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促进移植气管血运重建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sn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基因治疗对移植气管早期血运重建及延长移植气管长度的作用.方法直流电脉冲介导重组质粒pcDNA3.1/myc-His(-)C-bFGF和pCD2-VEGF121分别转染兔胸骨乳突肌肉瓣,于术后3、7、14、21、28 d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21)外源基因蛋白在该肌肉瓣的表达及其促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效应;分别以bFGF基因和VEGF121基因转染单侧胸骨乳突肌肉瓣和双侧胸骨舌骨肌肉瓣,用转基因肌肉瓣包裹并结合基因缝线方法对兔颈部10个环自体移植气管进行基因治疗,观察对其成活的影响.结果 pcDNA3.1/myc-His(-)C-bFGF和pCD2-VEGF121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在体肌瓣,获得bFGF和VEGF121外源基因蛋白高水平表达.转基因肌肉产生血管增生,血流增强的生物学效应.转基因肌肉瓣包裹并结合基因缝线方法对移植气管进行基因治疗,使兔颈部10个环移植气管血运建立并长期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FGF,VEGF121两基因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颈部肌肉瓣包裹结合一次性基因治疗能够促进移植气管早期血运建立,延长移植气管长度。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经验.方法对312例BCS患者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造影,确定病变部位、类型,再用导丝硬头或穿刺针穿通阻塞部位、球囊扩张、内置支架.结果本组312例,扩张成功271例,其中IVC 260例,肝静脉(hepatic vein,HV)11例,放置IVC支架195例,HV支架1
目的 研究颈椎椎间盘对终板结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50节颈椎标本,采用Nachemson椎间盘分级标准将标本分为4组,正常组(n=22)、Ⅰ度退变组(n=10)、Ⅱ度退变组(n=9)、Ⅲ度退变组(n=9),对每一终板平面上20个特定的测试点进行压缩实验,直径2 mm的半球形压头以0.03 mm/s的速度垂直于终板平面下压2 mm,由所得的力─位移曲线计算出最大压缩力及刚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目的 利用制备的抗人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7(TEM7)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TEM7蛋白在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中的定位,为以TEM7为靶标的肿瘤血管导向治疗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方法利用PCR的方法,将TEM7膜外段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b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蛋白经离子吸附层析纯化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传统的杂交瘤融合技术制备鼠抗人TEM7膜外段单克隆抗体.以酶联免疫
目的 分析下肢截肢后不良残肢发生的原因,并介绍其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109例下肢截肢者(共计110个残肢)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残肢皮肤软组织状况、长度、形状、关节活动度、肌力、幻肢痛、残肢痛等,然后对不良残肢进行相应的理疗、体疗或手术处理.结果本组合格残肢64肢(占58%),不合格残肢46肢(占42%).不合格残肢主要表现为:残端形状不规则20肢,短残肢18肢,残端不稳定瘢痕伴感染13肢,残端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活化型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p-ERK)和活化型p38(p-p38)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诊断HPV 6/11相关尖锐湿疣50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尖锐湿疣皮损中p-ERK和p-p38的表达及分布,并以25例正常人皮肤(包皮)作为对照.结果①p-ERK和p-p38在尖锐湿疣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人上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