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公平的愿望,在义务教育阶段虽已基本实现,然而,由于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异的客观存在,择校现象至今仍十分普遍,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当前我国教育优质资源的缺乏而导致的愈演愈烈的择校行为,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1.推进学校均衡发展
首先,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服务,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分享到和谐教育、公平教育的“阳光”,逐步解决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和机会供不应求的矛盾。当所有的学校都能提供优质教育时,当所有的学校面对家长的高额择校费无动于衷给而不受时,择校现象就自然消解了。其次,政策倾斜。教育相关部门应改变“城市取向”“重点地区取向”的发展观,转向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教育发展观,从对重点名校的倾斜,转向对一般学校甚至是薄弱学校的倾斜,让非重点校成为扶持发展的教育重点。根据教育边际成本效率递减规律,越是薄弱学校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资边际效率就会越高。如果我们把曾经的办好重点学校的想法转化为办好每一所学校,一旦把每所学校都办成重点学校时,家长还会对择校趋之若鹜吗?正如家家都有果园的时候,守果园的老人还会去打更熬夜吗?
2.依法规范办学秩序
虽然择校行为在短期内还难以削弱和避免,但教育领域的不规范操作无疑加剧了此种现象的滋生。如,乱收择校费、择校费过高等,一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出于学校发展或个人利益的需要,公然置国家法规而不顾,出让部分优质教育资源给愿意掏钱的家长,换取高额的择校费,而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便无缘拥有优质教育的机会。一方面,高昂而无序的择校费已给家长带来了沉重不堪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无钱便无法选校。于是,广大家长除对择校机会的不平等等而感到不公平外,更有对择校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为此,首先要加强教育政策导向,规范办学行为和择校秩序,相关政策应体现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根本利益。其次,要严格执行出台的政策和法规,严禁任何水分的注入。如,我们目前实行的划片招生和就近入学制度实际上就是以户口为基础进行的优质教育机会分配的一种行政择校方式。这本身是趋于公平和合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之中,却让户籍的管理漏洞渗进了水,于是,凭关系开条子掏钱包的择校便有了可乘之机,致使“就近入学”名不副实,大变其味。最后,要拓宽学校信息发布渠道,加强学生与公众对教育部门与学校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让家长掌握更多的相关教育信息,从而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违规操作。
3.合理优化择校方略
针对一时不可避免的择校现象,我们的当务之急便是优化择校的方略,选择合理而公平的择校方式。就目前教育的发展形势来看,“就近入学制度”和“按成绩择校”算是最接近教育公平的两种择校形式。只要各校严格规范划片招生,严防政策不力弄虚作假,就一定会让学生真正实现就近择校入学。值得强调的是按成绩择校,只要考核方式合理,能有效反映出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并能引领正确的教育方向,这种择校就不失为当前条件下解决择校问题的最佳策略。以分择校让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优先占有优质教育机会,从而更好地回报社会。这是当前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条件下追求最大教育效率的必然选择,是时代教育的明智之举和变通之策。当然,择校现象只是我国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现象,它是暂时的,不会一直存在下去,并最终会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走向消亡。
4.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为有效遏制择校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改变当前教育督导评价方法。不能简单地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而应尽快形成发展性评价的教育评价指标,在充分兼顾学校的办学基础上,应侧重于学校的发展速度与质量的上升幅度。同时,作为学校,还应打破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促进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努力激发教学的创造性,在尊重个性教育的主导思想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需求,从而实现多样教育的公平。最终,让学校走出“分数至上”的应试误区,彰显出每所学校的风采和个性特色。
(作者单位:四川华蓥市双河二中)
1.推进学校均衡发展
首先,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服务,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分享到和谐教育、公平教育的“阳光”,逐步解决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和机会供不应求的矛盾。当所有的学校都能提供优质教育时,当所有的学校面对家长的高额择校费无动于衷给而不受时,择校现象就自然消解了。其次,政策倾斜。教育相关部门应改变“城市取向”“重点地区取向”的发展观,转向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教育发展观,从对重点名校的倾斜,转向对一般学校甚至是薄弱学校的倾斜,让非重点校成为扶持发展的教育重点。根据教育边际成本效率递减规律,越是薄弱学校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资边际效率就会越高。如果我们把曾经的办好重点学校的想法转化为办好每一所学校,一旦把每所学校都办成重点学校时,家长还会对择校趋之若鹜吗?正如家家都有果园的时候,守果园的老人还会去打更熬夜吗?
2.依法规范办学秩序
虽然择校行为在短期内还难以削弱和避免,但教育领域的不规范操作无疑加剧了此种现象的滋生。如,乱收择校费、择校费过高等,一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出于学校发展或个人利益的需要,公然置国家法规而不顾,出让部分优质教育资源给愿意掏钱的家长,换取高额的择校费,而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便无缘拥有优质教育的机会。一方面,高昂而无序的择校费已给家长带来了沉重不堪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无钱便无法选校。于是,广大家长除对择校机会的不平等等而感到不公平外,更有对择校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为此,首先要加强教育政策导向,规范办学行为和择校秩序,相关政策应体现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根本利益。其次,要严格执行出台的政策和法规,严禁任何水分的注入。如,我们目前实行的划片招生和就近入学制度实际上就是以户口为基础进行的优质教育机会分配的一种行政择校方式。这本身是趋于公平和合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之中,却让户籍的管理漏洞渗进了水,于是,凭关系开条子掏钱包的择校便有了可乘之机,致使“就近入学”名不副实,大变其味。最后,要拓宽学校信息发布渠道,加强学生与公众对教育部门与学校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让家长掌握更多的相关教育信息,从而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违规操作。
3.合理优化择校方略
针对一时不可避免的择校现象,我们的当务之急便是优化择校的方略,选择合理而公平的择校方式。就目前教育的发展形势来看,“就近入学制度”和“按成绩择校”算是最接近教育公平的两种择校形式。只要各校严格规范划片招生,严防政策不力弄虚作假,就一定会让学生真正实现就近择校入学。值得强调的是按成绩择校,只要考核方式合理,能有效反映出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并能引领正确的教育方向,这种择校就不失为当前条件下解决择校问题的最佳策略。以分择校让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优先占有优质教育机会,从而更好地回报社会。这是当前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条件下追求最大教育效率的必然选择,是时代教育的明智之举和变通之策。当然,择校现象只是我国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现象,它是暂时的,不会一直存在下去,并最终会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走向消亡。
4.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为有效遏制择校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改变当前教育督导评价方法。不能简单地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而应尽快形成发展性评价的教育评价指标,在充分兼顾学校的办学基础上,应侧重于学校的发展速度与质量的上升幅度。同时,作为学校,还应打破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促进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努力激发教学的创造性,在尊重个性教育的主导思想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需求,从而实现多样教育的公平。最终,让学校走出“分数至上”的应试误区,彰显出每所学校的风采和个性特色。
(作者单位:四川华蓥市双河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