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宋代司法判决重视“明辨是非”,兼具事实求真与价值向善的两种诉求,宋代司法名公在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之划分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显示了中国本土法学方法的划时代进步。在事实与法律的衔接上,司法名公综合运用了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当裁判规范相对确定的时候,他们在事实与规范的循环互动中实现法律规范对生活事实的涵摄,得出案件事实认定结果,在叠加使用演绎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做出案件判决。在裁判规范出现查找和证立困境的时候,他们在“法”与“理”的二元互动中谋求妥善的法律解释及法律续造,以平衡法律与社会道德伦理、国家秩序原理的关
【机 构】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64
【基金项目】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华法治文明研究”(418131740041801)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司法判决重视“明辨是非”,兼具事实求真与价值向善的两种诉求,宋代司法名公在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之划分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显示了中国本土法学方法的划时代进步。在事实与法律的衔接上,司法名公综合运用了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当裁判规范相对确定的时候,他们在事实与规范的循环互动中实现法律规范对生活事实的涵摄,得出案件事实认定结果,在叠加使用演绎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做出案件判决。在裁判规范出现查找和证立困境的时候,他们在“法”与“理”的二元互动中谋求妥善的法律解释及法律续造,以平衡法律与社会道德伦理、国家秩序原理的关系,由此显示出了“法理”之自觉。从思维方法与价值体系的角度来看,宋代司法对于事实求真与价值向善的兼顾、在“法”与“理”的二元互动中论证说理,与朱熹理学思想在司法名公中的传播和运用存在着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路内小说集《十七岁的轻骑兵》是一则典型的文学个案,有助于我们勘察90年代青年的情感结构。主人公路小路们的失败感、无聊与感伤,绝非仅仅出自个人秉性、心理或文学惯习,而是如政治无意识一般再现了其所经历的社会转折。路内作品中交汇着多种历史观,作者、叙事者和人物都在多种叙事、历史观之间摇摆、拉锯。《十七岁的轻骑兵》提供了一个契机,促使我们重新打开小说形式、情感结构与历史经验之间复杂缠绕的关系。
作为清末立宪政治团体预备立宪公会机关报的《时事新报》,在张元济、汪诒年的带领下,原本是为了灌输国民政法知识、预备立宪而创设的。但是在武昌首义的革命风潮影响下,随着张謇、张元济等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立宪党人内部的分裂,它与沪上其他报纸一道积极投身革命宣传以激荡风潮,尤其是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编辑出版了《革命文牍类编》《中国革命记》《革命党小传》等大量的书籍、期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而考察这些文化生产背后的种种因素,除了与立宪党人思想倾向革命、沪上政治氛围浓厚有关之外,时事新报馆和商务印书馆当时面临革命
用电负荷的估计与预测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用电负荷数据为导向,发现在高温天气当降温用电设备处于满负荷运行的状态下,用电负荷基本上由经济因素所决定,从而分离经济和气温两个对电力需求影响的因素,提出一种对不可观测最大基准用电负荷的估计方法以准确预测最大用电负荷。运用特征指数方法构建最大基准用电负荷指数,探索其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上海为例构建年度和季度的最大基准用电负荷指数,发现其与经济发展高度拟合,反映近年来上海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卓有成效。本文以数据为导向,挖掘数据的充分信息,从新的视角估计最大
扬·帕托契卡1933年来到弗赖堡随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学习现象学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其1936年的任教资格论文《自然世界作为哲学问题》。帕托契卡对生活世界问题的切入和讨论有其自己的原初视角,但他最初受到胡塞尔生活世界概念的影响,后来也受到海德格尔的世界概念的影响。帕托契卡本人最终提供了自己在胡塞尔与海德格尔之间的探讨生活世界现象学的本己视角以及进入其中的本己通道,它体现在三个方面:横向结构论方面,纵向历史论方面以及方法论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全方位民主。全方位民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并且只有在无产阶级统治下才具备实现的可能。西方国家以竞争性选举为中心的政治民主只是一种有限的、狭隘的民主。全方位民主并不局限于政治领域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全领域和全过程的特征,是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生活民主的有机统一。全方位民主内生于中国自身的社会历史文化之中,而非简单的舶来品。一方面,全方位民主来源于人民政治,以人民为中心确立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全方位民主又是实现人民政治最理想的政治建构。全方位民主的价值来自于人民政治,同时它又是
本文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2010年全国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通勤特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平均通勤时间远低于常住人口;并且随着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其通勤时间增加的速度慢于常住人口。因此,平均来看流动人口对城市平均通勤时间没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从事职业方面,有较高比例的流动人口从事经商、商贩、餐饮等商业服务业,这些职业从业人员通勤时间短,且通勤时间对城市人口规模变化并不敏感;在居住类型方面,流动人口中有很高比例的人通过
有机统一政治是由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构成的整体,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根本在于有机统一政治的成熟,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奠定坚实深厚的根基。有机统一政治是源自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它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在对阶级统治实现了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由人民整体掌握了国家权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是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主义国家创造了有机统一政治,并且构成了有机统一政治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中,有机统一通过国体、政体、治体实现,因此国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国家治理的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作为结构性规则的制度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社会成员的能动性才能实现,制度的作用主要在于执行。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机制,以法律法规和规划政策为形式的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得到充分体现,中国社会实现了秩序和发展的目标。正是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机制及过程解释了“中国之治”的发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法话语的流变,首先体现在其概念外延即“词与物”关系的不断变化。目前政法概念的所指基本集中在审判、检察、公安、国家安全和监狱事务。政法话语的流变本质上体现的是话语-权力关系的重新确立和不断塑造。党领导建立了各级政法机关,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法律观,形成了以阶级、专政、国家安全、两类矛盾、社会治理等关键词在内的一整套政法话语体系。这套政法话语与宪法话语并无根本冲突,各自发挥功能,可以共同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话语之内。
近半个世纪以来是美国人文学术界“后学”(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兴盛的时代。“后学”中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是美国的本土产物,跟英国的文化研究交相辉映,实现了英美人文领域的后学与文化研究的范式转型,在社会科学领域也产生了影响。后殖民主义理论核心是“认同(或身份)政治”,植根于美国这个种族、族裔、信仰、传统极为多元的移民国家的经验。近年来这种学院派话语逐渐向英美社会蔓延,形成政治正确话语,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认同政治以文化多元论和相对主义的面貌出现,对在美国乃至全球兴起的民粹主义、民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