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运前夕,北京许多社区的群艺活动多了一项内容——免费观看演出。京剧、昆曲、话剧、地方戏、歌剧、舞剧、儿童剧,还有音乐剧、木偶剧,交响乐、民族乐、杂技、曲艺表演。饕餮盛宴谁掌勺?奥运会!的确,“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的横幅高高悬挂在各个剧场。
截至9月20日,北京的十几座剧场将上演600多场次来自全国各地艺术单位的162台涵盖35个艺术品种的优秀剧目。
剧场外的忙碌
近来,每天下午5点,有一群人,匆匆吃过工作餐开始化装,然后坐在角落或默背台词伸展腰腿,他们是演员。有一群人,揣着一书包票走出办公室,坐上公交车、地铁分头奔赴东南西北的剧场,他们是剧场负责人。有一群人,他们整个下午都高效工作避免加班,打电话告诉家人不回家吃晚饭了,他们是观众。当19∶30三遍钟声准时敲响,大家已经各自就位。演员粉墨登场,拉开一出出爱恨情仇的生活大戏。
奥运是一个契机,给了北京人一个快乐的理由,给了我们一个相聚的机会,当不绝于耳的旋律编织进季节,这段忙碌而充实的日子,将被我们永远记住。
好个上座率!
在演出密集的时段,一天内五六个剧场同时演出,票务自然成了重中之重。刚开始票务办公室将票送到各单位,由他们统一发放,可实际到场的观众却不到赠票数量的一半。许多观众觉得辛苦了一天还要在交通高峰赶到剧场,19∶30的演出连晚饭都耽误了。好事成了负担。来了的观众多数自带食品,包子大饼的味道弥漫在剧场内。这种自由散漫、茶话会似的作风使得演员情绪和演出质量受到影响。
尝试了很多办法后,主办方开始采取赠票加换票的方式,大家在演出前拿到的只是兑换券,到了现场才能换到当日进场的演出票。并且同时准备一定数量的“预备队”随时准备补齐空场。这样一来,既避免了浪费又更多地满足了想要看戏的观众。可问题也接踵而来,实际到场的观众无法预计,预备队组织多少合适呢?只能根据经验估算,以剧场附近社区为预备队主要来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剧场的上座率稳定在九成以上。
随着演出影响力的增加,很多观众慕名而来,演出票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一次民族乐团演出,附近工地工人由工头带着来到现场,引起了其他观众的反感。工头赶忙解释:“我们特意洗过澡了。”看着他们朴实又胆怯的目光,工作人员破例让这群身着背心短裤,脚踩拖鞋的观众观看了演出。
也常有让人哭笑不得的时候,预备队的大妈们热情过度,通知她有三个名额,结果一下子带来三十多个人,亲的热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朋都喊上了;还有的人看过一场演出后每天都在剧场门口等着。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作人员都会尽量解决,实在没办法了大家也很理解,“没事儿,就当来遛弯儿了!”
异乡浓清,来京不易
剧团是这场联盟戏的主角。他们千里迢迢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应邀而来,带着对奥运和北京观众的热情。
山西京剧院带来山西蜜枣;大理风花雪月集团把家乡的风光图册放在大厅;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带来亚克西白色小帽儿;江苏昆剧团准备了绣花折扇……
除了热情还有感动。奥运文化活动预计162台的演出,实际上演了161台,唯独少了越剧《红楼梦》。5月12日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了8级以上强烈地震,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按照排期,这3天正是上海越剧院演出越剧《红楼梦》的日子,得知演出暂停后,院领导没有一句怨言。百余号人往返路费造成的损失有几万元,可他们却说:“我们欠北京一场《红楼梦》,以后有机会一定补上。”
为了奥运期间的安全保障,从7月1日起北京对进京车辆进行了严格限制,外地车很难办理进京通行证,而材质易损的大型布景道具又只能靠公路运输。所以各团就把车开到五环路外,将布景倒换到北京市内租用的搬家公司的车辆上。深夜五环进京的收费站口,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十几辆搬家公司的车顺序排开,等待装载依次从10吨的加长货车上卸下的大型蝴蝶幕、车台、冲锋舟等各种道具。不明情况的收费站工作人员一头雾水:“瞧这架势,他们家得有500平吧?”
牙齿还和舌头打架呢
北京奥运演出活动是一个庞大的演出体系,而活动办公室只有10个人。10个人负责十几个剧场,他们每早9∶00开始工作,给剧团办车证、帮助安排吃住行、组织观众、分配票务,忙到下午4∶00大家奔赴各自对口剧场安排当日演出。六、七月份京城常常暴雨来袭,有时候演出结束了外面还在下雨,他们就要联系剧场为观众“留门”。最晚一次等观众全部离场已经深夜12点。
除了辛苦还有委屈。个别剧场规定1.2米的儿童不能入场,虽然已经印在票面上,但很多带孩子的家长仍然不理解,多次指着剧场负责人的鼻子:“你自己没孩子啊!缺德不缺德!”面对责骂,大家只能一笑了之:“谁都有孩子,孩子眼巴巴地来了不让进,家长心疼。但是剧场规定又不能随意更改,只能互相理解了。”
有的观众拿着兑换券不满意现场的座位号,恶语相向,工作人员就把先来后到、随机发放的原则讲到对方理解为止。“大部分观众是守纪律的”,负责天桥剧场的崔姐讲了一个趣事。临近奥运会开幕式的几天,剧场安检特别严格,水都不让带。妈妈怕时间太久孩子口渴,就在演出前哄孩子在剧场外多喝水,一次一个小男孩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下努力喝了大半瓶水,委屈地说:“妈妈,我好像尿裤子了……”
剧场内的满足
王阿姨拎着半个西瓜从早市回来,在街口碰上张奶奶。“奶奶早啊,今晚儿看戏吗?”“看啊,咱一起去!”这段日子,社区里老邻居见面已经不再问“您吃了吗”,取而代之的是“看戏吗”。
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戏。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剧是一种私密的体会,每个人的感受都是唯一的,并且千差万别。
《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从一无所知到喜爱,我终于体会了一见钟情!”这是一个大学生的感慨。虽然她多数时间住校,但周末回家赶上了看京剧《膏药章》。而诗化写意、细致典雅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中,“良辰美景奈何天”“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段段优美的唱词,更是赚足了年轻人的眼泪。
全本《牡丹亭》分上中下3本连演3天,大家约好似的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准时在诗样的梦境中和主人公共同寻找爱情纯真的模样。青春版《牡丹亭》在全世界上演近百场,每到一地都会培养一批“粉丝”。
一场歌舞,让我们去贵州!
歌舞《多彩贵州风》散场时,年轻的女孩牵着男朋友的手说:“我不去香港购物了,咱们去贵州吧!”
也许是巨型实景舞台表现的贵州风情震撼了她,也许是几十个四五岁的娃娃奶声奶气地“祝你快乐”感动了她,总之,因为这出戏,她要去贵州。
台上台下,共演《马兰花》
伴随了新中国三代人成长的童话音乐剧《马兰花》是无数人童年的经典回忆,当儿童长成了爸爸妈妈,他们也领着自己的孩子走进剧场,嘴里一边念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新时代的儿童面对剧中可恶的坏人,个个义愤填膺。当“大老猫”脱逃,马兰急得询问场下小朋友它的下落时,简单的互动引起了剧场内的骚动。十几个小朋友不约而同从座位上跳起来帮助马兰“抓猫”!随后,更多的小朋友加入他们的行列,对老猫和他的同伴们围追堵截,弄得剧场工作人员追着“抓小朋友”。意外的情况惹得台上演员台下观众一阵又一阵哄笑,气氛似家般融洽。散场了,梳着朝天椒的小姑娘领着妈妈哭哭啼啼地说:“你讨厌大老猫吗?我讨厌大老猫!”
当电影电视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时,剧场,对于很多人反倒是陌生了。剧场演出的高成本造成它的小众化,上百元的票价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能负担起的。所以很多音乐学院的学生没有看过整场的音乐会;很多写剧本的作家也没大量观摩过演出;而普通老百姓呢,他们对剧场的印象更多停留在样板戏阶段。
这次奥运演出,揭开了剧场高贵而神秘的面纱。正像著名导演王晓鹰所讲,娱乐是艺术的一大功能,但不是全部。人们在平安富足时,除了娱乐,还需要唤醒内心的良知和理性。这是剧场艺术除了娱乐大众之外还应该有的品格。
编辑/冯 岚 [email protected]
截至9月20日,北京的十几座剧场将上演600多场次来自全国各地艺术单位的162台涵盖35个艺术品种的优秀剧目。
剧场外的忙碌
近来,每天下午5点,有一群人,匆匆吃过工作餐开始化装,然后坐在角落或默背台词伸展腰腿,他们是演员。有一群人,揣着一书包票走出办公室,坐上公交车、地铁分头奔赴东南西北的剧场,他们是剧场负责人。有一群人,他们整个下午都高效工作避免加班,打电话告诉家人不回家吃晚饭了,他们是观众。当19∶30三遍钟声准时敲响,大家已经各自就位。演员粉墨登场,拉开一出出爱恨情仇的生活大戏。
奥运是一个契机,给了北京人一个快乐的理由,给了我们一个相聚的机会,当不绝于耳的旋律编织进季节,这段忙碌而充实的日子,将被我们永远记住。
好个上座率!
在演出密集的时段,一天内五六个剧场同时演出,票务自然成了重中之重。刚开始票务办公室将票送到各单位,由他们统一发放,可实际到场的观众却不到赠票数量的一半。许多观众觉得辛苦了一天还要在交通高峰赶到剧场,19∶30的演出连晚饭都耽误了。好事成了负担。来了的观众多数自带食品,包子大饼的味道弥漫在剧场内。这种自由散漫、茶话会似的作风使得演员情绪和演出质量受到影响。
尝试了很多办法后,主办方开始采取赠票加换票的方式,大家在演出前拿到的只是兑换券,到了现场才能换到当日进场的演出票。并且同时准备一定数量的“预备队”随时准备补齐空场。这样一来,既避免了浪费又更多地满足了想要看戏的观众。可问题也接踵而来,实际到场的观众无法预计,预备队组织多少合适呢?只能根据经验估算,以剧场附近社区为预备队主要来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剧场的上座率稳定在九成以上。
随着演出影响力的增加,很多观众慕名而来,演出票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一次民族乐团演出,附近工地工人由工头带着来到现场,引起了其他观众的反感。工头赶忙解释:“我们特意洗过澡了。”看着他们朴实又胆怯的目光,工作人员破例让这群身着背心短裤,脚踩拖鞋的观众观看了演出。
也常有让人哭笑不得的时候,预备队的大妈们热情过度,通知她有三个名额,结果一下子带来三十多个人,亲的热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朋都喊上了;还有的人看过一场演出后每天都在剧场门口等着。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作人员都会尽量解决,实在没办法了大家也很理解,“没事儿,就当来遛弯儿了!”
异乡浓清,来京不易
剧团是这场联盟戏的主角。他们千里迢迢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应邀而来,带着对奥运和北京观众的热情。
山西京剧院带来山西蜜枣;大理风花雪月集团把家乡的风光图册放在大厅;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带来亚克西白色小帽儿;江苏昆剧团准备了绣花折扇……
除了热情还有感动。奥运文化活动预计162台的演出,实际上演了161台,唯独少了越剧《红楼梦》。5月12日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了8级以上强烈地震,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按照排期,这3天正是上海越剧院演出越剧《红楼梦》的日子,得知演出暂停后,院领导没有一句怨言。百余号人往返路费造成的损失有几万元,可他们却说:“我们欠北京一场《红楼梦》,以后有机会一定补上。”
为了奥运期间的安全保障,从7月1日起北京对进京车辆进行了严格限制,外地车很难办理进京通行证,而材质易损的大型布景道具又只能靠公路运输。所以各团就把车开到五环路外,将布景倒换到北京市内租用的搬家公司的车辆上。深夜五环进京的收费站口,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十几辆搬家公司的车顺序排开,等待装载依次从10吨的加长货车上卸下的大型蝴蝶幕、车台、冲锋舟等各种道具。不明情况的收费站工作人员一头雾水:“瞧这架势,他们家得有500平吧?”
牙齿还和舌头打架呢
北京奥运演出活动是一个庞大的演出体系,而活动办公室只有10个人。10个人负责十几个剧场,他们每早9∶00开始工作,给剧团办车证、帮助安排吃住行、组织观众、分配票务,忙到下午4∶00大家奔赴各自对口剧场安排当日演出。六、七月份京城常常暴雨来袭,有时候演出结束了外面还在下雨,他们就要联系剧场为观众“留门”。最晚一次等观众全部离场已经深夜12点。
除了辛苦还有委屈。个别剧场规定1.2米的儿童不能入场,虽然已经印在票面上,但很多带孩子的家长仍然不理解,多次指着剧场负责人的鼻子:“你自己没孩子啊!缺德不缺德!”面对责骂,大家只能一笑了之:“谁都有孩子,孩子眼巴巴地来了不让进,家长心疼。但是剧场规定又不能随意更改,只能互相理解了。”
有的观众拿着兑换券不满意现场的座位号,恶语相向,工作人员就把先来后到、随机发放的原则讲到对方理解为止。“大部分观众是守纪律的”,负责天桥剧场的崔姐讲了一个趣事。临近奥运会开幕式的几天,剧场安检特别严格,水都不让带。妈妈怕时间太久孩子口渴,就在演出前哄孩子在剧场外多喝水,一次一个小男孩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下努力喝了大半瓶水,委屈地说:“妈妈,我好像尿裤子了……”
剧场内的满足
王阿姨拎着半个西瓜从早市回来,在街口碰上张奶奶。“奶奶早啊,今晚儿看戏吗?”“看啊,咱一起去!”这段日子,社区里老邻居见面已经不再问“您吃了吗”,取而代之的是“看戏吗”。
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戏。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剧是一种私密的体会,每个人的感受都是唯一的,并且千差万别。
《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从一无所知到喜爱,我终于体会了一见钟情!”这是一个大学生的感慨。虽然她多数时间住校,但周末回家赶上了看京剧《膏药章》。而诗化写意、细致典雅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中,“良辰美景奈何天”“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段段优美的唱词,更是赚足了年轻人的眼泪。
全本《牡丹亭》分上中下3本连演3天,大家约好似的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准时在诗样的梦境中和主人公共同寻找爱情纯真的模样。青春版《牡丹亭》在全世界上演近百场,每到一地都会培养一批“粉丝”。
一场歌舞,让我们去贵州!
歌舞《多彩贵州风》散场时,年轻的女孩牵着男朋友的手说:“我不去香港购物了,咱们去贵州吧!”
也许是巨型实景舞台表现的贵州风情震撼了她,也许是几十个四五岁的娃娃奶声奶气地“祝你快乐”感动了她,总之,因为这出戏,她要去贵州。
台上台下,共演《马兰花》
伴随了新中国三代人成长的童话音乐剧《马兰花》是无数人童年的经典回忆,当儿童长成了爸爸妈妈,他们也领着自己的孩子走进剧场,嘴里一边念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新时代的儿童面对剧中可恶的坏人,个个义愤填膺。当“大老猫”脱逃,马兰急得询问场下小朋友它的下落时,简单的互动引起了剧场内的骚动。十几个小朋友不约而同从座位上跳起来帮助马兰“抓猫”!随后,更多的小朋友加入他们的行列,对老猫和他的同伴们围追堵截,弄得剧场工作人员追着“抓小朋友”。意外的情况惹得台上演员台下观众一阵又一阵哄笑,气氛似家般融洽。散场了,梳着朝天椒的小姑娘领着妈妈哭哭啼啼地说:“你讨厌大老猫吗?我讨厌大老猫!”
当电影电视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时,剧场,对于很多人反倒是陌生了。剧场演出的高成本造成它的小众化,上百元的票价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能负担起的。所以很多音乐学院的学生没有看过整场的音乐会;很多写剧本的作家也没大量观摩过演出;而普通老百姓呢,他们对剧场的印象更多停留在样板戏阶段。
这次奥运演出,揭开了剧场高贵而神秘的面纱。正像著名导演王晓鹰所讲,娱乐是艺术的一大功能,但不是全部。人们在平安富足时,除了娱乐,还需要唤醒内心的良知和理性。这是剧场艺术除了娱乐大众之外还应该有的品格。
编辑/冯 岚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