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机智?摇高效课堂 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50-01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一节课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也获得高效发展。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冲动是学生学习的原始诱因,如何机智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始冲动,是教师永恒的课题。笔者认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地使数学情景化、生活化,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始冲动。例如,教学《三个方向看》一课,引入时可先播放一段视频。如奥运会跳水比赛播出时,从三个角度回放运动员跳水过程的慢镜头,请学生分别指出是哪些角度。学生看完视频后讨论而得出结论: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往往是不同的。又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当时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无意中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这时,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笔者抓住时机,引入正题。采用这样的方式能顺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二、机智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是动态存在的。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个细节,恰到好处地点拨,灵活巧妙地应变,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既不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施。
如教学《射线和角》这节课时,学生知道了射线的特征后,可举出例子如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问学生是否还能举出一些关于射线的例子来。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不是射线,人的头发倒是射线。(全班大笑)
师:其他同学们有意见吗?(几乎所有同学都感到疑惑)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新意,不妨让他来说一下理由。
生: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被物体挡住了,那就不是射线了。而人的头发如果不剪,让它一直朝上笔直地生长,那么头发不就是射线了吗?
师: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它包含两个部分:(1)直线上一点就是指这一点是固定的;(2)它一旁的部分是无限延伸的。
师:同学们认为他说的对吗?
所有的同学眼睛一亮,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对这位学生的独特思维,笔者没有制止,而是让他说理由,巧妙地挖掘了该学生思维的生长点,把学生瞬间的独特思维转化为教学的亮点,有效地开发了课堂生成资源,使得其他学生从中感受到独到的思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功效
学习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天性喜欢接受表扬,教师几句表扬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发挥语言的激励功能,使学生获得胜任感、满足感。通过心理激励,使学生保持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强化积极的自我意识。另外,评价的语言也要丰富,当学生说出想法后,老师可发自内心地说“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你的表现棒极了”“你是个很有思想的孩子”“你刻苦钻研的精神真让我佩服”等。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求教师要机智地对不同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有时评价学生的结果,有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时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哪怕出现错误,也要从给其他同学以警示这方面来肯定他。多元的评价,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创设知识共享的氛围,整个课堂会洋溢着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如《统计》一课中,在记录这个环节,教师没有直接把记录的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讨论怎样记录才又快又准确,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然后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记录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后师生合作对比总结,得出记录的最佳方法。统计结束后,教师提出“从统计表中你知道哪些知识”这一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同一个意思,如“谁和谁相差多少”“谁加上几就等于谁”“谁减几就等于谁”等。这样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达到课堂的高效,就要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若能以学生为本,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50-01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一节课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也获得高效发展。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冲动是学生学习的原始诱因,如何机智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始冲动,是教师永恒的课题。笔者认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地使数学情景化、生活化,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始冲动。例如,教学《三个方向看》一课,引入时可先播放一段视频。如奥运会跳水比赛播出时,从三个角度回放运动员跳水过程的慢镜头,请学生分别指出是哪些角度。学生看完视频后讨论而得出结论: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往往是不同的。又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当时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无意中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这时,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笔者抓住时机,引入正题。采用这样的方式能顺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二、机智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是动态存在的。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个细节,恰到好处地点拨,灵活巧妙地应变,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既不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施。
如教学《射线和角》这节课时,学生知道了射线的特征后,可举出例子如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问学生是否还能举出一些关于射线的例子来。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不是射线,人的头发倒是射线。(全班大笑)
师:其他同学们有意见吗?(几乎所有同学都感到疑惑)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新意,不妨让他来说一下理由。
生: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被物体挡住了,那就不是射线了。而人的头发如果不剪,让它一直朝上笔直地生长,那么头发不就是射线了吗?
师: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它包含两个部分:(1)直线上一点就是指这一点是固定的;(2)它一旁的部分是无限延伸的。
师:同学们认为他说的对吗?
所有的同学眼睛一亮,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对这位学生的独特思维,笔者没有制止,而是让他说理由,巧妙地挖掘了该学生思维的生长点,把学生瞬间的独特思维转化为教学的亮点,有效地开发了课堂生成资源,使得其他学生从中感受到独到的思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功效
学习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天性喜欢接受表扬,教师几句表扬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发挥语言的激励功能,使学生获得胜任感、满足感。通过心理激励,使学生保持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强化积极的自我意识。另外,评价的语言也要丰富,当学生说出想法后,老师可发自内心地说“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你的表现棒极了”“你是个很有思想的孩子”“你刻苦钻研的精神真让我佩服”等。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求教师要机智地对不同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有时评价学生的结果,有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时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哪怕出现错误,也要从给其他同学以警示这方面来肯定他。多元的评价,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创设知识共享的氛围,整个课堂会洋溢着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如《统计》一课中,在记录这个环节,教师没有直接把记录的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讨论怎样记录才又快又准确,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然后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记录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后师生合作对比总结,得出记录的最佳方法。统计结束后,教师提出“从统计表中你知道哪些知识”这一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同一个意思,如“谁和谁相差多少”“谁加上几就等于谁”“谁减几就等于谁”等。这样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达到课堂的高效,就要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若能以学生为本,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