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审美教育贯穿于初中地理教学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95152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初中地理偏向理科性,枯燥的读背常使学生感到厌倦,课堂经常是“一湾死水全无浪”,改变初中地理教学“全无浪”的状况,进行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改进措施,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会获得丰富的美感,从而使地理课堂生动活泼的、引人入胜。
  关键词:自然美;行程美;艺术美;语言美
  中学生都有爱美和欣赏美的心理特征,艺术化的美能带给人赏心悦目的心理感受。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审美教学来说,初中地理呈现给学生的绝不只是几幅单调的地图,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善于去发掘,初中地理教学也会呈现一片美丽的秋色。众所周知,初中地理偏向理科性,枯燥的读背常使学生感到厌倦,课堂经常是“一湾死水全无浪”,改变初中地理教学“全无浪”的状况,进行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改进措施,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会获得丰富的美感,从而使地理课堂生动活泼的、引人入胜。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地理这一学科,涉及的门类多,联系的事物广,知识的跨度大,更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地理语言除了要注意科学性、思想性、目的性之外,更要注意语言美。美的语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为地理教师必须锤炼自己,掌握这门语言艺术。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靠感官直接认知,虽然可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弥补,但毕竟不能每节课都能有这样的安排,因此,更多的还要靠教师倾注感情的、充满魅力的语言,在学生面前展现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在《中国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结合情景吟诵诗词,渲染意境,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如讲“庐山瀑布”时,可吟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讲“东北的气候”时,可引用毛泽东的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在讲“桂林山水”时,可引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在诗情画意中,学生深受感染,投入到课文中特有的情景中去了。在介绍一些独特的地理景观时,教师要注意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来打动学生,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神游一次 。如讲“桂林的喀斯特地貌”时,可这样描述:桂林一带奇峰林立,形态万千,象玉笋、象翠屏、象老人、象斗鸡,引人入胜。石灰岩溶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十分发育,有的象瓜果、森林,有的象飞禽、走兽,还有的象瀑布飞流而下……令人目不暇接! 一位地理教师,应该象一位多才多艺的导演兼演员,用生动的语言,出色的表演,把几十名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随着你听、看、想、做,轻松愉快地度过45分钟。
  二、发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自然美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 振兴祖国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地理教材中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为“雄伟”:即壮美,阳刚之美。如劈地摩天,气冠群仑的东岳泰山;“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瞿塘峡;奔腾不息的黄河;“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钱塘怒潮等等就是这种雄伟之美。二为“秀丽”:清新、柔和、阴柔之美。如苍秀涵幽的江西庐山;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风光绮丽的杭州西湖;含蓄优美的姑苏园林等等就是这种秀丽之美。三为“奇美”: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景象,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令人感到怪异。如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宝光”等等,不胜枚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行程美
  地理教学过程决不应归结为讲、抄、背、考枯燥死板的模式,而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 。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到上地理课,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①创设友爱、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要使学生乐学关键在于教师乐教。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感情在于: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所教专业的爱,对学生诚挚的爱。上课时教师首先要进入“角度”,再以这种美的情感来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使学生乐于受教,乐于学习。②创设愉快、优美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奇、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务求教态美、语言美、板书板画美、教具美,以此表达地理学科特有的自然美,和谐统一的韵律美。
  四、在教学手段中开拓艺术美
  图片、画片、标本、模型等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艺术性强的教具,使学生愉快地看而不厌。如在“自然带”一节的教学中,我精心挑选了几张色彩鲜明、画面生动的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各个自然带的美丽景色,并比较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学生们兴趣盎然,一面欣赏着茂密的热带雨林,湿季时原野一片葱绿的热带草原,苍劲挺拔的针叶林……一面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地理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引进到课堂教学中。它们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 ,更增加了真实性、新颖性和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另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大量学生无法直接观察的感性材料,它可以将缓慢进行的地理过程在短时间呈现;可以将世界各国的旖旎风光呈现在眼前;可以将宏大无比的山川林野缩小到荧屏中,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中形成地理科学概念。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我们地理教师要多渠道地去发觉美、开拓美、创造美,如此,学生不仅能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还会陶醉在艺术享受中,达到“再来一堂”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影响和对未来劳动者的需求,并由此对现代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的角度来谈教师素质与育人质量的关系。着重谈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
本文主要阐述了施工项目中的质量控制与应用,同时将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有所强调,通过具体实施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将施工中质量控制的要点有所探讨。
本文首先概述了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然后从工程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出发,进行了深入了解,提出了解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本文在此谈了谈一些看法,希望对同行工程施
一、深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  中央和省委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度重视。中央相继召
摘 要: 《电工基础》是机电类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更加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此目标,研究对于《电工基础》这门理论课如何更有效地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让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 《电工基础》 理实一体化 教学改革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中指出: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之魂,也是兴国之魂,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秉持公平正义,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个人的文化自觉、社会的积极倡导和政府予以制度政策引导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国之魂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
为增强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毕业后的市场适应能力,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应该围绕旅游管理岗位技能要求和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进行设置。为适应未来教学的需
摘 要: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关键在于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一线教学,从挖掘生物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角度出发组织课堂教学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谈了谈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趣味性;思维能力  一、挖掘生物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主导自己的学习行为的一种学习方式。英语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多来自“少、边、穷”地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