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教学已经让我感悟到新的教育观念:先要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共同营造出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这正如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 教师。”因此,我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尝试了“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音乐课,课堂引入在教学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了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
比如:我在教学《乃呦乃》时先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认识组成《乃呦乃》的三个音。
师:有三位土家族小朋友想跟大家交朋友,他们分别叫1、3、5,请大家跟我一起轻轻呼唤他们出来。
指导学生先认识新朋友名字怎么写,然后跟我发音,对口型,接着再合着琴声用正确的口型演唱三个音。
师:三个新朋友想考考大家呢,要让我们从琴声的高低上辨别这三个小朋友的个子。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在1、3、5三个小朋友肩并肩站在一起,仔细听,谁最高,谁最矮,谁中间?
在我弹奏三遍后,学生马上听出来了,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师:噢!都猜对了,你们的耳朵和小兔的耳朵一样灵敏。祝贺你们!
课件放出一张美丽的烟火图片,以示鼓励,学生看到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烟火都是兴奋不已,甚至是欢呼。
师:我们欢迎新朋友为我们作自我介绍。(课件动画展示,个人物介绍后都摆好一个造型。“sol”是双手向上斜举,“mi”是双手叉腰,“do”是双手下垂。)
师:三个新朋友还为我们带来了一套精彩的韵律操。(课件动画展示,将三个高矮不一的小娃娃按歌曲旋律进行排列,形成图形谱,音乐到哪,哪个小娃娃就伴以造型出现。)
学习韵律操“口令”,熟练后跟着琴声边唱边做韵律操,嘴巴和手同步,唱哪个音就做这个音的造型动作。
接着学习用这三个音创编的歌曲《乃呦乃》,学生能轻松地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旋律与歌词。
情景的创设应根据歌乐曲的内容仔细推敲,这样的内容是否适合创设情景,创设的情景是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能否将学生带入到歌乐曲表现的情景中,更好地表现和理解音乐,提升音乐素养。假如不适合的,那干脆换成另外的方法、手段巩固歌乐曲,可能会更完美。
二、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多数时间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互动式”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以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地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比如,我上的《森林狂想曲》这一节音乐活动课,借鉴专家老师的做法由欣赏乐曲入手,感受和分析乐曲每一段的情感特点,再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说、演、画、打击乐器伴奏这四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这样,学生通过活动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表演的喜悦和创作的成功感。
2.比赛激趣,增强信心。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并准备了很多宝石花、小五星来鼓励大胆的学生,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有时还采用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让学生变得自信。
3.转变方法,快乐学习。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比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因此我改变过去的教法,先让学生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声音短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再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到动作感知的过度。
总之,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真正主体作用。
一、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音乐课,课堂引入在教学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了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
比如:我在教学《乃呦乃》时先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认识组成《乃呦乃》的三个音。
师:有三位土家族小朋友想跟大家交朋友,他们分别叫1、3、5,请大家跟我一起轻轻呼唤他们出来。
指导学生先认识新朋友名字怎么写,然后跟我发音,对口型,接着再合着琴声用正确的口型演唱三个音。
师:三个新朋友想考考大家呢,要让我们从琴声的高低上辨别这三个小朋友的个子。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在1、3、5三个小朋友肩并肩站在一起,仔细听,谁最高,谁最矮,谁中间?
在我弹奏三遍后,学生马上听出来了,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师:噢!都猜对了,你们的耳朵和小兔的耳朵一样灵敏。祝贺你们!
课件放出一张美丽的烟火图片,以示鼓励,学生看到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烟火都是兴奋不已,甚至是欢呼。
师:我们欢迎新朋友为我们作自我介绍。(课件动画展示,个人物介绍后都摆好一个造型。“sol”是双手向上斜举,“mi”是双手叉腰,“do”是双手下垂。)
师:三个新朋友还为我们带来了一套精彩的韵律操。(课件动画展示,将三个高矮不一的小娃娃按歌曲旋律进行排列,形成图形谱,音乐到哪,哪个小娃娃就伴以造型出现。)
学习韵律操“口令”,熟练后跟着琴声边唱边做韵律操,嘴巴和手同步,唱哪个音就做这个音的造型动作。
接着学习用这三个音创编的歌曲《乃呦乃》,学生能轻松地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旋律与歌词。
情景的创设应根据歌乐曲的内容仔细推敲,这样的内容是否适合创设情景,创设的情景是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能否将学生带入到歌乐曲表现的情景中,更好地表现和理解音乐,提升音乐素养。假如不适合的,那干脆换成另外的方法、手段巩固歌乐曲,可能会更完美。
二、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多数时间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互动式”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以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地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比如,我上的《森林狂想曲》这一节音乐活动课,借鉴专家老师的做法由欣赏乐曲入手,感受和分析乐曲每一段的情感特点,再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说、演、画、打击乐器伴奏这四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这样,学生通过活动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表演的喜悦和创作的成功感。
2.比赛激趣,增强信心。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并准备了很多宝石花、小五星来鼓励大胆的学生,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有时还采用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让学生变得自信。
3.转变方法,快乐学习。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比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因此我改变过去的教法,先让学生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声音短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再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到动作感知的过度。
总之,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真正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