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主动性不高是目前高校体育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其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身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主动性不足的内因,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以期能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课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6(a)-0206-01
目前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主动性不高是目前高校体育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其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身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1 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产生原因
1.1 学生自身对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
普通高校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基本成熟,特别是心理方面,学生选择做何事不仅仅是凭其兴趣而参与其中,在所做事情的选择上往往都是通过理性分析选择的。他们对体育锻炼的选择都是根据院校和社会对他们所定的目标、任务而从事体育锻炼和学习,从而在学习和锻炼中拟定自身所需要的发展目标,从而从内心产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1.2 对特定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锻炼的源泉,只有学生对体育项目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锻炼当中,才能在体育学习、锻炼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都会在学习、锻炼中投入较大的精力,对这些项目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些体育项目的学习、锻炼中去。
2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途径
2.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锻炼的认识为主,让学生懂的锻炼的价值及目的,通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教授一些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及教学,让学生懂的体育与增强体质之间的关系及体育锻炼对自身身体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因此也将在教学中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模式。
2.2 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及评价水平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材的内容往往是枯燥、单调的,往往因为缺乏体育项目动作技术的吸引作用,是学生觉得体育课程枯燥无味,甚至在课堂上产生了逆反情绪。运动项目本身所有的技术动作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在运动中体会不到掌握运动技术所产生的成就感,那么就很难让学生对此项目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对教材的选择上,教材内容需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时效性,使学生体会到掌握运动技术所有的快感,从而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
2.3 发展体育俱乐部,使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高校大学生是充满活力的年龄,他们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他们对各类积极向上的活动都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望。高校体育运动俱乐部就是一个很好活动团体,高校体育俱乐部都是建立在进行体育锻炼和相互竞赛的基础之上的,其管理主要也是以学生管理为主。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出现,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为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锻炼身体、增强体魄、陶冶情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也增强了各年级、性别学生之间的交往,对参与其中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当有益。高校体育俱乐部为想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环境及条件,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2.4 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学生要进行体育锻炼,必定要有锻炼所需要的场地、设备、器材作为体育锻炼的基本保障,而在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校中存在着体育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使许多原本对体育锻炼有强烈兴趣的学生,放弃了锻炼的激情。因此,各高校在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相关的体育设施、器材、场馆也应根据实际学生人数做相应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
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队伍的建设上,要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随之为主要目标,加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注重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同时在对体育教师的奖励上,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体育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2.6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运动技术动作难度的选择,对于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于较难的体育动作,应采用分解教学的方式,讲一个难得体育动作分成几个较为简单的动作,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达到分解动作的要求,通过一个一个分解动作的学习及掌握,最终能够顺利的完成整套动作。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多采用游戏教学法、比赛教学法等趣味性、竞技性较强的辅助教学方法,消除学生乏味疲倦的情绪。最后,对于学生练习中的保护与帮助,消除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不安全感,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措施。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采用必要的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锻炼、学习中,由被动学习、锻炼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从而为其进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
[2] 李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
①作者简介:亓兵(1976,5—),男,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课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6(a)-0206-01
目前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主动性不高是目前高校体育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其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身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1 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产生原因
1.1 学生自身对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
普通高校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基本成熟,特别是心理方面,学生选择做何事不仅仅是凭其兴趣而参与其中,在所做事情的选择上往往都是通过理性分析选择的。他们对体育锻炼的选择都是根据院校和社会对他们所定的目标、任务而从事体育锻炼和学习,从而在学习和锻炼中拟定自身所需要的发展目标,从而从内心产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1.2 对特定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锻炼的源泉,只有学生对体育项目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锻炼当中,才能在体育学习、锻炼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都会在学习、锻炼中投入较大的精力,对这些项目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些体育项目的学习、锻炼中去。
2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途径
2.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锻炼的认识为主,让学生懂的锻炼的价值及目的,通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教授一些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及教学,让学生懂的体育与增强体质之间的关系及体育锻炼对自身身体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因此也将在教学中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模式。
2.2 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及评价水平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材的内容往往是枯燥、单调的,往往因为缺乏体育项目动作技术的吸引作用,是学生觉得体育课程枯燥无味,甚至在课堂上产生了逆反情绪。运动项目本身所有的技术动作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在运动中体会不到掌握运动技术所产生的成就感,那么就很难让学生对此项目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对教材的选择上,教材内容需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时效性,使学生体会到掌握运动技术所有的快感,从而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
2.3 发展体育俱乐部,使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高校大学生是充满活力的年龄,他们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他们对各类积极向上的活动都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望。高校体育运动俱乐部就是一个很好活动团体,高校体育俱乐部都是建立在进行体育锻炼和相互竞赛的基础之上的,其管理主要也是以学生管理为主。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出现,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为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锻炼身体、增强体魄、陶冶情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也增强了各年级、性别学生之间的交往,对参与其中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当有益。高校体育俱乐部为想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环境及条件,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2.4 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学生要进行体育锻炼,必定要有锻炼所需要的场地、设备、器材作为体育锻炼的基本保障,而在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校中存在着体育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使许多原本对体育锻炼有强烈兴趣的学生,放弃了锻炼的激情。因此,各高校在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相关的体育设施、器材、场馆也应根据实际学生人数做相应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
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队伍的建设上,要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随之为主要目标,加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注重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同时在对体育教师的奖励上,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体育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2.6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运动技术动作难度的选择,对于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于较难的体育动作,应采用分解教学的方式,讲一个难得体育动作分成几个较为简单的动作,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达到分解动作的要求,通过一个一个分解动作的学习及掌握,最终能够顺利的完成整套动作。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多采用游戏教学法、比赛教学法等趣味性、竞技性较强的辅助教学方法,消除学生乏味疲倦的情绪。最后,对于学生练习中的保护与帮助,消除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不安全感,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措施。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采用必要的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锻炼、学习中,由被动学习、锻炼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从而为其进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
[2] 李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
①作者简介:亓兵(1976,5—),男,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