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应试教育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能力大小的标准。我们过分注重考试的选拔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其实考试只是一种评价方式,如果我们能科学运用考试,就一定能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考试;语文;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梁实秋说:“少年读书而要考试,中年做事而要谋生,老年悠闲而要衰病,这都是人生苦事。”在应试教育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能力大小的标准。其实考试只是一种评价方式,我们过分注重考试的选拔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如果我们能科学运用考试,就一定能提高教学实效。下面就语文学科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固定考试内容,让学生绽放自信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成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所以学生害怕考试。其实学生害怕的不是考试,而是考试后的结果,怕老师的责备,父母的惩罚,同学的轻视。
语文常常是教与学脱节,学的不考,考的没讲。时间一长,学生也就丧失了信心。考试的目的应该是“为学而考”而不是“为考而学”。固定考试内容,侧重考查学生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考试,能让学生从考试中得到自信,受到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进行固定的课堂检测,试题也是依据课题相应固定的: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读后有什么体会?你是如何学的?因为题目是固定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作用,学有所获,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考试过后,如果学生觉得考得不理想,我还允许学生重考一次,考试内容不变,以最好的成绩来记录。因为考试内容不变,所以学生都能很积极地核查自己所做的题目,弄懂自己不会的地方。这样不仅能恢复学生的自信,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改变考试形式,让学生体验快乐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形式的多样就显得尤为重要,但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以“书面考试”一统天下,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有失偏颇。因为我们过多地把语文定位在工具性上,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作为母语教学,我们应该力求考试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百分考核与积分考核相结合。从作业书写、课堂发言、课文朗诵、质疑探究、展示交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只要学生较上次有明显进步,就可以加分。学期结束常规积分占总评成绩的百分之五十,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科学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进步的快乐。
文化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我们可以充分围绕教材,设计相应的实践考核题,如学习《三峡》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去搜集三峡的图片、风景名胜、水文资料、目前现状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变革评价方式,让学生享受成功
现在教师和家长都非常重视考试成绩 ,常常是“一考定终身”。用一次考试去评判一个人成绩的好坏是不公正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禀赋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我们用同一标准去评价所有学生的表现,非常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评价方式体现激励和改进作用。”
多元评价。“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可采用自评、他评、互评、师评、家长评,这样可以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评价的内容应该多元,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可以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也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
重点评价。“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的眼睛不能仅仅盯住學生不好的一面,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好的东西”,并使之巩固、发展, 要“纵看”而不要“横比”。只要学生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要给予重点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转换考试主体,让学生学会成长
长期以来,老师一直是考试的主体,牢牢地掌握着考试的“话语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改?一直都是老师说了算。为了测试学生的水平,老师绞尽脑汁出题;为了取得高分,学生费尽心思做题。这样,作为师生较量的载体——考试,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反而让学生厌恶。为了应付考试,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考试也就失去它的意义。我们如果能转化考试主体,让学生参与考试,一定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出题。变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替老师出题。把命题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试卷的主人,看到自己的命制的试题被老师采纳,学生会因得到关注而无比激动,他还会害怕考试吗?不,他只会渴望考试。通过出题,学生不但能正确理解相应的知识点,更能轻松答题,也就实现了考试让学生发展的目的。
让学生评卷。如何让学生从只看分数的怪圈中走出来,更多的去关注自己的得失,提高能力,就是把答案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评判试卷。通过和答案的比较,学生才能找出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错误,思考提高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内化知识。
五、结语
考试只是一种手段,关键在于运用。巧用考试,把考试作为学生学习的手段,变成学生展示的平台,成为驱动前进的动力,学生就一定会爱上考试,语文教学就一定会提高实效,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一定会得到全面提升。
(编辑:李 敏)
【关键词】考试;语文;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梁实秋说:“少年读书而要考试,中年做事而要谋生,老年悠闲而要衰病,这都是人生苦事。”在应试教育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能力大小的标准。其实考试只是一种评价方式,我们过分注重考试的选拔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如果我们能科学运用考试,就一定能提高教学实效。下面就语文学科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固定考试内容,让学生绽放自信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成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所以学生害怕考试。其实学生害怕的不是考试,而是考试后的结果,怕老师的责备,父母的惩罚,同学的轻视。
语文常常是教与学脱节,学的不考,考的没讲。时间一长,学生也就丧失了信心。考试的目的应该是“为学而考”而不是“为考而学”。固定考试内容,侧重考查学生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考试,能让学生从考试中得到自信,受到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进行固定的课堂检测,试题也是依据课题相应固定的: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读后有什么体会?你是如何学的?因为题目是固定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作用,学有所获,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考试过后,如果学生觉得考得不理想,我还允许学生重考一次,考试内容不变,以最好的成绩来记录。因为考试内容不变,所以学生都能很积极地核查自己所做的题目,弄懂自己不会的地方。这样不仅能恢复学生的自信,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改变考试形式,让学生体验快乐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形式的多样就显得尤为重要,但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以“书面考试”一统天下,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有失偏颇。因为我们过多地把语文定位在工具性上,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作为母语教学,我们应该力求考试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百分考核与积分考核相结合。从作业书写、课堂发言、课文朗诵、质疑探究、展示交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只要学生较上次有明显进步,就可以加分。学期结束常规积分占总评成绩的百分之五十,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科学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进步的快乐。
文化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我们可以充分围绕教材,设计相应的实践考核题,如学习《三峡》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去搜集三峡的图片、风景名胜、水文资料、目前现状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变革评价方式,让学生享受成功
现在教师和家长都非常重视考试成绩 ,常常是“一考定终身”。用一次考试去评判一个人成绩的好坏是不公正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禀赋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我们用同一标准去评价所有学生的表现,非常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评价方式体现激励和改进作用。”
多元评价。“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可采用自评、他评、互评、师评、家长评,这样可以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评价的内容应该多元,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可以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也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
重点评价。“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的眼睛不能仅仅盯住學生不好的一面,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好的东西”,并使之巩固、发展, 要“纵看”而不要“横比”。只要学生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要给予重点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转换考试主体,让学生学会成长
长期以来,老师一直是考试的主体,牢牢地掌握着考试的“话语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改?一直都是老师说了算。为了测试学生的水平,老师绞尽脑汁出题;为了取得高分,学生费尽心思做题。这样,作为师生较量的载体——考试,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反而让学生厌恶。为了应付考试,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考试也就失去它的意义。我们如果能转化考试主体,让学生参与考试,一定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出题。变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替老师出题。把命题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试卷的主人,看到自己的命制的试题被老师采纳,学生会因得到关注而无比激动,他还会害怕考试吗?不,他只会渴望考试。通过出题,学生不但能正确理解相应的知识点,更能轻松答题,也就实现了考试让学生发展的目的。
让学生评卷。如何让学生从只看分数的怪圈中走出来,更多的去关注自己的得失,提高能力,就是把答案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评判试卷。通过和答案的比较,学生才能找出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错误,思考提高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内化知识。
五、结语
考试只是一种手段,关键在于运用。巧用考试,把考试作为学生学习的手段,变成学生展示的平台,成为驱动前进的动力,学生就一定会爱上考试,语文教学就一定会提高实效,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一定会得到全面提升。
(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