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有时需清贫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兴起的“女德班”这两年在全国各地都有了蔓延之势,类似于“女德”班的各类会所、会馆、短训班如雨后春笋,报名者趋之若鹜。中国女性追求道德完美、人格高尚、气质高雅,不惜重金去修持自己的精神真是让老夫自叹弗如,我一生都没为自己的道德提升花过一次钱,想想也够抠门了。
  暂且不说这“女德班”开设的那些“女德”“妇道”“原则”有多糟粕,就是学到了,哪个女性又能做得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这女德的“四项基本原则”两分钟就会背诵下来了,“落到实处”谁能?
  明明是一件扯淡的事情,就能在几年的时间里热热闹闹地成了女性追求的时尚。好在广东某市委宣传部8月25日通报:因这个市的几所“女德”学校在教学内容上违背社会道德风尚以及超范围经营、无证办学等问题,已被依法责令停办。这个市委宣传部的通报称:经查,这些机构在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为展览、庆典活动、文化演出等,可目前这些“女德”学校的主要业务却办成了“高端、高尚”女性的会所、会馆、培训班,设有幸福人生、女学女德、幼儿教育等课程。其中,“女德班”更是存在违背社会道德风尚及打着公益慈善旗号进行牟利的嫌疑。别说办班的人牟利缺德,就是去学习的女性,又有几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与情操才去“女德班”学习的,多是去镀金,以为拿到了一个“女德班”毕业证,就证明自己懂得了孝敬父母,明白了相夫教子,学会了自我修持,就算没有功利的目的,也可得一个虚名。如今虚名有时比红包更实在,比如文凭比素质重要,级别比能力重要,形象比内涵重要之怪象。
  最美、也最简单的“女德”,我觉得就是别太物欲化,找对象别把房子、車子排在首位,未来丈夫的人品、人格才是女人的稀世珍宝,这些基本的美德谁不知道,还用去“女德班”学习吗?彩礼不能少给,婚礼不能简单,房子不能去租,车子不能不好,这是当下某些女人的基本追求,哪个能放弃?没条件,只能无奈了。
  要说发财难,当官难,有人信,一个人想要有道德,女人有“女德”那不该是一件难事,更不用花钱去学习呀。要说难,就难在自己真心想高尚,因为高尚者只接受高尚。
  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德雷1742年接替哈雷成为第三任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他一生默默地坚守在伦敦郊区格林尼治小镇上,发现了光行差,为地球运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有一年,女王去视察,知道他的薪金很少,地位也很低,就表示要提高他的薪金与地位,可布拉德雷却恳求女王:“您千万不能这样做,这个职业一旦地位显赫,收入丰厚,将来在这个岗位上的人就不是天文学家了。”高尚多简单,一次拒绝就一生高尚;高尚多么不易,谁人能做到这样的高尚?!
  可也是,如果把我们山区的大大小小的气象观测站的工作人员的待遇都提到比处级标准还高,那么,某些没有专业技术的人就会找关系混入那个岗位,其祸害就大了。
  女性要想真正高贵、有女德,只要拒接诱惑,坚守自尊、自爱、自立,就成了。花钱去“女德班”学习德行与高贵,无非是为自己多购置一套名誉的外罩,是显摆自己德行高贵的一种方式罢了。老子在《道德经》38章中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不在乎形式上的德,因此有德;死守着形式上的德,因此就没了德。
  连以教育人、鼓舞人为主业的宣传部门都不相信这样的“女德”教育,可见教育者的目的一旦卑鄙了,就算手段高贵,其实质也是肮脏的。
其他文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季羡林的弟子有次陪他散步时问道:“季先生,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年来,你有多少时间用于开会?”季答:“20年。”然而,季先生善于应对各种会议,尤其是没有意义但又不得不参加的会议,他的许多文章就是在开会时酝酿成熟的。(《光明日报》2019年7月10日)但像季先生这样惜时如金善用时间的人又有多少?季先生的回答似乎有些夸张,但要说起文山会海对人们精力、财力和时间的巨量牵跘,却没有半点夸张之处,
期刊
凡弃掷之物皆为垃圾。业已弃掷的,原本并不是垃圾,尚未弃掷的,谁说不是潜在的垃圾?一些人的弃掷,可能正是另一些人的需要。如此看来,垃圾非废物,有用即为宝。不是吗,即便能够迅速腐烂的厨房垃圾,油腻污垢,如果用于肥田,却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塑料、铁皮、纸板,那些五花八门的可回收之物,利用价值或大或小,然皆各有所值;至于旧电池等有毒有害之物,经由专业人员的处理,不仅可以防止毒害物质流入自然,还可成为新的“有
期刊
一部《论语》孔子一遍又一遍地教育弟子不能仅学《诗》学《书》,还必须学礼、知礼,克己复礼,强调人无礼,无以立。  礼有时代性和具体内涵。我们今天同样重礼学礼,将健康的礼仪、礼节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我们讲的礼既继承了传统,又超越历史,与世界接轨,是一个文明古国当代风范的外在表现。今天我们的礼仪文化已成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亮点。文明礼貌亦是从娃娃抓起。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小学推出“三礼六节主
期刊
近日,网上有个帖子“火”了:一名十岁小学生,因课业及业余爱好都很出類拔萃,竟嫌父母“只开得起十几万的丰田”,竟说“我努力优秀,是为了早日脱离无知无能的原生家庭”。要知道,“小男孩,被父母捧在手里,放在心尖儿上,时常还会晒在朋友圈里,父母付出了自己能给的最好的,却被自己的孩子所嫌弃”。如此一幕真实的“儿嫌母丑”闹剧,还不是让人最震惊的———有的孩子,竟说“父母皆祸害”!就因“自己父母太穷,令自己无法
期刊
“背景”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之一是“指背后倚仗的力量”。也就是俗话说的“有来头”“有靠山”“有后台”。  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谓神通广大,大闹天宫,连玉皇大帝都奈何他不得,可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路途中,却常被一些妖精打败,如那个黄风怪,放出的三味神风,威力无穷,就连经过老君八卦炼丹炉考验的孫大圣的火眼金睛也受不了。这些有着惊人本领的妖精,多是来自上界:或为天神的侍童,或为仙
期刊
在一些地方,“喝酒才能办事,不喝酒事难办”,不仅是一个潜规则,更是一个顽疾。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制度也规定得很具体、很明确,但“喝酒办事”顽疾,并没有彻底医治好。一些人,一些地方,在喝酒问题上,总能找到理由、找到借口,在桌面下“顽强”地活下去。  在“喝酒才能办事”的地方,尽管“不耽误”工作,“有利于”工作,却让这种不好的风气,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造成了严重污染。“喝酒才能办事”,并不是一件小事,而
期刊
“攀附”,原指植物界一种生长现象,即一些植物附着其他东西往上爬升。这种现象在大自然中比较常见,如南方有藤蔓植物附着树木或建筑物攀援而上,北方也能见到菟丝子等攀附寄生于其他植物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用“攀附”一词来比喻投靠有权势之人以谋求高升的行为。  攀附,看似借力借势,是一条“终南捷径”,其实是以丧失人格和自尊为代价,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寄托于有权有势之人身上,企图藉靠他人能量青云直上、飞黄
期刊
世上善变脸者多矣。俗话说“七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盛夏时节,老天的脸也是多变的,或晴或阴或雷或雨或风,喜怒无常,这是大自然的变脸。人类破坏自然、不尊重自然,老天终究要大变脸色,还人类以颜色。  动物界亦有善变脸者,具有典型性的,如“变色龙”、蝙蝠和狗等。“变色龙”之善变,名满天下,以不太招人喜爱的形象(当然,也有很喜爱其形象的),竟窃得“龙”的名号便是明证,在此按下不说。  先说蝙蝠。《坚瓠续集
期刊
这个时代谁“最嚣张”?或者说,谁是这个时代“最嚣张”的人?如果组织网民投票,近期得票率最高的,很可能是重庆某派出所长的夫人“童太太”。她开着一辆保时捷,不仅在不该掉头的地方违规掉头,而且一下车,就给了与之发生口角的男司机一个耳光。并声称,自己驾车过红灯从来都是闯,打个电话就能删除违法记录。  再往前说,还有一位“严夫人”。她的老公,曾任四川某市的市委副书记。这位“严夫人”的经典事迹,就是给幼儿园老
期刊
《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化为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觅食,肚中饥甚,遇一渔夫垂钓,明知饵上有钩子,但终因难耐饵香的诱惑,张嘴吞饵,遂成渔夫钓物。冯梦龙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点评何等好啊!对照现实生活,“薛录事”这类“忍不过”的人物何止千百?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反腐成果展区,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