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晓荷,女,山东临沂人,吉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影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舞台剧《少年金钗男孟母》剧照台湾创作社成立于1997年5月,由一群台湾资深剧场导演、剧场学者、艺术行政及媒体工作者组成。创作社高品质的创作与制作,使得创作社的作品多年来屡获观众、艺术界和媒体的高度肯定。《少年金钗男孟母》作为创作社主创人员周慧玲所编导的作品,集结了诸多主创人员,并与国立中央大学黑盒子剧场合作,堪称经典之作。并被联合报评为当年“十大错过可惜”表演。
这部改编自李渔作品的话剧,以古典戏剧创新化的形式表现了同性困境下的深情故事。剧中的人物虽然性别上不被世俗接受认可,但却比世间的大部分普通夫妻更相爱。尤瑞郎虽然是男人,却比世间的大部分女子更懂得坚守和付出。性别的困境,让这部剧有了起伏和张力;而内在的深情,才是这部剧的核心所在。
一、剧本改编:悲剧深情主题
《少年金钗男孟母》改编自李渔的短篇小说集《无声戏》第六回《男孟母教合三迁》。李渔此文,描述了在“南风”(男风)盛行的闽中地区,当地的一位丧妻的秀才许季芳对美少年尤瑞郎一见钟情,出卖产业倾巨资迎娶尤瑞郎。而尤瑞郎为了表示自己对许季芳的一片深情自宫为妇。没想到陈大龙被许季芳抛弃,又追求尤瑞郎不成,由爱生恨诬告许季芳“私养阉童、擅立内监、图谋不轨”。许季芳下狱去世。尤瑞郎为了报恩,改名瑞娘抚养季芳遗孤长大成人,并被受封为诰命夫人。
《少年金钗男孟母》一剧分为上下两部。第一部“少年金钗前世缘”主要依循李渔原作,和李渔原作大体一致。而第二部分“男孟母还今世情”则改编较大。剧作舍弃了许季芳之子成为县令,尤瑞郎被受封为诰命夫人的情节,而是把时空环境放置到1959年到1964年的台湾。在“男孟母还今世情”中,瑞娘为避免悲剧重演,极力防止承先与男性友人交往,甚至效仿孟母三迁。但承先终究爱上昔日仇人陈大龙的侄子,几番转折,瑞娘终于接受这个事实,认可了这第二代的恋情,而承先也终于明白母亲隐藏多年的身世。瑞娘亦母亦父,独立抚养承先为人中龙凤,经校长举荐,瑞娘获颁模范母亲。
如何处理原作中作者矛盾的价值取向是编剧面临的问题。在李渔原作中,李渔一边对同性之风违背人伦嗤之以鼻,一边又歌颂剧中同性恋人的情深意重。编导周慧玲编造出陈大龙、肖江、郑某等,分别承揽着原著叙事口吻里的分歧态度。肖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非常重要的人物。肖江是瑞郎的表姐,但却喜好男装,性格洒脱不拘世俗。在许季芳过世后,瑞郎也是选择在肖江的帮助下共同抚养承先长大。肖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编导周慧玲的价值取向——对瑞郎和季芳的同性之恋既不大力抨击也不大加赞赏,而是将其视若这世间所有的感情一样。
除此之外,瑞郎和季芳的感情是《少年金钗男孟母》的核心所在,编导周慧玲指出;“改编的难关是,少年瑞郎为了丈夫季芳自宫,如此奇情却和才子佳人的传统陈腔搭档,又与孟母三迁的人伦八股结盟……究竟希望人们如何看待瑞郎和季芳的关系?”[1]此外,周慧玲在一次采访中表明:“金钗表现上看来,有基本人伦,又像颠覆那基本人伦,但两者都不是我真正关注的。我想要呈现的是,不受定义制约的真实情感。”[2]瑞郎对季芳的这种深情贯穿了周慧玲改编的《少年金钗男孟母》的始终。第一部分“少年金钗前世缘”中,瑞郎自宫其实也是一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决绝的深情,是一种不给自己留后路的情深意重。在第二部分“少年金钗今世缘”中,瑞郎虽然不再像第一部分年少时将对季芳的感情放在嘴边,却更接近于华人女性的深情——沉默并付出。正如所有的母亲一样,瑞郎为了季芳之子承先能够避免前辈的悲剧健康顺遂的长大可谓尽心尽力。她担心“南风”影响到承先的成长环境,便效仿孟母三迁,从莆田搬到泉州,从泉州搬到漳州,又从漳州搬到了台湾。
·文化艺术李晓荷:性别困境中的深情二、角色分析:在性别困境中挣扎
在李渔的原作中是将情节放置于“南风”(男风)盛行的闽中地区,并无女性角色的存在。周慧玲一个重要改编则是将肖江设定为尤瑞郎男扮女装的表姐,同时让女性演员反串奇男子尤瑞郎这一角色。
肖江的第一次亮相便是身着一身男士西装,连尤瑞郎都分辨不出她的性别来。而她作为一个“监管者”的角色来陪伴尤瑞郎去参加赛会,保护尤瑞郎不被好男风者欺骗。这本身就是反传统女性角色的设定。在传统的女性角色设定中,女性往往是柔弱的、被保护的,而在《少年金钗男孟母》里,作为“监管者”的肖江从一开始亮相开始便具有男性特征。而在下半部中,肖江仍然身着男装做买卖,终身未嫁,陪伴尤瑞郎抚养承先长大,犹如尤瑞郎的丈夫,也犹如承先的父亲。男孟母瑞郎是“少年”又是“金钗”,肖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她本身是女子,却一直承担着男性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这种设定甚至打破了简单的同性恋的设定,在性别关系的多元性上提供了可能性。
和肖江相比,尤瑞郎的性别困境更加突出。有研究者认为,“虽然剧中(以及李渔文本中)并未曾出现实质的异性恋时间,异性恋霸权却从头到尾以不在场的真实权威存在。”[3]导致后来季芳死亡,也最能体现季芳和瑞郎深情的“瑞郎自宫”,则是瑞郎性别焦虑导致的直接后果。季芳担心瑞郎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倾向于心仪异性,在这里瑞郎选择自宫的同时也是主动丧失异性恋资格。
在第二部分中,尤瑞郎选择改名瑞娘,以承先母亲的社会身份生活。然而尽管尤瑞郎选择以女性的社会身份生活,但是他毕竟身为男儿身,他对自己性别的焦虑并未减少。在最后,瑞娘当选为模范母亲要到学校领奖的前夕,她和肖江便为了“要穿什么”出席而争吵。肖江建议瑞郎穿西装去领奖,而瑞娘则说“一个女人,你跟人家屌什么啊?”可见在瑞郎心中他还是认同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社会身份的。服装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承载了众多意义的符号。正如肖江的服装表现了她性别的暧昧性一样,此处瑞郎的服装也是其选择性别角色的符号。尤瑞郎自从迁徙改名之后,一直身着女装以女性的社会身份生活。然而在最后,尤瑞郎却选择身着一身西装领奖,将西服拿出衣柜的过程也可以视作尤瑞郎“出柜”的过程。最后男性身份的呈现,也说明尤瑞郎从未真正放下他本身的男性身份。尤瑞郎选择身着西服,也是选择释放了他内心深处的性别焦虑。
参考文献:
[1][2]周慧玲.作者序:岛屿上的华人酷儿家族谱[M]//少年金钗男孟母.台北:大可出版社,2009.
[3]翁筠婷.漂流奇观:《少年金钗男孟母》的华人酷儿离散[J].文化研究双月报,2011(123):49-73.
【基金项目】舞台剧《少年金钗男孟母》剧照台湾创作社成立于1997年5月,由一群台湾资深剧场导演、剧场学者、艺术行政及媒体工作者组成。创作社高品质的创作与制作,使得创作社的作品多年来屡获观众、艺术界和媒体的高度肯定。《少年金钗男孟母》作为创作社主创人员周慧玲所编导的作品,集结了诸多主创人员,并与国立中央大学黑盒子剧场合作,堪称经典之作。并被联合报评为当年“十大错过可惜”表演。
这部改编自李渔作品的话剧,以古典戏剧创新化的形式表现了同性困境下的深情故事。剧中的人物虽然性别上不被世俗接受认可,但却比世间的大部分普通夫妻更相爱。尤瑞郎虽然是男人,却比世间的大部分女子更懂得坚守和付出。性别的困境,让这部剧有了起伏和张力;而内在的深情,才是这部剧的核心所在。
一、剧本改编:悲剧深情主题
《少年金钗男孟母》改编自李渔的短篇小说集《无声戏》第六回《男孟母教合三迁》。李渔此文,描述了在“南风”(男风)盛行的闽中地区,当地的一位丧妻的秀才许季芳对美少年尤瑞郎一见钟情,出卖产业倾巨资迎娶尤瑞郎。而尤瑞郎为了表示自己对许季芳的一片深情自宫为妇。没想到陈大龙被许季芳抛弃,又追求尤瑞郎不成,由爱生恨诬告许季芳“私养阉童、擅立内监、图谋不轨”。许季芳下狱去世。尤瑞郎为了报恩,改名瑞娘抚养季芳遗孤长大成人,并被受封为诰命夫人。
《少年金钗男孟母》一剧分为上下两部。第一部“少年金钗前世缘”主要依循李渔原作,和李渔原作大体一致。而第二部分“男孟母还今世情”则改编较大。剧作舍弃了许季芳之子成为县令,尤瑞郎被受封为诰命夫人的情节,而是把时空环境放置到1959年到1964年的台湾。在“男孟母还今世情”中,瑞娘为避免悲剧重演,极力防止承先与男性友人交往,甚至效仿孟母三迁。但承先终究爱上昔日仇人陈大龙的侄子,几番转折,瑞娘终于接受这个事实,认可了这第二代的恋情,而承先也终于明白母亲隐藏多年的身世。瑞娘亦母亦父,独立抚养承先为人中龙凤,经校长举荐,瑞娘获颁模范母亲。
如何处理原作中作者矛盾的价值取向是编剧面临的问题。在李渔原作中,李渔一边对同性之风违背人伦嗤之以鼻,一边又歌颂剧中同性恋人的情深意重。编导周慧玲编造出陈大龙、肖江、郑某等,分别承揽着原著叙事口吻里的分歧态度。肖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非常重要的人物。肖江是瑞郎的表姐,但却喜好男装,性格洒脱不拘世俗。在许季芳过世后,瑞郎也是选择在肖江的帮助下共同抚养承先长大。肖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编导周慧玲的价值取向——对瑞郎和季芳的同性之恋既不大力抨击也不大加赞赏,而是将其视若这世间所有的感情一样。
除此之外,瑞郎和季芳的感情是《少年金钗男孟母》的核心所在,编导周慧玲指出;“改编的难关是,少年瑞郎为了丈夫季芳自宫,如此奇情却和才子佳人的传统陈腔搭档,又与孟母三迁的人伦八股结盟……究竟希望人们如何看待瑞郎和季芳的关系?”[1]此外,周慧玲在一次采访中表明:“金钗表现上看来,有基本人伦,又像颠覆那基本人伦,但两者都不是我真正关注的。我想要呈现的是,不受定义制约的真实情感。”[2]瑞郎对季芳的这种深情贯穿了周慧玲改编的《少年金钗男孟母》的始终。第一部分“少年金钗前世缘”中,瑞郎自宫其实也是一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决绝的深情,是一种不给自己留后路的情深意重。在第二部分“少年金钗今世缘”中,瑞郎虽然不再像第一部分年少时将对季芳的感情放在嘴边,却更接近于华人女性的深情——沉默并付出。正如所有的母亲一样,瑞郎为了季芳之子承先能够避免前辈的悲剧健康顺遂的长大可谓尽心尽力。她担心“南风”影响到承先的成长环境,便效仿孟母三迁,从莆田搬到泉州,从泉州搬到漳州,又从漳州搬到了台湾。
·文化艺术李晓荷:性别困境中的深情二、角色分析:在性别困境中挣扎
在李渔的原作中是将情节放置于“南风”(男风)盛行的闽中地区,并无女性角色的存在。周慧玲一个重要改编则是将肖江设定为尤瑞郎男扮女装的表姐,同时让女性演员反串奇男子尤瑞郎这一角色。
肖江的第一次亮相便是身着一身男士西装,连尤瑞郎都分辨不出她的性别来。而她作为一个“监管者”的角色来陪伴尤瑞郎去参加赛会,保护尤瑞郎不被好男风者欺骗。这本身就是反传统女性角色的设定。在传统的女性角色设定中,女性往往是柔弱的、被保护的,而在《少年金钗男孟母》里,作为“监管者”的肖江从一开始亮相开始便具有男性特征。而在下半部中,肖江仍然身着男装做买卖,终身未嫁,陪伴尤瑞郎抚养承先长大,犹如尤瑞郎的丈夫,也犹如承先的父亲。男孟母瑞郎是“少年”又是“金钗”,肖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她本身是女子,却一直承担着男性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这种设定甚至打破了简单的同性恋的设定,在性别关系的多元性上提供了可能性。
和肖江相比,尤瑞郎的性别困境更加突出。有研究者认为,“虽然剧中(以及李渔文本中)并未曾出现实质的异性恋时间,异性恋霸权却从头到尾以不在场的真实权威存在。”[3]导致后来季芳死亡,也最能体现季芳和瑞郎深情的“瑞郎自宫”,则是瑞郎性别焦虑导致的直接后果。季芳担心瑞郎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倾向于心仪异性,在这里瑞郎选择自宫的同时也是主动丧失异性恋资格。
在第二部分中,尤瑞郎选择改名瑞娘,以承先母亲的社会身份生活。然而尽管尤瑞郎选择以女性的社会身份生活,但是他毕竟身为男儿身,他对自己性别的焦虑并未减少。在最后,瑞娘当选为模范母亲要到学校领奖的前夕,她和肖江便为了“要穿什么”出席而争吵。肖江建议瑞郎穿西装去领奖,而瑞娘则说“一个女人,你跟人家屌什么啊?”可见在瑞郎心中他还是认同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社会身份的。服装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承载了众多意义的符号。正如肖江的服装表现了她性别的暧昧性一样,此处瑞郎的服装也是其选择性别角色的符号。尤瑞郎自从迁徙改名之后,一直身着女装以女性的社会身份生活。然而在最后,尤瑞郎却选择身着一身西装领奖,将西服拿出衣柜的过程也可以视作尤瑞郎“出柜”的过程。最后男性身份的呈现,也说明尤瑞郎从未真正放下他本身的男性身份。尤瑞郎选择身着西服,也是选择释放了他内心深处的性别焦虑。
参考文献:
[1][2]周慧玲.作者序:岛屿上的华人酷儿家族谱[M]//少年金钗男孟母.台北:大可出版社,2009.
[3]翁筠婷.漂流奇观:《少年金钗男孟母》的华人酷儿离散[J].文化研究双月报,2011(123):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