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玛刀治疗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疗效及肿瘤复发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伽玛(γ)刀治疗颅内血管母细胞瘤(HB)的中长期疗效及肿瘤复发原因.方法应用γ刀治疗35例HB,其中18例为多发肿瘤,17例为单发.向肿瘤实施的平均中心剂量为35.6 Gy,平均周边剂量为17.2 Gy.对单发肿瘤和多发肿瘤的复发时间、γ刀对单发肿瘤与多发肿瘤的疗效以及疗效与肿瘤周边剂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66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死亡6例,存活29例,其中21例患者肿瘤控制良好,8例再次手术.γ刀对单发肿瘤和多发肿瘤疗效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肿瘤控制良好者的治疗剂量与疗效不佳者的治疗剂量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肿瘤控制率:1年为94%;2年85%;3年82%;4年79%; 5年71%.单发肿瘤术后复发的平均时间为63个月,多发肿瘤为25个月,两组的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当肿瘤周边剂量为16.0~20.0 Gy时,γ刀对中小型实质性HB有良好的中长期控制作用,但是与Hippel-Lindau病相关的多发HB,γ刀治疗仍面临肿瘤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基因治疗对移植气管早期血运重建及延长移植气管长度的作用.方法直流电脉冲介导重组质粒pcDNA3.1/myc-His(-)C-bFGF和pCD2-VEGF121分别转染兔胸骨乳突肌肉瓣,于术后3、7、14、21、28 d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21)外源基因蛋白在该肌肉瓣的表达及其促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效应;分别以bFGF基
目的 观察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D)、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共表达对裸鼠人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用转染有双自杀基因的包装细胞PA317产生的病毒上清,感染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给予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500mg/kg体重和/或无环鸟苷(GCV)100mg/kg体重后,1次/d,共10d,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双自杀基因在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
目的 探讨利声显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IMCE)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及左心室功能恢复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对20例冠心病患者于介入治疗前后分别行IMCE检查,测量平台期的心肌显像最大强度A、曲线上升至A的平均斜率β及A与β之积在治疗前后的变化.随访3个月,判定IMCE各项指标预测左室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后相关心肌节段的A、β及A*β均较介入前显著增加(P<0.001).相关分析显示,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