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非创伤性缺血预处理(N-WIP)中对兔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N-WIP及经典缺血预处理(C-IP)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缺血预处理方法中内源性NO对兔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效应.将40只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I/R组、C-IP组和N-WIP组.对比观察各组血清及肺组织中NO-2/NO-3、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
【机 构】
:
830054,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肝外科,830054,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830054,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非创伤性缺血预处理(N-WIP)中对兔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N-WIP及经典缺血预处理(C-IP)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缺血预处理方法中内源性NO对兔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效应.将40只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I/R组、C-IP组和N-WIP组.对比观察各组血清及肺组织中NO-2/NO-3、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肺湿/干重比.结果N-WIP组和C-IP组的兔肺再灌注后NO-2/NO-3含量均高于I/R组(P<0.01),甚至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缺血预处理组SOD活性均高于I/R组(P<0.01),肺湿/干重比和MDA含量均低于I/R组(P<0.05,P<0.01).结论N-WIP与C-IP对移植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同等强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发内源性一氧化氮(NO)舒张血管,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的效应。
其他文献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Ⅰ型(PHⅠ)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此病患者肝内缺乏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AGT),致使乙醛酸不能转氨基生成甘氨酸,转而氧化生成草酸,导致血草酸浓度升高。不溶性草酸盐结晶易沉积在钙浓度较高的组织器官,如肾脏、骨骼、心脏、血管、神经等,造成相应的器官损害。据国外文献报道,PHⅠ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1.05,约有半数患者在15岁时即发展成肾功能衰竭。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36例肝移植的手术中,经患者右锁骨下静脉插入漂浮导管,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30 min、新肝期30 min及手术结束时测定每例患者的心输出量(CO)、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肺动脉舒张压(PADP);并比较患者术中各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患者无肝期心输出量和肺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新肝期心输出量和肺动脉压明显升高(P<0.
肾移植术后,以霉酚酸酯(MMF)作为初始免疫抑制剂的抗排斥反应治疗,其效果已经得到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充分印证和肯定.并且在肾移植术后一段时间内,使用MMF替代其他免疫抑制剂的转换治疗的有效性,也在一项国际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TranCept对全球1710例肾移植术后6个月以上的受者采用MMF的转换治疗进行非干预性的临床观察,在2006年7月的世界移植大会(WTC)和2007年5月
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为治愈糖尿病带来了希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细胞研究的迅速进展,为移植提供了新的移植物来源,用干细胞或祖细胞增殖分化获得足够数量和功能的胰岛进行移植,是未来胰岛移植的方向。
目的 研究胰头动脉的变异情况及其在临床胰腺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连续300例观测对象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经腹腔干动脉造影192例,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102例,二者联合造影6例.观察胰头血管的分布及变异特征.根据胰腺血管的影像学研究依据,对3例供胰进行了胃十二指肠动脉重建,并应用于临床胰腺移植.结果 192例腹腔干动脉造影者中,典型的胃十二指肠动脉且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分支显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肝移植并发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并发症者的磁共振检查影像资料.结果1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发热以及尿黄等症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胆红素升高,经B型超声波检查不能明确原因,采用磁共振(MRI、MRA和MRCP)检查,明确肝动脉吻合口狭窄1例;肝动脉闭塞2例;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及血栓形成各1例;胆管吻合口狭窄4例,
目的 对移植肝穿刺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肝移植后各种并发症的组织形态学表现,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639例肝移植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取材活检,活检组织行HE染色,部分病例做Van Gieson、Masson、过典酸雪夫、网状纤维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检测肝组织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丙型肝炎抗原、巨细胞病毒-早期抗原、巨细胞病毒晚期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与治疗.方法 对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施行亲属活体小肠移植,手术分两期进行.供者为患者的母亲,供、受者HLA有4个抗原相符.移植肠段长120 cm ,一期手术时供、受者肠道不进行吻合,移植肠两端在腹壁造口,一期手术后188 d,再行二期手术,分别将受者残存小肠的近端、远端与移植肠袢的近端、远端作端侧吻合.术后观察移植小肠引流液的性状,定期内镜观察,并行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