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意识为例,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立徳树人,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目标,完成这一目标的核心要素就是,按照对分课堂教学中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进行设计,增强学生接纳度、参与度、获得感,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心理健康课程;课程思政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
各大高校展开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探讨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达成立德树人目标。但在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课堂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较为生硬、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等。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注重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吸收,其核心在于将课程安排时间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授知识部分,一是讨论内化知识部分,这两个部分可以穿插进行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其出发点是让学生参与进课堂多种活动中,让学生可以对内心理解、所学内容建立有目的、有意义的讨论。简单来说,“对分”理念倡导课堂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是师生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融入课堂,才能让思政元素内化于心,提高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形式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一方面对教师传授知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此环节中加强提炼重难点、契合思政元素、确定独学内容等工作。在对分教学过程中,讲授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独学,讨论这一环节使学生对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为一体、内化于心,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因此,结合对分课堂教学的优势与课程思政立徳树人的理念宗旨,通过“讲授”“独学”和“讨论”三环节的教学内容,既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動性、积极性与内化性。最终增强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于学生内心。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的应用
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思政元素目标;提炼精讲内容,解决重点、难点。同时要求教师创设既有基础又能提升学生能力的任务、学生独学任务,记录问题和启发,最后经过概括归纳总结、分析思考回答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把控时间,将讲授、独学和讨论的三部分交叉执行,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一)课前准备
分析教材,挖掘思政元素:教材内容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中介,是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来源,准确把握教材主题、重难点,真正做到运用教材。本章主题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特点与不足,建立内心自信心。在此过程中可以分析如何改变自身缺点,如何战胜内心自卑情绪,可以通过谈国家自卑、地区自卑如何逐渐走向了国家自信、区域自信给予自我自信的建立提供借鉴。
学情分析:学生的经验,是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需要和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刚进入大学,面对多才多艺的同学们,同学们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对自我产生怀疑,急需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同时自卑心理便会趁机萌生。
独学任务设计:在对分课堂的教学中,任务不仅是学生自主内化的依据,也是衔接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环节的链接。任务设置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因此,教师创设任务时,考虑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或学习需求联系起来,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处于迷茫期,容易出现自卑,独学任务除了对自卑的了解,如何超越自卑才能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对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环节清晰地分为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1.讲授。在大学自我意识章节,讲授大学生自我意识及自我意识的结构,对自我意识有初步了解。
2.独学——内化吸收。在教师课堂讲授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独学,独学任务是链接讲授与讨论的核心环节。独学任务包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的和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两个方面。首先,通过课堂讲授,学生了解到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等,让学生完成基本知识理解的任务,写下20个我是谁?其次是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提升学生能力的独学任务,事实案例: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人民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感,贵州从“穷山恶水”到发展“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逐渐建立了贵州自信,那么面对个体,我们应该如何超越自卑,建立自信?
3.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围绕任务,针对独学阶段的困惑,疑难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按照“亮、考、帮”三个层面进行准备,按照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轮流发言。
最后由教师抽查、总结。教师抽查,起到监督学生讨论的的作用,同时也是分享小组讨论的精华和未解决的问题。最后教师做总结,提升知识的讲解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2]范艳达.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推广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05):93-94.
关键词:对分课堂;心理健康课程;课程思政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
各大高校展开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探讨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达成立德树人目标。但在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课堂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较为生硬、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等。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注重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吸收,其核心在于将课程安排时间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授知识部分,一是讨论内化知识部分,这两个部分可以穿插进行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其出发点是让学生参与进课堂多种活动中,让学生可以对内心理解、所学内容建立有目的、有意义的讨论。简单来说,“对分”理念倡导课堂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是师生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融入课堂,才能让思政元素内化于心,提高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形式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一方面对教师传授知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此环节中加强提炼重难点、契合思政元素、确定独学内容等工作。在对分教学过程中,讲授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独学,讨论这一环节使学生对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为一体、内化于心,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因此,结合对分课堂教学的优势与课程思政立徳树人的理念宗旨,通过“讲授”“独学”和“讨论”三环节的教学内容,既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動性、积极性与内化性。最终增强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于学生内心。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的应用
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思政元素目标;提炼精讲内容,解决重点、难点。同时要求教师创设既有基础又能提升学生能力的任务、学生独学任务,记录问题和启发,最后经过概括归纳总结、分析思考回答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把控时间,将讲授、独学和讨论的三部分交叉执行,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一)课前准备
分析教材,挖掘思政元素:教材内容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中介,是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来源,准确把握教材主题、重难点,真正做到运用教材。本章主题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特点与不足,建立内心自信心。在此过程中可以分析如何改变自身缺点,如何战胜内心自卑情绪,可以通过谈国家自卑、地区自卑如何逐渐走向了国家自信、区域自信给予自我自信的建立提供借鉴。
学情分析:学生的经验,是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需要和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刚进入大学,面对多才多艺的同学们,同学们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对自我产生怀疑,急需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同时自卑心理便会趁机萌生。
独学任务设计:在对分课堂的教学中,任务不仅是学生自主内化的依据,也是衔接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环节的链接。任务设置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因此,教师创设任务时,考虑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或学习需求联系起来,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处于迷茫期,容易出现自卑,独学任务除了对自卑的了解,如何超越自卑才能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对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环节清晰地分为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1.讲授。在大学自我意识章节,讲授大学生自我意识及自我意识的结构,对自我意识有初步了解。
2.独学——内化吸收。在教师课堂讲授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独学,独学任务是链接讲授与讨论的核心环节。独学任务包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的和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两个方面。首先,通过课堂讲授,学生了解到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等,让学生完成基本知识理解的任务,写下20个我是谁?其次是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提升学生能力的独学任务,事实案例: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人民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感,贵州从“穷山恶水”到发展“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逐渐建立了贵州自信,那么面对个体,我们应该如何超越自卑,建立自信?
3.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围绕任务,针对独学阶段的困惑,疑难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按照“亮、考、帮”三个层面进行准备,按照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轮流发言。
最后由教师抽查、总结。教师抽查,起到监督学生讨论的的作用,同时也是分享小组讨论的精华和未解决的问题。最后教师做总结,提升知识的讲解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2]范艳达.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推广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0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