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从小学阶段就已经全面开启了教学改革,在这场教学革命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此门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会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阐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中,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引言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是很完善,这个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完全的形成,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个年龄段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体系下,为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教师应该重新思考课程体系的建设,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因材施教,从而让小学生健康的正常。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上有很多新闻报道有关小学生出现安全问题的事件,这些让人遗憾的事件很多都是因为小学生心理疾病导致的,像小学生自残,跳楼,离家出走等。根据调查得出数据:我国10%-30%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问题,这些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学校和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对学生的关注更多的停留在学习成绩上,几乎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上,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时确实在心理课上加大的课时的投入,但是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却是差强人意,甚至很多的心理课变成了学生们的自由活动课。另外专门设立的心理课会让学生有抵触的感觉,若是能将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融入进其他课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心理教学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小学心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小学所有的课程中,心理教育开展的时间最晚,而且收重视程度最弱,在大多数的小学中,虽然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但是任教的老师一般都不是科班出身,对心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掌握的都不是很好,所以在教学效果上也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另外心理活动室有专业的教具,这些教具的使用都是非常专业的,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心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还需要估计其他的学科,更加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特点不明显
由于心理健康课程发展的时间不长,很多学校对此门学科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其他学科都能以成绩的形式来展现教学成果,但是心理教育不能将教学成果量化,而且每一个小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心理状态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很难掌握到班级里面所有同学的真实状况,很多老师都以学生近期有没有变化来进行评判,这明显是不科学的,所以应该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入其他学科中,让每一个上课的老师都去观察学生的情况,这样化整为零的方法可以大大的减轻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的难度,对学生心理安全更有保障。
二、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理念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肩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进一步说就是需要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实现 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有些学校的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完全分开,强调了道德层面的内容却弱化了心理健康内容,这明显是不对的。在对两门课程进行融合时首先教师应该明确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心理将康培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将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带给学生,其次在讲授的课程中应该强调提升自我认识的内容,赋予小学生自己应该有的性格特点,最后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环节中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不仅仅是死板的讲授,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的资源,让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也让小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个人修养。
(二)优化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有效的导入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是需要有一定的安排和计划的,针对性一定要强,所有的教学计划和实施都应该围绕在一个教学目的的框架内进行。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一节课为《我是小学生》,在这节课中教师需要从学校与家庭生活的区别开始讲起,让学生了解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刚走入学校的校门,一切都是陌生的,这种陌生感就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焦虑,这也是有些学生厌学的基本情绪,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小学生活。不管是哪一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进行心理健康的导入更加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
(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打造体验式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贪玩的年龄段,让他们稳稳当当的坐在教室里面上课,听枯燥的内容,教学效果肯定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能够提升他们上课听课效果可以采用情境带入的方式,让他们置身其中,就像是玩游戏一样,自然而然的就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团结协作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既定的任务,任务的设定需要团队内部所有人一起完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当游戏结束的时候,优胜的小组需要进行经验的总结,落败的小组也要总结一下经验和教训,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告诉大家在团队中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其实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融合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将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有的教师都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积极的探索二者相结合的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尤顺红,小学道德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32-33.
[2]陈萍,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A版 .2019(11):62-63.
作者簡介:
王芳,女,汉,1990年6月生,江苏徐州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引言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是很完善,这个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完全的形成,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个年龄段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体系下,为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教师应该重新思考课程体系的建设,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因材施教,从而让小学生健康的正常。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上有很多新闻报道有关小学生出现安全问题的事件,这些让人遗憾的事件很多都是因为小学生心理疾病导致的,像小学生自残,跳楼,离家出走等。根据调查得出数据:我国10%-30%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问题,这些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学校和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对学生的关注更多的停留在学习成绩上,几乎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上,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时确实在心理课上加大的课时的投入,但是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却是差强人意,甚至很多的心理课变成了学生们的自由活动课。另外专门设立的心理课会让学生有抵触的感觉,若是能将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融入进其他课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心理教学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小学心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小学所有的课程中,心理教育开展的时间最晚,而且收重视程度最弱,在大多数的小学中,虽然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但是任教的老师一般都不是科班出身,对心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掌握的都不是很好,所以在教学效果上也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另外心理活动室有专业的教具,这些教具的使用都是非常专业的,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心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还需要估计其他的学科,更加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特点不明显
由于心理健康课程发展的时间不长,很多学校对此门学科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其他学科都能以成绩的形式来展现教学成果,但是心理教育不能将教学成果量化,而且每一个小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心理状态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很难掌握到班级里面所有同学的真实状况,很多老师都以学生近期有没有变化来进行评判,这明显是不科学的,所以应该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入其他学科中,让每一个上课的老师都去观察学生的情况,这样化整为零的方法可以大大的减轻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的难度,对学生心理安全更有保障。
二、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理念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肩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进一步说就是需要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实现 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有些学校的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完全分开,强调了道德层面的内容却弱化了心理健康内容,这明显是不对的。在对两门课程进行融合时首先教师应该明确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心理将康培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将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带给学生,其次在讲授的课程中应该强调提升自我认识的内容,赋予小学生自己应该有的性格特点,最后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环节中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不仅仅是死板的讲授,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的资源,让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也让小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个人修养。
(二)优化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有效的导入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是需要有一定的安排和计划的,针对性一定要强,所有的教学计划和实施都应该围绕在一个教学目的的框架内进行。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一节课为《我是小学生》,在这节课中教师需要从学校与家庭生活的区别开始讲起,让学生了解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刚走入学校的校门,一切都是陌生的,这种陌生感就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焦虑,这也是有些学生厌学的基本情绪,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小学生活。不管是哪一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进行心理健康的导入更加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
(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打造体验式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贪玩的年龄段,让他们稳稳当当的坐在教室里面上课,听枯燥的内容,教学效果肯定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能够提升他们上课听课效果可以采用情境带入的方式,让他们置身其中,就像是玩游戏一样,自然而然的就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团结协作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既定的任务,任务的设定需要团队内部所有人一起完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当游戏结束的时候,优胜的小组需要进行经验的总结,落败的小组也要总结一下经验和教训,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告诉大家在团队中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其实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融合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将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有的教师都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积极的探索二者相结合的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尤顺红,小学道德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32-33.
[2]陈萍,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A版 .2019(11):62-63.
作者簡介:
王芳,女,汉,1990年6月生,江苏徐州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