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构建符合中国各级政府实施创新补贴政策的行为特征和内在逻辑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2008—2014年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数据库的独特微观企业数据,检验了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性质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显示,政府创新扶持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性质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激励效应,验证了挤出效应理论假说在中国情境的适用性.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挤出效应,呈现出国有和集体企业大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大于外资企业的次序现象,这验证了中国情境下挤出效应的"所有制次序"理论假说.此外,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7313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构建符合中国各级政府实施创新补贴政策的行为特征和内在逻辑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2008—2014年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数据库的独特微观企业数据,检验了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性质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显示,政府创新扶持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性质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激励效应,验证了挤出效应理论假说在中国情境的适用性.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挤出效应,呈现出国有和集体企业大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大于外资企业的次序现象,这验证了中国情境下挤出效应的"所有制次序"理论假说.此外,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不同创新状态分布特征企业的挤出效应,呈现出在创新投入水平相对最低的企业样本组中相对最强,而在创新投入水平相对最高的企业样本组中相对较强,在创新投入水平处于中等状态的企业样本组中相对最弱的基本特征,验证了中国情境下挤出效应的"企业创新能力次序"理论假说.本研究具有两方面的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各级政府实施的创新补贴政策造成了显著的挤出效应.由此反映了当前创新补贴政策存在一定弊端,其实施机制可能存在缺陷.二是中国各级政府主要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外部表面性创新规模数量指标而非创新质量指标,作为甄别和选择创新补贴对象的信号,使得创新补贴政策具有某种程度的"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行为特征.同时,政府创新补贴政策蕴含的各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也会扭曲创新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当前,需要对中国各级政府以运用财政资金补贴为主的创新激励政策进行总结、反思和调整.
其他文献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进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法治体系建设指明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防控和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在此次新冠肺炎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03年到2017年共10轮历时性横截面调查数据,考察了作为经济因素的收入和作为社会因素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对中国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两类社会因素相对于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提升作用随着时间而增强.研究结论证实了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给予个体的安全感和稳定的未来预期的重要意义,在充满竞争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相比收入增加带来的短暂的物质需求满足,个体更需要应对未来风险的
如何看待毛泽东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统性"问题,构成了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的"问题域".尼克·奈特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结合毛泽东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运用,进一步确证了毛泽东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普遍规律性与民族特色的特殊规律性相统一的有机产物,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国语境中进一步运用和发展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对奈特关于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分析提示我们,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进行"时代性解读"和"在场
意识现象学强调直观的原则,而直观是由感知与想象两种意识行为组成的.想象具有几个与感知意识正相对立的本质特征,例如,感知始终是原本意识,而想象恰恰不是原本意识;又如,感知始终是存在意识,而想象恰恰不是存在意识,它可以是拟存在意识,也可以是非存在意识(非设定意识).广义上的想象构成意识的一个大类.而狭义上的想象则是指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即与感知一同构成直观的那个特殊类型.这里进行的主要是一种对想象的分类和分析:作为非感性意识或不俱意识的想象、作为非设定意识和拟设定意识的想象、作为时间意识和非时间意识的想象;此
制度环境不同维度对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意愿差异化影响成因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基于制度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四省市高校353份调查数据,运用层级回归和PROCESS插件,实证分析制度环境不同维度对科研人员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创业自我效能中介和关系连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制度环境不同维度会对创业意愿产生差异性影响.具体而言:(1)规制、规范和认知环境分别对创业意愿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但综合考虑三者时,规范环境的影响却不显著;(2)创业自我效能在规制、认知环境与创业意愿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规范环境与
狄尔泰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举足轻重的生命哲学家,在其思想晚期以令人不易察觉的方式进行了一项围绕现象学对象被给予性主题的研究,狄尔泰的现象学研究以"生命哲学"(Lebensphilosophie)为出发点,使他获得了与早期胡塞尔相异的理解视角.与《逻辑研究》时期的胡塞尔不同,狄尔泰主张,对象被给予的原初方式不是作为观念性存在被意向行为所把握,而是在"生活"整体中直接被经历,这一生活整体由对象理解、情感和意志等经验共同构成.狄尔泰和胡塞尔的这一分歧就是发生主义与结构主义的现象学分歧.狄尔泰的生活概念在早期
纺轮是我国远古时期发明的捻线工具,利用其自身重量通过外力促其旋转,使纤维被牵伸、加捻,并撮合成线.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纺织工具之一,纺轮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最原始的徒手撮线方式,也为后世纺织机的产生开启了门径.上图所示为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现珍藏于南京大学博物馆的两件纺轮.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大国治理.规模问题及其治理负荷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问题,具体包含人口与土地两个方面的要素.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围绕规模问题形成了丰富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有关政制设计的思想,特别是探讨了适应不同规模条件的政体的问题.现代国家治理的规模问题主要是基于人口规模的管理和服务问题,具体的治理负荷包含了数量和质量两个向度,数量的向度与治理任务的多少是联系在一起的,质量的向度则是与治理任务的复杂性分不开的.规模问题的刚性,要求必须发展和应用适当的治理机制,其中的核心原理是以单一权威、有限职权和分化整合等为中心的应
后人类审美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梯度.在第一个层次上,人们通过科幻影像和科技新闻炒作推演后人类形象和生活,其本质是超人移情在新技术背景中的升级版.在第二个层次上,新科技为破除既往的自然—文化壁垒提供了支撑.后人类审美因此拓展到对伴侣物种或有形他者(动物、植物、赛博格等)的新感性,具体体现为向着他者生成的倾向性.在更深的层次上,后人类(新人类)也将认识到所有存在物,上至宇观的星河、中及宏观的山川、下及不可见的量子都是过程中的"行动者"(actor),存在是一场由不同的"实在实有"共同完成的"行动者网络"(acto
道德理由的压倒性是指当与审慎理由产生对立时,道德理由总是在理由的权衡中胜出的一方.虽然道德理由对各方当事人采取中立视角,而审慎理由主要关注行为人自身的行动需要,但是它们所确证的道德合理性和审慎合理性之间存在共同基础,这使得人们可以在一般意义上评价行为的合理性.当道德理由与个人利益对立的时候,前者也并非总是压倒性的,因为道德理由的严格程度和个人利益的具体特征都会对其权重构成影响.对于个人而言,道德理由的权重有多大,道德理由何时能够成为压倒性理由,则主要取决于社会共同体的接受程度.接受道德理由的压倒性有时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