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正确运用语气词、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个性。读者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准确清楚地识字发音,才能与听者进行感情交流。教学实践中,老师重点指导学生从四季风物中酝酿感情,从生活出发,指导学生学会借助于拟声字激发朗读情感,从而使学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四季风物 有感情朗读 朗读处方
朗读是清晰响亮地把课文大声读出来,这里可以创造性加工即融入情感,朗读可以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很喜欢北野武说过的一段话:“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因为辛苦也能让人感受到生之快乐。”朗读也如此,简单又复杂,辛苦又多娇。朗读,给耳朵和心灵按按摩,让心柔软成一缕微风。那么,如何让朗读更有感染力呢?我们要做的是字句关“情”。
一、拿四季风物,书中蕴情
书本是最好的老师,自然是最好的催化剂,跟着课本去旅游看看吧。
(一)春风花草香
春天,生机与美妙,声音是轻快美妙的。部编版六上《花之歌》是对春天最好的诠释,文中处处突出花积极向上的精神,读时也要轻快明亮,如“对光明心驰神往”就要将“心驰神往”读得尾音上扬,鸟的鸣啭也可以联想鸟,面带微笑,轻松愉悦地读出。
(二)夏日艳阳照
夏日,热情而奔放,声音是高昂激烈的。部编版六上《夏天里的成长》紧紧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展开朗读的基调是高亢的,呼应“迅速生长”这一特点。联系夏天,“草长,树木长,山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变宽变深。”这三个排比句,应该语调逐渐升高,并且语速要稍慢些。其中的“一天一天”要读得重而慢,“丰满”“高起来”“变宽变深”要读得饱满、缓慢、高昂。这样才能体现成长的迅速、变化的快速。
(三)秋月两相和
秋天,静美而绚烂,声音是轻柔舒缓的。部编版五上《桂花雨》一文中,描写桂花的语句要读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对文中摇桂花的片段,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们可以约伴而行,走到桂花树下,轻轻一摇,然后读出这一句。感同身受,有感而发。带着自己对桂花的理解读出“啊”尾音拖长、略带颤音,饱含满足感。
(四)冬雪百丈冰
冬天,纯洁而静谧,声音是纯净空灵的。部编版四下《芦花鞋》写道:“下一夜大雪,积雪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这句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又侧面体现出青铜面对苦难时的坚强。在朗读中,要有重点地突出雪的大,所以“一夜”“一尺”“很难推开”这些词语要身临其境地读得重而慢,尾句要稍慢,显示艰难。
书中的四季之美可以用美妙的语言和质感的音色来包装,而最美的声音则是自然的、不矫揉造作的、与生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四季之美。
二、拿四季风物,领会重音停顿
朗读时读得较重的音,叫重音,一般体现在句中某个词或词组上,也是某句的重点。准确把握重音,可以突出原作的重点,准确清楚地传达出原作语气的内容。
(一)朗读文本广泛
首先,我们要大量广泛地捕猎,寻找朗读的文章。其次,在广泛略读的积累上再精读。能够有效利用好语文课本,积累语言经验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如读《燕子》一文,要读好“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让春天显得更加生气勃勃”一句,则要先理解文本,然后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愛,找到侧重点后就不难发现“生趣”“生气勃勃”应该重读而且情感要饱满。
(二)正确处理重音
感情朗读的基本任务,就是准确表达文本的思想内容。深入解读文本,把解读过程中的情感体会内化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处理好重音:何时重读,何时轻读。例如,在六年级课文《京剧趣谈》中的“马鞭”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在读“彻底”时重读才能突出“漂亮”。又如,二上《雪孩子》文中“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要读得轻而舒缓。但为了突出美,所以“很”重读的话效果会更好,也带孩子领略雪景视频,更激发孩子朗读的积极性,表达自我真实的感知!准确把握重音,可以突出原作的重点,准确清楚地传达出原作语气的内容。
(三)强调停顿到位
停顿,有自然和强调停顿(在句中进行的停歇)。停顿的位置和长短,可以体现朗读技巧的高低。例如,《月光曲》一文中第九自然段,琴声由舒缓到高昂,我们的朗读可以逐步高亢,如句中的“忽然”既要重读,又要强调停顿,突出琴声的紧张感。例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先划分节奏,后黑云、白雨处停歇,急而促,突出天气变化之快;又如要小古文《虽有嘉肴》中课后习题就有对课文原句节奏划分,停顿标注。所以停顿在有感情地朗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拿四季风物,把握语气语调
(一)向生活经验取经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告诉我们要向有经验的劳动人民请教,同样,朗读也要向生活取经!在平时的朗读训练中我们既要走向自然,也要融入生活的点滴积累。语文的课堂是有声的,文字也是有声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学生稚嫩的奶声奶气地连唱带跳地读着一句句,一篇篇,到他们锤炼成“声断气连”、铿锵有力的中华少年。在和学生共同录制《少年中国说》时,利用游黄河的经历,朗读“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就能很容易理解,读出气势。我们要把孩子的朗读因子释放出来,其实,研究表明朗读不是学校的职责,更应进行在生活的每一处。那如何在生活中提高朗读水平,提高阅读能力呢?可以进行一些“四季赛友会”。走到郊外林中,拿起书本,点开音乐,聆听朗诵,互评互进,这是一种享受,亦是一次学习。每位同学,都真诚地,用心地表达:周同学的悦耳动听,刘同学的亲切自然,余同学的字正腔圆,许同学的声情并茂,李同学的抑扬顿挫……真是一场朗诵的饕餮盛宴啊!在学生的声音中老师能听到精准的语调,也能见到合适的语气。
(二)自然使用语气
自然使用语气,需要读者根据文本的感情基调引发的感情态度,确定和准确使用语气类型,声音气息恰当。常见的语气有挚爱类、喜悦类、悲伤类、惊惧类等十二种。这依旧需要我们先理解文本,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确定语气、语调,切记不可过分矫揉造作。例如,教学《鸟的天堂》课题揭入时,有语气拖音则及时纠正,告诉学生真正好的朗读就像说话一样语气自然。古文教学《伯牙绝弦》中对“高山流水”的自然景物领会较多。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理解不够,所以朗读不够自然。于是,在资料袋的帮助后再读“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就自然和谐多了。六年级课文《好的故事》中需要语气、语调自然,如“乌桕、新禾、野花、鸡”一句中几株花名的词语要读得轻快,语气自然不拖沓。
(三)语气尾声辅助
此外,像摹声、颤声、虚声、泣声、拖腔、笑语都是帮助我们在朗读时把握语气、语调,抒发情感的好方法,平时在课堂上积累的方法都可以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对于朗读的技法,我们可以活学活用,触类旁通。如,《三黑和土地》中模仿蝈蝈的声音读“吱吱”可以加上摹声,古文朗读四季风物可以在尾音融入颤音、拖腔别有一番意境……
褪去乏善可陈的疲倦,在四季风物中一次次朗诵会友。只有竭尽全力去度过这限量版的人生,才能让我们在白首之际,甘之如饴。最后,希望学生都能坚持做好两件事:每天都大声读书;每天都以阅读为乐!
关键词:四季风物 有感情朗读 朗读处方
朗读是清晰响亮地把课文大声读出来,这里可以创造性加工即融入情感,朗读可以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很喜欢北野武说过的一段话:“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因为辛苦也能让人感受到生之快乐。”朗读也如此,简单又复杂,辛苦又多娇。朗读,给耳朵和心灵按按摩,让心柔软成一缕微风。那么,如何让朗读更有感染力呢?我们要做的是字句关“情”。
一、拿四季风物,书中蕴情
书本是最好的老师,自然是最好的催化剂,跟着课本去旅游看看吧。
(一)春风花草香
春天,生机与美妙,声音是轻快美妙的。部编版六上《花之歌》是对春天最好的诠释,文中处处突出花积极向上的精神,读时也要轻快明亮,如“对光明心驰神往”就要将“心驰神往”读得尾音上扬,鸟的鸣啭也可以联想鸟,面带微笑,轻松愉悦地读出。
(二)夏日艳阳照
夏日,热情而奔放,声音是高昂激烈的。部编版六上《夏天里的成长》紧紧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展开朗读的基调是高亢的,呼应“迅速生长”这一特点。联系夏天,“草长,树木长,山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变宽变深。”这三个排比句,应该语调逐渐升高,并且语速要稍慢些。其中的“一天一天”要读得重而慢,“丰满”“高起来”“变宽变深”要读得饱满、缓慢、高昂。这样才能体现成长的迅速、变化的快速。
(三)秋月两相和
秋天,静美而绚烂,声音是轻柔舒缓的。部编版五上《桂花雨》一文中,描写桂花的语句要读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对文中摇桂花的片段,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们可以约伴而行,走到桂花树下,轻轻一摇,然后读出这一句。感同身受,有感而发。带着自己对桂花的理解读出“啊”尾音拖长、略带颤音,饱含满足感。
(四)冬雪百丈冰
冬天,纯洁而静谧,声音是纯净空灵的。部编版四下《芦花鞋》写道:“下一夜大雪,积雪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这句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又侧面体现出青铜面对苦难时的坚强。在朗读中,要有重点地突出雪的大,所以“一夜”“一尺”“很难推开”这些词语要身临其境地读得重而慢,尾句要稍慢,显示艰难。
书中的四季之美可以用美妙的语言和质感的音色来包装,而最美的声音则是自然的、不矫揉造作的、与生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四季之美。
二、拿四季风物,领会重音停顿
朗读时读得较重的音,叫重音,一般体现在句中某个词或词组上,也是某句的重点。准确把握重音,可以突出原作的重点,准确清楚地传达出原作语气的内容。
(一)朗读文本广泛
首先,我们要大量广泛地捕猎,寻找朗读的文章。其次,在广泛略读的积累上再精读。能够有效利用好语文课本,积累语言经验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如读《燕子》一文,要读好“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让春天显得更加生气勃勃”一句,则要先理解文本,然后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愛,找到侧重点后就不难发现“生趣”“生气勃勃”应该重读而且情感要饱满。
(二)正确处理重音
感情朗读的基本任务,就是准确表达文本的思想内容。深入解读文本,把解读过程中的情感体会内化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处理好重音:何时重读,何时轻读。例如,在六年级课文《京剧趣谈》中的“马鞭”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在读“彻底”时重读才能突出“漂亮”。又如,二上《雪孩子》文中“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要读得轻而舒缓。但为了突出美,所以“很”重读的话效果会更好,也带孩子领略雪景视频,更激发孩子朗读的积极性,表达自我真实的感知!准确把握重音,可以突出原作的重点,准确清楚地传达出原作语气的内容。
(三)强调停顿到位
停顿,有自然和强调停顿(在句中进行的停歇)。停顿的位置和长短,可以体现朗读技巧的高低。例如,《月光曲》一文中第九自然段,琴声由舒缓到高昂,我们的朗读可以逐步高亢,如句中的“忽然”既要重读,又要强调停顿,突出琴声的紧张感。例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先划分节奏,后黑云、白雨处停歇,急而促,突出天气变化之快;又如要小古文《虽有嘉肴》中课后习题就有对课文原句节奏划分,停顿标注。所以停顿在有感情地朗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拿四季风物,把握语气语调
(一)向生活经验取经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告诉我们要向有经验的劳动人民请教,同样,朗读也要向生活取经!在平时的朗读训练中我们既要走向自然,也要融入生活的点滴积累。语文的课堂是有声的,文字也是有声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学生稚嫩的奶声奶气地连唱带跳地读着一句句,一篇篇,到他们锤炼成“声断气连”、铿锵有力的中华少年。在和学生共同录制《少年中国说》时,利用游黄河的经历,朗读“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就能很容易理解,读出气势。我们要把孩子的朗读因子释放出来,其实,研究表明朗读不是学校的职责,更应进行在生活的每一处。那如何在生活中提高朗读水平,提高阅读能力呢?可以进行一些“四季赛友会”。走到郊外林中,拿起书本,点开音乐,聆听朗诵,互评互进,这是一种享受,亦是一次学习。每位同学,都真诚地,用心地表达:周同学的悦耳动听,刘同学的亲切自然,余同学的字正腔圆,许同学的声情并茂,李同学的抑扬顿挫……真是一场朗诵的饕餮盛宴啊!在学生的声音中老师能听到精准的语调,也能见到合适的语气。
(二)自然使用语气
自然使用语气,需要读者根据文本的感情基调引发的感情态度,确定和准确使用语气类型,声音气息恰当。常见的语气有挚爱类、喜悦类、悲伤类、惊惧类等十二种。这依旧需要我们先理解文本,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确定语气、语调,切记不可过分矫揉造作。例如,教学《鸟的天堂》课题揭入时,有语气拖音则及时纠正,告诉学生真正好的朗读就像说话一样语气自然。古文教学《伯牙绝弦》中对“高山流水”的自然景物领会较多。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理解不够,所以朗读不够自然。于是,在资料袋的帮助后再读“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就自然和谐多了。六年级课文《好的故事》中需要语气、语调自然,如“乌桕、新禾、野花、鸡”一句中几株花名的词语要读得轻快,语气自然不拖沓。
(三)语气尾声辅助
此外,像摹声、颤声、虚声、泣声、拖腔、笑语都是帮助我们在朗读时把握语气、语调,抒发情感的好方法,平时在课堂上积累的方法都可以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对于朗读的技法,我们可以活学活用,触类旁通。如,《三黑和土地》中模仿蝈蝈的声音读“吱吱”可以加上摹声,古文朗读四季风物可以在尾音融入颤音、拖腔别有一番意境……
褪去乏善可陈的疲倦,在四季风物中一次次朗诵会友。只有竭尽全力去度过这限量版的人生,才能让我们在白首之际,甘之如饴。最后,希望学生都能坚持做好两件事:每天都大声读书;每天都以阅读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