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与过度“诠释”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jlz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张艺谋导演的很多作品都源于对当代小说的改编。以近期热播的《金陵十三钗》为例,源于文学名篇的改编让故事的内容更具有思想内涵,提高了电影的基础高度,同时改编后电影的热播也让文学作品进入或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另一方面,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在商业化、通俗化的同时,也削弱了原著的艺术价值。毋庸置疑,改编是把双刃剑。
  [关键词] 张艺谋 《金陵十三钗》 改编 过度“诠释”
  张艺谋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得之于他所执导的影片几乎都是建立在对当代优秀小说的发现和改编基础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 80年代小说的繁荣与创新,便没有“第五代导演”们的辉煌。影视对小说的改动,与其说是一种创作,不如说是导演和编剧对小说的“诠释”。一部小说在出版之后,就不再仅仅是作家自己的了,因为它将要面对无数个读者的解读和欣赏,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对小说的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这个道理。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故事讲述了1937年的南京,在一座教堂里一个冒充的神父、一群女学生、一群妓女和一群伤兵之间的故事,主题是拯救与被拯救,目标是活下来。该片上映后,获得国内普遍好评,成为2011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在该影片中张艺谋坚持着自己一贯的风格,“诠释”着自己对电影艺术的理解。
  首先是符号化依旧。
  在《金陵十三钗》中有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这些符号化的部分对于影片的艺术呈现有利有弊。我们试看一些比较明显的部分:首先是故事的发生地点,影片中叙述的故事主体部分发生在教堂,该影片志在国际市场,并在一开始就怀着冲击奥斯卡的雄心,肯定要考虑到北美市场观众的口味和奥斯卡评委会的常用衡量标准。而教堂在西方的意义正如寺庙在东方的意义,南京城的那座教堂在影片刚开始的长镜头中分外神圣,犹如黑泽明电影《罗生门》一开头的那座残破的寺庙一样震撼人心。但其实影片还给我们传达出了另一层悖论:从某些方面来说,教堂只是个形式,神父是个冒充的,上帝不能在关键时刻拯救那些女孩儿,因为施暴的日本兵不是美国大兵,不会时不时在胸前画十字架。危急时刻只有李教官穿透教堂顶部玻璃的子弹才能拯救即将遭难的女孩子。所以这样看来,教堂这个符号本身就很纠结。
  其次是特有的张氏镜头。
  摄影专业出身的张艺谋对镜头的要求特别高,在这样一部沉重的灾难性战争题材电影中,张艺谋依然不会放过每一个可以用色彩表现其影片艺术和思想的机会。其一是那块拍了半年成为全剧组噩梦的彩色玻璃,当李教官的子弹穿透教堂顶部玻璃的瞬间,阳光倾泻而下,女学生随之得救,笔者突然就想起了一句话:老天终于睁眼了,上帝终于显灵了。其二是秦淮河妓女们艳丽的旗袍,影片中的妓女们只须穿上旗袍轻轻一扭,就将西方人眼中神秘的中国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禁让人想起了《花样年华》中女主角上石阶的那段,轻轻扭动之间便是风情万种。那么结合一二点,当璀璨的彩色玻璃遇上那些艳丽的女子就有了影片开头,以女学生的视角透过彩色玻璃的小孔看到一群衣著艳丽的妓女袅袅娜娜向教堂走来的镜头,这一镜头成了该片最让人难忘的经典之一。
  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作为声像的影视作品利用自己的优势对作为文字的小说的一个有利补充。它更直观的唤起了人们的注意。
  安贝托·艾柯在他的著名演讲《过度“诠释”文本》中提到这样一条基本规律:“文本的意图只是读者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推测出来的。读者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对文本意图进行推测。”从这一点来讲,影视对小说原著的改编可以看作是导演和编剧对原著的一种“诠释”。 “诠释”的过程催发小说文本新意义的生成。随着科技的发展,“诠释”还会随媒介的不断扩展而继续繁衍,从第一二代导演对一些经典的现代文学名篇的“诠释”到当下热播的穿越剧清宫剧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诠释”的“盛宴”。但是“诠释”也应该有个度,或者说标准,这一标准就是“作品意图”。在对作品的“诠释”中,那些不符合作品意图,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作品意图的“诠释”就被称为过度“诠释”。《金陵十三钗》的改编无疑过度“诠释”了小说原著,有些东西已经是打着原著的旗号抒写自己的意图了,其效果也有待商榷。
  首先是没有超越的模仿。
  原著中的神父本来就是神父,英格曼神父并没有在开头死去,而电影中的神父这一角色却颇具传奇色彩。本来这一改编更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女学生们的命运在开始的时候是处于一种无人保护的悬置状态,形势可以说是千钧一发。至于那个误入教堂的约翰会不会充当女学生的保护者则一直牵动着观众的心,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但是这一改编也有了弊端,电影中约翰的原始身份是一个入殓师,这一职业让人想起了日本电影《入殓师》,两部影片中的入殓师都通过与死神的数次擦肩而过最终完成了自己心灵的净化,这一点有模仿嫌疑。而影片开头弥漫的硝烟,李教官和他的士兵们搜寻的身影都让人想起了《拯救大兵瑞恩》。而墨玉的那身旗袍又让人想起了《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所饰的角色。中国的电影市场已经慢慢与国际接轨,即便是请了专门的世界顶级爆破特技组,也不能让观众再像二十多年前刚看到好莱坞大片时一样震惊了。东方元素加西方口味这一惯用模式渐渐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审美疲劳。
  其次是对人物命运的改编。
  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无疑是一个悲剧,它将人物的悲惨遭遇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眼前,1937年12月的那几天发生的事情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和耳边,让我们读过之后掩卷长嗟,热血奔腾。而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虽然有炮火有死亡,却总觉得安静了些,给我们呈现的仿若一开始就是一个计谋。我们很容易被电影的画面和声音吸引,却也很容易明白那是假的。声像和文字各有长短,电影丰满了观众的感官接受,然而文字丰富了读者的内心想象。高明的改编应该是扬其所长补其所短。
  十三钗中的豆蔻在原著的结局是并没有死,而是疯了,她的命运在书中要更悲惨,悲惨而屈辱地活着有时候比痛快而悲壮地死去更难,还有原著中因麻醉药不足而在截肢手术中历尽痛苦的王浦生。即便是电影中让那个悲惨的小豆蔻一了百了的死去了,然而她的死也在被别人转述的过程中隐去了真相,并不像原著中英格曼神父说的那样“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这件事”。这些或许是导演对人物命运的深度体谅,然而这体谅是必须还是多余的?发生在1937年12月的那些事情是不需要被讳饰的,从悲剧的震撼程度上来讲,原著要比电影更强烈。很多时候声像只能震撼人的视觉和听觉神经,而文字却能震撼人的大脑神经,影视改编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2] 黄书全.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3).
  [3] 安贝托·艾柯.“诠释”与过度“诠释”[M].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7.
  作者简介
  王乃芳 (1982—),女,硕士研究生,重庆水电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田秀 (1965—),女,大学本科, 重庆水电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李晓荷,女,山东临沂人,吉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影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舞台剧《少年金钗男孟母》剧照台湾创作社成立于1997年5月,由一群台湾资深剧场导演、剧场学者、艺术行政及媒体工作者组成。创作社高品质的创作与制作,使得创作社的作品多年来屡获观众、艺术界和媒体的高度肯定。《少年金钗男孟母》作为创作社主创人员周慧玲所编导的作品,集结了诸多主创人员,并与国立中央大学黑盒子
[摘要]《金陵十三钗》延续了张艺谋电影的以往风格,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张艺谋“大片”的真正成熟之作。《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普通人的大片,这或许会给中国的商业大片之路一点点启示。《金陵十三钗》没有《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那样满足了国外观众对落后的中国的窥视,没有《英雄》中赏心悦目的中国各式景观和中国独有的武侠故事,但这是一次值得被铭记的尝试,《金陵十三钗》也注定在中国电影史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胡智艺,男,湖北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动画与艺术设计研究。  “以物拟人”是动画角色创作中的重要法宝,回顾美国迪斯尼以往经典动画影片,其中非生物或动物角色都离不开拟人化塑造与表现手法。短片《纸人》(paperman)是迪斯尼公司尝试用三维软件与二维手绘风格结合制作的黑白动画默片,获得201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纸人》讲述了一对男女在纽约地铁站台相遇的奇幻爱情故事,
【作者简介】马春花,女,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美文学和影视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扫毒》剧照一、港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天时地利成就了香港的飞速发展,而香港人在发展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传承并发扬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在电影业的发展上表现得尤其突出。“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是最深刻的、一以贯之的。”[1]在18、19世纪香港电影发展之初,它并没
所有好莱坞电影均有其构建系统,即便每位导演具有标志性风格,影片主旨也不尽相同,然而,好莱坞主流电影都有一个陈规系统可循。大卫·波德维尔将电影拆分成六大方面,分析其在推动叙事进展上的作用,并撰写了《故事片的叙事》(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s)一书。  1953年版《罗马假日》作为上个世纪60年代前的美国电影,影片中的叙事方法、时空设置、镜头及布景,哪怕在今时今日也值
[摘要] 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与文学语言的语义性特征的学科差异,天然地形成了语文与音乐课程在内涵释义上的互补关系,并诱发了两者在语境表达上的互动效应。一方面,信息化教学的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使语义互补得以网络化支持;另一方面,我国中心小学网络教室的增设及其普及化方向,使语境互动得以课堂化实现。  [关键词] 环境音乐 语文 语境 互动 教学  doi:10.3969/j.issn.
[摘要]建安谈论之风是汉末清议至正始玄学的过渡阶段,其对建安文学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点: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以气为文”的文学风貌以及书信体的文学批评样式。建安文学独抒情志与儒家诗教观并存的现象与谈论之风影响下的建安学术转型有关,汉末文士反对两汉经学的繁缛,希冀原始儒学精神的复归。  [关键词]建安谈论 建安文学 以气为文 书信谈论    谈论之风是中国文化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是士大夫阶层文化反思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赢得广大影迷的追捧,不仅在于影片的艺术欣赏价值,还在于影片内容鲜明的现实意义。影片通过讲述银行家安迪·杜福雷从“入狱”到“越狱”的经历,展现了其为追求自由而执着奋斗的精神,对自由不顾一切地追求,对灵魂和希望救赎的渴望,成了《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影片抓住了现今社会人类在各种体制下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并弘扬了一种救赎精神,赢得了观众的共鸣。《肖申克的救赎》为观者提供了一场精神
[摘要] 《迁徙的鸟》是“优质纪录片专业户”雅克贝汉的经典力作。雅克贝汉满怀着法国浪漫情怀诗意地记载阐述了这些候鸟们的生命圆弧,他带着我们近距离接近鸟群,探寻着鸟的灵魂深处,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气魄,更感受到了自然界生命生存的本能和希望的动力。同时,他还努力传达了“和谐”的意识:人与鸟类的关系;文明与自然的矛盾。  [关键词] 纪录片 《迁徙的鸟》 法国纪录片 浪漫  
【作者简介】王斐,女,河南安阳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当代艺术研究。  为了更具体的了解俄罗斯当代美术画廊,笔者去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通过边走边记录的方式,对俄罗斯当代美术画廊有着深刻的认识。画廊艺术所带来的魅力直接触动学者的心灵。总的来说,画廊艺术的魅力直接润滑人的视野。  一、俄罗斯当代画廊艺术  受苏联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影响,  现实主义的画廊艺术仍然流传在俄罗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