链接资源。当前社会工作已经在全国的许多地方参与了扶贫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升了对贫困群体的精准识别能力。5
(3)利用优势视角,应对多元贫困
优势视角是指挖掘和强化贫困群体自身所具备的优势,相信他们具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在后扶贫时代,贫困内容的转变,给反贫困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则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社会工作认为在扶贫工作中,即便扶贫对象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也存在他们自己尚未意识到的潜在优势以及可以利用他们的潜在优势改变自身状况的能力,包括老弱病残贫困者以及缺乏脱贫内生动力者,均可以在他们身上挖掘出潜在优势,并引导他们走出当前状态。
(4)进行资源链接,降低返贫风险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社工机构、政府、企业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各类信息和资源,为贫困群体提供有效的资源链接。社会工作要扮演好资源链接者的角色,根据贫困群体的实际情况将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在资源,使贫困群体获得资源效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庞飞, 陈友华. 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何以可能又如何可能?[J].学海, 2019(06):84-87.
[2]张五平, 骆素莹, 田胜.关于农村精神贫困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 2017,(5)
[3] 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cpad.gov.cn/art/2017/8/8/art_46_67164.html, 2017-08-08.
[4]梁兰.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基于民政部“三区计划”项目的反思[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8,35(5):71.
[5]侯力文.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 理念牵引、技术靶向与现实进路[J]. 学术论坛 ,2016(11):105-110.
作者简介:庞一帆(1998-03),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在读硕士,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关键词:社会工作;后扶贫时代;反贫困工
一、后扶贫时代反贫困工作的挑战
(1)“精准识别”仍有难度
一直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主要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来解决,依靠国家扶贫标准、省级扶贫标准等来识别扶贫对象。但仍存在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经济收入难以精准衡量等问题,这导致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一直是扶贫工作的一大难题。后扶贫时代,反贫困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相对贫困的治理。而相对贫困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线来划分,它是相对于其他人群的经济状况来划分的,在该条件下,对扶贫对象的识别将更加困难。
(2)贫困表现愈发多元化
在后扶贫时代,相对于物质贫困,其他方面的贫困也需要引起重视。如精神贫困、能力贫困等。随着近年来政府反贫困工作力度的不断增加,优惠政策不断落地,部分扶贫对象不思进取,不试图寻求改变,自暴自弃,产生了“等、靠、要”等不劳而获思想。1能力贫困则是贫困群体由于受个人、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自身没有能力实现脱贫目标。这些类型的贫困不仅仅是依靠政策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深入到服务对象内心,而这也恰好是社会工作最为擅长的方面。2
(3)预防突发性返贫
反贫困是一项长期工作,返贫问题也将存在于反贫困工作的每一个阶段,要做好突发性事件返贫工作,建立防返贫预警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反贫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针对这一类型的贫困,社会工作不仅可以以个案或者个案管理的方式介入,更可能创新社会工作手段,凸显社会工作服务的多样性。
二、后扶贫时代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1)社会工作处于“缺位”状态
社会工作与反贫困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在我国进行的反贫困斗争中,从顶层设计而言,对社会工作也是寄予厚望。在 《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導意见》 中明确指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为贫困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关系调适、能力提升等社会服务的新兴力量,在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我脱贫信心、拓宽致富路径、提升自我脱贫能力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3与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相比,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多是政策推动的结果,因此国内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水平仍然较低,缺乏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并且社会工作在基层工作的独立性不足,社会工作行政化,这导致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小。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工作的先行者王思斌教授提出了“嵌入性”理论,为社会工作发展寻求生存的空间。我们可以说,当前中国的社会工作在扶贫工作中虽然“入场”,但却处于“缺位”的状态。
(2)社会工作以提供“软性服务”为主
“硬性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于扶贫对象所面临的经济困境,通过资源的链接与整合,促进服务对象改变,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而所谓的“软性服务”是指社会工作并不是直接解决服务对象最迫切的经济问题,而是围绕服务对象最迫切需要的外围进行服务。4比如,为贫困老人组建娱乐小组,为贫困儿童进行支教……虽然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服务对象的问题,但并不能切实的解决其问题,因而使社会工作服务显得无力和表面。这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要真正进入服务对象生活的场域,挖掘服务对象潜在的资源,解决服务对象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更需要社会工作者具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适应性
(3)社会工作人才的流失
在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者常被看作是最有力的资源。由于薪酬普遍较低、工作岗位设置不合理等情况,造成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流失。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背景下讨论社会工作扶贫,是一件令人唏嘘的事情。并且在现实情况中,扶贫工作大多需要在农村进行,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在当前城市社会工作都尚未健全的背景之下,去农村做扶贫社会工作也并不现实。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力的措施留住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有知能的社会工作人才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在扶贫地区成立社会工作组织,培养自己的专业社工队伍是重要的任务。
三、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工作的路径探究
(1)参与社会政策建设,为有效参与反贫困工作创造条件
社会工作由于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使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需要更为敏感,因而更能发现和提出政策议题。近年来,政府对社会工作专业力量越来越重视,也出台了一些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但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不同,扶贫政策也应该有所不同。政府应鼓励各方积极建言献策,制定有效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扶贫政策。同时,社会工作也有义务立足于实际,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将实际情况及创新路径向政府进行反馈。
(2)发挥专业优势,精准识别贫困群体
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体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是相对贫困、精神贫困、能力贫困等其他贫困问题也逐渐凸显。社会工作起源于扶贫救济的活动,可以通过深入走访贫困群体来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以及贫困根源,提出有效的建议并帮助链接资源。当前社会工作已经在全国的许多地方参与了扶贫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升了对贫困群体的精准识别能力。5
(3)利用优势视角,应对多元贫困
优势视角是指挖掘和强化贫困群体自身所具备的优势,相信他们具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在后扶贫时代,贫困内容的转变,给反贫困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则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社会工作认为在扶贫工作中,即便扶贫对象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也存在他们自己尚未意识到的潜在优势以及可以利用他们的潜在优势改变自身状况的能力,包括老弱病残贫困者以及缺乏脱贫内生动力者,均可以在他们身上挖掘出潜在优势,并引导他们走出当前状态。
(4)进行资源链接,降低返贫风险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社工机构、政府、企业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各类信息和资源,为贫困群体提供有效的资源链接。社会工作要扮演好资源链接者的角色,根据贫困群体的实际情况将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在资源,使贫困群体获得资源效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庞飞, 陈友华. 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何以可能又如何可能?[J].学海, 2019(06):84-87.
[2]张五平, 骆素莹, 田胜.关于农村精神贫困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 2017,(5)
[3] 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cpad.gov.cn/art/2017/8/8/art_46_67164.html, 2017-08-08.
[4]梁兰.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基于民政部“三区计划”项目的反思[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8,35(5):71.
[5]侯力文.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 理念牵引、技术靶向与现实进路[J]. 学术论坛 ,2016(11):105-110.
作者简介:庞一帆(1998-03),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在读硕士,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