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呈现出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尤其体现在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一些新模式、新制度、新设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但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起步晚,规模化程度较低,在质量管理方面依然在很多不足。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意义;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建设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由于其體量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产有求复杂、施工环节多,不便于综合测试,一经建成便不能更换的特点,在工程最终完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制品没有成品,上道工序若发生质量问题,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盖,从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1.1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风险
施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风险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得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损失有效的降低,为决策者提供项目决策的依据,防止决策者随意盲目的做出重要决策。
1.2显著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
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提供的管理方法使得各个单位的合作精神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进而单位的综合能力亦显著提升。
1.3降低建筑施工成本
资源平衡、工作分解以及资源优化应用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保证了项目中的重点资源和关键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使得项目成本显著的降低。
2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各方面因素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指的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然而该质量确实受多方面、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项工作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时时刻刻,各个方面的考虑改问题,力争从工程计划,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各项工作中去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人力资源因素的影响
首先,工程建设工作中领导层的思想因素。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领导者的是一切工作的组织者和决策者,领导者的决策、决定是一切具体工作的前提和依据,因此,其决策、决定是否具有正确性、实用性。是影响整个工程建设大方向的主导因素。
其次,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技术工程师的素质因素。施工企业是建筑施工的主体,担负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建设任务,责任重大,而工程师的专业以及个人素质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根本保证。
2.2建筑材料因素的影响
在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中,建筑材料因素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明显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建筑材料质量上出现的瑕疵以及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只有牢牢把握建筑材料质量关,工程质量就基本上可以得到保证。因此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对质量的控制管理中首要工作就是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相关管理。
2.3机械化程度因素的影响
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也是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具体而言,机械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建筑企业的施工实力和水平,同时也能某些方面体现了该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为创建优质工程打下基础。
2.4环境因素的影响
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有利的环境要利用好,不利的要考虑到,重在预防和防治,防治措施要得力有效。很多环境因素会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以及湿度、温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等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2.5安全因素的影响
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参加和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施工单位认真制定和落实各项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实施文明施工,建筑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监督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不影响工期也确保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对于工程质量企业管理者应该有足够的意识,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者应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将质量效益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建设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和改进当作长期和首要的任务。
3.2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实施力度
我国《建筑法》成功地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从实施至今,《建筑法》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等弱点。鉴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国家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酝酿制定一部《建筑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细则,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奠定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而建筑业走向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逆,对建筑工程管理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举,从而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监理机制。因此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建筑部门的监理力度,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3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事中质量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必须以工序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落实在各项工序的质量监控上。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设计变更有于续,行使质控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
3.4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事后验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竣工检验等。若发现有质量问题,应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最后,竣工决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竣工结算阶段是施工企业对工程成本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直接以“量”的形式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工程即将竣工时,就要为这一阶段做准备:收集施工过程中一切与工程有关的资料,平要有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竣工图、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变更单、工程结算书以及双方一切有关业务和来的记录和文件凭证等。对以上资料认真、详细地研究,弄清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以工程施工预算和工程结算书为基础,结合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审核结算。
4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工程人员自身有较强管理意识,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因此我们应在掌握工程管理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好控制的依据按照控制的步骤对工程实施管理。最终通过管理来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胡铭,质量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意义;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建设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由于其體量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产有求复杂、施工环节多,不便于综合测试,一经建成便不能更换的特点,在工程最终完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制品没有成品,上道工序若发生质量问题,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盖,从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1.1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风险
施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风险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得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损失有效的降低,为决策者提供项目决策的依据,防止决策者随意盲目的做出重要决策。
1.2显著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
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提供的管理方法使得各个单位的合作精神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进而单位的综合能力亦显著提升。
1.3降低建筑施工成本
资源平衡、工作分解以及资源优化应用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保证了项目中的重点资源和关键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使得项目成本显著的降低。
2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各方面因素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指的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然而该质量确实受多方面、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项工作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时时刻刻,各个方面的考虑改问题,力争从工程计划,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各项工作中去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人力资源因素的影响
首先,工程建设工作中领导层的思想因素。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领导者的是一切工作的组织者和决策者,领导者的决策、决定是一切具体工作的前提和依据,因此,其决策、决定是否具有正确性、实用性。是影响整个工程建设大方向的主导因素。
其次,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技术工程师的素质因素。施工企业是建筑施工的主体,担负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建设任务,责任重大,而工程师的专业以及个人素质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根本保证。
2.2建筑材料因素的影响
在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中,建筑材料因素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明显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建筑材料质量上出现的瑕疵以及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只有牢牢把握建筑材料质量关,工程质量就基本上可以得到保证。因此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对质量的控制管理中首要工作就是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相关管理。
2.3机械化程度因素的影响
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也是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具体而言,机械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建筑企业的施工实力和水平,同时也能某些方面体现了该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为创建优质工程打下基础。
2.4环境因素的影响
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有利的环境要利用好,不利的要考虑到,重在预防和防治,防治措施要得力有效。很多环境因素会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以及湿度、温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等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2.5安全因素的影响
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参加和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施工单位认真制定和落实各项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实施文明施工,建筑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监督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不影响工期也确保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对于工程质量企业管理者应该有足够的意识,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者应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将质量效益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建设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和改进当作长期和首要的任务。
3.2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实施力度
我国《建筑法》成功地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从实施至今,《建筑法》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等弱点。鉴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国家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酝酿制定一部《建筑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细则,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奠定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而建筑业走向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逆,对建筑工程管理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举,从而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监理机制。因此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建筑部门的监理力度,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3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事中质量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必须以工序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落实在各项工序的质量监控上。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设计变更有于续,行使质控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
3.4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事后验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竣工检验等。若发现有质量问题,应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最后,竣工决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竣工结算阶段是施工企业对工程成本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直接以“量”的形式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工程即将竣工时,就要为这一阶段做准备:收集施工过程中一切与工程有关的资料,平要有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竣工图、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变更单、工程结算书以及双方一切有关业务和来的记录和文件凭证等。对以上资料认真、详细地研究,弄清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以工程施工预算和工程结算书为基础,结合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审核结算。
4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工程人员自身有较强管理意识,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因此我们应在掌握工程管理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好控制的依据按照控制的步骤对工程实施管理。最终通过管理来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胡铭,质量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