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八点多的时候,孩子心血来潮,非要吃巧克力。爸爸在一旁坚决地说:“不行,不能吃!”孩子不乐意了,就开始哭闹。妈妈见了,走到孩子身边,抱着他说:“虽然妈妈爱你,但是妈妈不能现在给你吃巧克力。为什么呢?因为牙科医生说了,睡前吃甜的食物对牙齿不好。所以,为了你的健康,咱们睡前不吃甜食!”
孩子不听劝,继续哭闹着。妈妈继续抱着孩子,抚摸他、安慰他。一旁的爸爸有点急了,冲孩子喊道:“你怎么回事呀?我说了不许吃就不许吃,你还哭什么?”就在爸爸准备发脾气要吼起来的时候,妈妈及时制止了他。妈妈一个“眼神杀”过去,爸爸就乖乖“收拾回营”,到卧室睡觉去了。
爸爸走了之后,妈妈继续跟孩子待在一起,说:“你要是还想吃,就大声哭出来吧,因为哭出来会好受一点,妈妈会一直陪着你。但是有一点,巧克力必须要等到明天才能吃。”
孩子就大哭了起来。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孩子哭够了,也哭累了。他一下子抱住妈妈,说:“妈妈,巧克力我明天再吃吧,现在我要去睡觉了。”
你看,这个妈妈在处理孩子晚间要吃巧克力的事情时多明智。许多家长在孩子发脾气时要么坐一旁不管不问,要么骂骂咧咧,更甚者,直接动手打孩子。“巧克力妈妈”了解孩子的哭闹是为了什么:他想吃巧克力时遭到制止,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所以感到委屈。于是,当孩子出现第一个情绪波动时,她接纳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并加以安抚。
“巧克力妈妈”做得比较明智的第二点,是制止了爸爸的发火。在一个家庭里,家长之间有教育观念的分歧是很正常的。“巧克力妈妈”深知,要想管好孩子,自己与丈夫间必须达成统一的教育理念。所以,她用一个眼神提醒爸爸回避,自己好继续下一步的教育。
接着,“巧克力妈妈”明确告诉孩子不让他吃巧克力的原因,并承诺孩子第二天可以吃巧克力。她跟孩子说明了“为什么不让吃”“为什么要等一等”,避免了孩子留下心结。同时,孩子在认知上也会有较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之后孩子反思自己行为和纠正自己行为的重要基础。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巧克力妈妈”做到了“温柔的坚定”。遇到类似的巧克力问题时,一些家长容易被孩子闹得心烦,就干脆妥协:你爱吃就吃吧,我不管你了!当家长这样一放弃,孩子就明白了:跟爸爸妈妈“作战”时只要一哭一闹,他们就乖乖“投降”了。“巧克力妈妈”则不同,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她很温柔,她不发火,她愿意安抚你;但是,她也足够坚定,绝对不会放弃掉她的立场,巧克力不能吃就是不能吃。她深知,自己要是妥協,就相当于帮孩子养成下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之后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不听劝,继续哭闹着。妈妈继续抱着孩子,抚摸他、安慰他。一旁的爸爸有点急了,冲孩子喊道:“你怎么回事呀?我说了不许吃就不许吃,你还哭什么?”就在爸爸准备发脾气要吼起来的时候,妈妈及时制止了他。妈妈一个“眼神杀”过去,爸爸就乖乖“收拾回营”,到卧室睡觉去了。
爸爸走了之后,妈妈继续跟孩子待在一起,说:“你要是还想吃,就大声哭出来吧,因为哭出来会好受一点,妈妈会一直陪着你。但是有一点,巧克力必须要等到明天才能吃。”
孩子就大哭了起来。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孩子哭够了,也哭累了。他一下子抱住妈妈,说:“妈妈,巧克力我明天再吃吧,现在我要去睡觉了。”
你看,这个妈妈在处理孩子晚间要吃巧克力的事情时多明智。许多家长在孩子发脾气时要么坐一旁不管不问,要么骂骂咧咧,更甚者,直接动手打孩子。“巧克力妈妈”了解孩子的哭闹是为了什么:他想吃巧克力时遭到制止,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所以感到委屈。于是,当孩子出现第一个情绪波动时,她接纳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并加以安抚。
“巧克力妈妈”做得比较明智的第二点,是制止了爸爸的发火。在一个家庭里,家长之间有教育观念的分歧是很正常的。“巧克力妈妈”深知,要想管好孩子,自己与丈夫间必须达成统一的教育理念。所以,她用一个眼神提醒爸爸回避,自己好继续下一步的教育。
接着,“巧克力妈妈”明确告诉孩子不让他吃巧克力的原因,并承诺孩子第二天可以吃巧克力。她跟孩子说明了“为什么不让吃”“为什么要等一等”,避免了孩子留下心结。同时,孩子在认知上也会有较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之后孩子反思自己行为和纠正自己行为的重要基础。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巧克力妈妈”做到了“温柔的坚定”。遇到类似的巧克力问题时,一些家长容易被孩子闹得心烦,就干脆妥协:你爱吃就吃吧,我不管你了!当家长这样一放弃,孩子就明白了:跟爸爸妈妈“作战”时只要一哭一闹,他们就乖乖“投降”了。“巧克力妈妈”则不同,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她很温柔,她不发火,她愿意安抚你;但是,她也足够坚定,绝对不会放弃掉她的立场,巧克力不能吃就是不能吃。她深知,自己要是妥協,就相当于帮孩子养成下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之后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