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中学汉语文教学问题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类模式教学在藏区推行后有力地促进了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一类模式下汉语文教学水平还相对滞后。加强一类模式下汉语文教学,对提高一类模式教学功效,提高藏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通过合理定位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全面推行并完善专门教材,培养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等来促进汉语文教学水平提高。
  关键词:藏区;一类模式;中学汉语文教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汉语在中国乃至于在全世界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经济逐步一体化,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快的时期,较差的汉语文水平对藏区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藏区双语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汉语文教学,尤其是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
  一、加强藏区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加强藏区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社交、升学、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藏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促进个人收入增加和藏区经济发展,提高物质资本水平,促进各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藏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首先,良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利于学好藏文类科目。因此,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汉语文有助于顺利学好这些课程,同时,良好的汉语水平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也有较大的帮助。其次,良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利于学生较好掌握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目前藏区开始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区本民族的职业教育,如四川藏区已开始推行“9+3”免费教育计划,即通过9年免费小学和初中的基础知识学习后,把藏族学生,主要是农牧区的学生集中到本地或内地职业学校进行免费的3年职业教育,快速培养藏区发展人才。因此,对这些学生来说,没有良好的汉语水平很难较好地接受目前还主要以汉语文授课为主的职业教育。第三,良好的汉语文水平可促进藏区农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对藏区农牧区的学生来说,掌握了较好的职业技能,尤其是非农技能后,有较好的汉语文水平,就能顺利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或到内地工作,降低藏区的二元结构矛盾。较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助于藏文专业就读的大学生较好与人沟通,获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毕业后可在全国各地就业,即使回到藏区工作,有良好双语水平,也能较好就业,并能在也有其他民族杂居的藏区胜任各项管理和技术工作。
  (二)有利于提高藏区的社会资本水平
  加强藏区农牧区学生汉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同其他地区、其他民族联系,延伸目前的社区交往范围,能在较大的社会网络平台中获得更多友谊、理解、合作和帮助,能把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更好利地用起来,影响并带动本地区形成外向扩散性的社会网络,整体促进社区与多元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交流,促进思想进步,经济发展。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
  二、加强藏区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的对策建议
  加强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汉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通过合理定位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推广并完善专门教材,培养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等来促进汉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合理定位汉语文教学
  一类模式教学要达到“民汉兼通”,汉语文作为第二语言,如何进行定位呢?根据国家中学汉语文教学大纲精神和藏区教育的具体特征,应将其定位为基础性、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课程。中学汉语文课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不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必需的基础。有些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汉语文,启蒙迟,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应从小学一年级正式开始学习汉语文,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从幼儿园开始启蒙汉语文教学。
  (二)全面推行并完善专门教材
  目前还有许多地方汉语文教学仍然使用全国普通教材,显然这不符合藏族学生学习的特征和语言使用的熟悉场景,应该全面推广藏区双语教育下的汉语文教材。现有的汉语文教材还有缺陷,应在实际推行中不断完善。汉语文教材应体现这些特性:一是基础性和工具性。汉语文教材在小学阶段进行基本的字词句训练,进行简单的听力、对话和短小的课文阅读训练。教材最好配有朗读、知识讲析磁带或光盘,并建立相关网站,教师、学生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网络的辅导下教师提高备课质量,有条件的学生也能自学。
  (三)创新有效教学方法
  当前,藏区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可通过对话练习、讨论或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小作文、写周记或日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阅读或指定课外读物,并让学生在上课时讲解分析,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文学作品的欣赏、分析,联系实际谈感受或把作品编排为短剧表演,使学生从中获得思想和人文素质的熏陶。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把声音、图片、视频立体呈现给学生,用各种感官刺激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应鼓励学生课后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多组织学生同其它模式的学生进行汉语交流,到汉文化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社会实践。针对藏族学生在汉语文方面个体兴趣和特长的差异,可举办兴趣小组等作为汉语文的延伸课程,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的汉语文演讲,写作、书法等特长,机动灵活地培养学生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和人文素质。
  此外,应积极推行寄宿制教育,通过集中规模办学,提高一类模式教学水平,提高汉语文的教学质量。在中学通过科学合理的统考制度,检验学生掌握汉语文的情况,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高中阶段全面推行民族汉语文考试(MHK)制度,并将合格的成绩折算作为一类模式高考汉语文成绩。民族汉语文考试应突出考查学生汉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该考试制度来明确汉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检验学生汉语文水平掌握程度,促进汉语文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泽仁邓珠.对四川甘孜藏区民族教育现状与改革的对策建议[Z].
  [2]康亮芳.应加强甘孜藏区双语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文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丝状角膜病变(filamentary keratitis)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对493例(958眼)进行PRK并随访1年.结果:发现丝状角膜病变患者19例(22眼),不同屈光度组及男女性别组间发病率有显著差异,病变呈一过性表现,对视力及haze无明显影响.结论:PRK术后丝状角膜病变为
语文教学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渠道。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即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这也许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人们常说:“教
利奈唑胺为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对各类革兰阳性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常见的利奈唑胺严重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多为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为骨髓抑制和免疫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那么,要如何做才能提高我们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在三十来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做法,下面就来谈谈这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