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反馈渠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的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作业负担过重、作业的针对性差、学生抄袭严重的现象,教师无法真实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笔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业的有效性。
一、精选作业,减轻负担,力争举一反三
作业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复习,也是对当堂内容的巩固及加深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对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杜绝随意性、盲目性,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布置的作业,要按照教材内容,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由简到繁,阶梯安排,由模式题到综合题,由基本题到变化题,逐步加大难度、广度,有意识地配备一些在解答过程中要用到的有关旧知识的练习题,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沟通,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作业量过大,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就会产生厌烦感,教学信息就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这样不仅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同时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布置的作业题量少,就达不到练习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提高较慢。因此要做到作业量适度,教师布置作业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精选精编,作业量适度就是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挑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认识差异,分层布置,确保因材施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人口”。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因此,教师设计、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四要”,即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要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主张量力而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作业要有梯度和区分度,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如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分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分层布置作业(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对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单纯的知识型的作业,布置一些应用型或探究型的作业。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基础型、知识型和识记性的作业,既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形式多样,激发兴趣,拓宽作业来源
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克服做作业过程中引起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选题目时可精选以STS(科学、技术和社会)为背景资料的题目,布置的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书面、口头、读图、读表、调查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完成,书面形式中也可以分为选择、填空、计算、画图、论述等,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避免形式单一,作业的来源可以是,第一,教师自己提供的作业。第二,学生供题,教师择题布置,事先通知学生寻找或自己创作某个单元或知识点的作业,上交后由教师选择典型的题目布置给学生做。第三,学生互编作业。可以在课堂内互编一两题,马上反馈,也可以是事先编好题,作为家庭作业相互交换来做。作业形式多样符合学生接受事物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提高了作业的效果。在布置科学作业的同时,又要注意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这方面,要尽量使作业题能够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从一些生活的知识中得到启发;另外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借题发挥,让学生探索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价值,以培养学生学会从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及时批改,适度评价,生成持久动力
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批改作业时间争取在下堂课前完成,批改完后写上日期,对作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反馈,及时讲解和订正。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练习,做到人人过关,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面对面,逐题批改,及时指出其错误,启发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例如对物理电路图的作业,若不采取面批,学生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进行面批的效果就好多了。如果作业中出现错误,订正后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评价要多元化。实践证明,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一般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语言文字评价和等级符号评价;也可以针对认知、思维方法、作业态度等进行评价。例如在语言文字评价上,当学生的解题思路独特时,可以写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思考的好孩子。”当学生作业有进步时,可以写上:“看到你有进步,老师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学习,就会有所收获。”又如用等级符号评价,按学生作业的情况,可以分A、B、C、D等不同等级进行评价。多元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作业的兴趣,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五、认真讲评,注重反思,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做讲评过的题目依然屡做屡错,而花费了教师与学生大量时间与精力的作业效率并不高。为达到好的讲评效果,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有效的方法。教师通过整理归纳作业批改记录来形成作业档案:记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记教材中值得进行深层次挖掘、探究的问题;记作业中暴露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缺陷;记新颖的思路及解题方法。教师把这些记录进一步整理,一定能够帮助自己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作业进行讲评,使学生轻松地找出错题的原因并准确订正。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的听课感受,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过程中自己想到的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情感、体验等,通过作业的形式,记录下来。每次考试后,在进行试卷订正的同时,也做试卷分析,把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以及今后落实改进的措施作个小结和反思。教师在评价这些作业时,不强调文字的多少,只要有感而发,都予以奖励性评价。
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优化每一个环节,控制好作业的度,精心布置每一次作业,优化完成作业的方式,认真批改和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精选作业,减轻负担,力争举一反三
作业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复习,也是对当堂内容的巩固及加深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对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杜绝随意性、盲目性,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布置的作业,要按照教材内容,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由简到繁,阶梯安排,由模式题到综合题,由基本题到变化题,逐步加大难度、广度,有意识地配备一些在解答过程中要用到的有关旧知识的练习题,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沟通,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作业量过大,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就会产生厌烦感,教学信息就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这样不仅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同时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布置的作业题量少,就达不到练习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提高较慢。因此要做到作业量适度,教师布置作业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精选精编,作业量适度就是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挑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认识差异,分层布置,确保因材施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人口”。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因此,教师设计、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四要”,即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要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主张量力而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作业要有梯度和区分度,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如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分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分层布置作业(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对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单纯的知识型的作业,布置一些应用型或探究型的作业。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基础型、知识型和识记性的作业,既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形式多样,激发兴趣,拓宽作业来源
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克服做作业过程中引起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选题目时可精选以STS(科学、技术和社会)为背景资料的题目,布置的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书面、口头、读图、读表、调查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完成,书面形式中也可以分为选择、填空、计算、画图、论述等,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避免形式单一,作业的来源可以是,第一,教师自己提供的作业。第二,学生供题,教师择题布置,事先通知学生寻找或自己创作某个单元或知识点的作业,上交后由教师选择典型的题目布置给学生做。第三,学生互编作业。可以在课堂内互编一两题,马上反馈,也可以是事先编好题,作为家庭作业相互交换来做。作业形式多样符合学生接受事物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提高了作业的效果。在布置科学作业的同时,又要注意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这方面,要尽量使作业题能够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从一些生活的知识中得到启发;另外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借题发挥,让学生探索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价值,以培养学生学会从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及时批改,适度评价,生成持久动力
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批改作业时间争取在下堂课前完成,批改完后写上日期,对作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反馈,及时讲解和订正。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练习,做到人人过关,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面对面,逐题批改,及时指出其错误,启发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例如对物理电路图的作业,若不采取面批,学生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进行面批的效果就好多了。如果作业中出现错误,订正后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评价要多元化。实践证明,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一般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语言文字评价和等级符号评价;也可以针对认知、思维方法、作业态度等进行评价。例如在语言文字评价上,当学生的解题思路独特时,可以写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思考的好孩子。”当学生作业有进步时,可以写上:“看到你有进步,老师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学习,就会有所收获。”又如用等级符号评价,按学生作业的情况,可以分A、B、C、D等不同等级进行评价。多元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作业的兴趣,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五、认真讲评,注重反思,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做讲评过的题目依然屡做屡错,而花费了教师与学生大量时间与精力的作业效率并不高。为达到好的讲评效果,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有效的方法。教师通过整理归纳作业批改记录来形成作业档案:记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记教材中值得进行深层次挖掘、探究的问题;记作业中暴露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缺陷;记新颖的思路及解题方法。教师把这些记录进一步整理,一定能够帮助自己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作业进行讲评,使学生轻松地找出错题的原因并准确订正。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的听课感受,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过程中自己想到的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情感、体验等,通过作业的形式,记录下来。每次考试后,在进行试卷订正的同时,也做试卷分析,把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以及今后落实改进的措施作个小结和反思。教师在评价这些作业时,不强调文字的多少,只要有感而发,都予以奖励性评价。
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优化每一个环节,控制好作业的度,精心布置每一次作业,优化完成作业的方式,认真批改和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