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张建国前的毕业证书,55岁了;这是一张硝烟迷漫的毕业证书,诞生在战争年代;这是一张珍贵的毕业证书,校长是贺龙元帅;这是一张西北军政大学的毕业证书,记录着父亲的人生履痕;这是一张出自革命熔炉的毕业证书,激励着我们前进。
毕业证书用繁体字印刷,顺序按从右到左的格式竖排,封面写着“《西北人民军事政治大学》毕业证书”几个大字。内页上方中央有一颗五角红星,中间有12个较大的红空心字“与工农兵结合,为工农兵服务”。正文为:“郝存义同志,于本校第一期学习。现经鉴核,准予毕业。此证。校长贺龙,副校长李长路、钟师统。”并盖有三个四方红泥大印。毕业证第00180号,时间为1949年5月。质材为100克硬纸。西北军大毕业的学员大都南下,很多毕业证在战火中遗失,父亲保存的这张毕业证在校庆55周年时展出。
在家乡汾西县沟堡村,小时候就翻看过这张毕业证。入学时,妈妈给我缝制了书包,爸爸送我一首西北军政大学校歌歌词:“前进,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西北军大的学员,毛泽东思想照耀我们,贺龙将军领导我们向前。为了人民的解放,我们团结、紧张、活泼、勇敢。努力学习加紧锻炼,清除旧的思想,建立革命的人生观。前进,前进!要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向着光明,向着幸福的明天。”
孩提时代,我对这些似懂非懂。上学后,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才初步了解:革命,就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这张毕业证和这首歌词,送我走进了校园,领我踏上人生之路。成人的我,永远也忘不了父亲给我们讲述的那毕业证中的故事……
创建校园
1948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临汾。8月,西北军进驻临汾郊区的北营盘。父亲在运城见到西北军大的招生简章,得知校长就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统帅几十万大军百战百胜的贺龙将军,毅然前往报考。15岁的父亲,虽年幼,但考得不错。一个招生的女同志说:“我们招的是革命军人,你还没有一支步枪高,长大了再来吧。”父亲说:“你别看我长的小,可我身体结实,背不了长枪背短枪。部队上的号兵不都是小鬼吗?我还会扭秧歌演节目,什么苦也能吃,什么罪也能受,给首长当通讯员还不行吗?”就这样软磨了几天,父亲终于被录取了。
北营盘是日军侵华时建造的兵营,历经战乱,已是残垣断壁,房舍破烂不堪,院内杂草丛生,弹坑、弹皮随处可见。没有床板,他们就用麦草打地铺;没有教室,他们就以操场当课堂;没有桌椅,大地和膝盖就成了他们的课桌。学校给每个学员发了一个蘸笔尖,绑在一根细木棍上当作钢笔,每人每月发5—10张毛边纸,剪开订成笔记本。学习条件非常简陋。他们还发扬抗大精神,边建校,边开课。为筹集建筑材料,他们把圆木由洪洞县沿汾河漂到临汾城西,再由千名学生把木料抬回城东的北营盘校址。这期间不时遭到敌人飞机的狂轰滥炸,百姓有伤亡的,学生也有受伤的,父亲没有挂花算是万幸了。通过劳动,残垣断壁、破败的营房,变为整治有序、生机勃勃的校园。这便是父亲在西北军大开学后的第一课——建设校园。
贺龙演讲
1948年秋冬时节,全国各个战场捷报频传,校园内外到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生活虽苦,但学员们发扬抗大精神,按照军大清除旧思想、建立革命人生观的要求,掀起了刻苦钻研、勇于锻炼的学习热潮,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讨论时争先发言,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对“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中国土地法大纲和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的学习和军事训练,学员们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练就了基本的军事技术本领。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辞。3月,兼任西北军大校长的贺龙司令员到临汾视察,看望全体师生,校园内一片欢腾。下午1时,千余名师生列队在操场上聆听贺老总讲话。贺老总身着灰布军装,手拿木制的大烟斗,给同学们作了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报告。他讲到:在毛主席、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战争打得很好,我各路野战军已向国民党发起了最后的攻势,蒋介石就要完蛋了,战争也打不了几天了,我们再不能按步就班在这里学习了,应该到火热的战斗中经受烈火的锻炼了,为人民立功的机会到了,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时刻到了!……这次报告后,学校立即掀起了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坚决要求上战场的请战热潮。同学们连夜咬破指头写血书,一致要求上战场。1949年4月,西北军区批准他们提前毕业,全体学生被分配到各军师工作,准备参加挺进大西北,消灭“二马”的战斗。
喜到延安
怀揣着贺龙将军颁发的毕业证书,50个同学背着行李,徒步前往革命圣地延安。途中欢声笑语,歌声不断,互相帮助,没有一个掉队的。军首长组织晚会欢迎他们的到来。贺龙司令员的夫人薛明是司令部的学委主任,她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很受同学们爱戴。父亲先是被分配到了司令部队列科、侦察科,后又转到作战科,勇敢地奔向血与火的战场。榆林和平解放后,他们接收了国民党二十二军。革命的熔炉锻炼了父亲,更教育和滋养着我们成长。
家庭转航
父亲是革命者,爷爷是支持者,我们是福荫者。爷爷勤劳简朴一生,却被划为富农成份,爷爷和奶奶被人按“四类分子”对待,我们的少年时代也不光彩,富农成份这个紧箍咒束缚着我们的形象和心灵。影响着我们的进步和成才。品德最佳也系不上红领巾,学习最优也考不上高中,更进不了高等学府。拨乱反正后,我们家的富农成份转为干部家庭成份,我们的脸上有了笑容,学习和做事有了精神。后来,父亲的这张西北军大的毕业证书,使我们全家6口人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从山庄窝铺走向繁华城市,从此,我们刻苦学习,勤奋工作,飞鸟各投林。
父亲讲给我们毕业证书的故事,小时候我讲给小伙伴们听。尘封多年,不能忘怀。今天用钢笔作摄像头,放大思维的底片,讲给大家听,写给大家看,定有其不褪色的光泽。
毕业证书用繁体字印刷,顺序按从右到左的格式竖排,封面写着“《西北人民军事政治大学》毕业证书”几个大字。内页上方中央有一颗五角红星,中间有12个较大的红空心字“与工农兵结合,为工农兵服务”。正文为:“郝存义同志,于本校第一期学习。现经鉴核,准予毕业。此证。校长贺龙,副校长李长路、钟师统。”并盖有三个四方红泥大印。毕业证第00180号,时间为1949年5月。质材为100克硬纸。西北军大毕业的学员大都南下,很多毕业证在战火中遗失,父亲保存的这张毕业证在校庆55周年时展出。
在家乡汾西县沟堡村,小时候就翻看过这张毕业证。入学时,妈妈给我缝制了书包,爸爸送我一首西北军政大学校歌歌词:“前进,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西北军大的学员,毛泽东思想照耀我们,贺龙将军领导我们向前。为了人民的解放,我们团结、紧张、活泼、勇敢。努力学习加紧锻炼,清除旧的思想,建立革命的人生观。前进,前进!要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向着光明,向着幸福的明天。”
孩提时代,我对这些似懂非懂。上学后,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才初步了解:革命,就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这张毕业证和这首歌词,送我走进了校园,领我踏上人生之路。成人的我,永远也忘不了父亲给我们讲述的那毕业证中的故事……
创建校园
1948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临汾。8月,西北军进驻临汾郊区的北营盘。父亲在运城见到西北军大的招生简章,得知校长就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统帅几十万大军百战百胜的贺龙将军,毅然前往报考。15岁的父亲,虽年幼,但考得不错。一个招生的女同志说:“我们招的是革命军人,你还没有一支步枪高,长大了再来吧。”父亲说:“你别看我长的小,可我身体结实,背不了长枪背短枪。部队上的号兵不都是小鬼吗?我还会扭秧歌演节目,什么苦也能吃,什么罪也能受,给首长当通讯员还不行吗?”就这样软磨了几天,父亲终于被录取了。
北营盘是日军侵华时建造的兵营,历经战乱,已是残垣断壁,房舍破烂不堪,院内杂草丛生,弹坑、弹皮随处可见。没有床板,他们就用麦草打地铺;没有教室,他们就以操场当课堂;没有桌椅,大地和膝盖就成了他们的课桌。学校给每个学员发了一个蘸笔尖,绑在一根细木棍上当作钢笔,每人每月发5—10张毛边纸,剪开订成笔记本。学习条件非常简陋。他们还发扬抗大精神,边建校,边开课。为筹集建筑材料,他们把圆木由洪洞县沿汾河漂到临汾城西,再由千名学生把木料抬回城东的北营盘校址。这期间不时遭到敌人飞机的狂轰滥炸,百姓有伤亡的,学生也有受伤的,父亲没有挂花算是万幸了。通过劳动,残垣断壁、破败的营房,变为整治有序、生机勃勃的校园。这便是父亲在西北军大开学后的第一课——建设校园。
贺龙演讲
1948年秋冬时节,全国各个战场捷报频传,校园内外到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生活虽苦,但学员们发扬抗大精神,按照军大清除旧思想、建立革命人生观的要求,掀起了刻苦钻研、勇于锻炼的学习热潮,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讨论时争先发言,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对“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中国土地法大纲和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的学习和军事训练,学员们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练就了基本的军事技术本领。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辞。3月,兼任西北军大校长的贺龙司令员到临汾视察,看望全体师生,校园内一片欢腾。下午1时,千余名师生列队在操场上聆听贺老总讲话。贺老总身着灰布军装,手拿木制的大烟斗,给同学们作了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报告。他讲到:在毛主席、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战争打得很好,我各路野战军已向国民党发起了最后的攻势,蒋介石就要完蛋了,战争也打不了几天了,我们再不能按步就班在这里学习了,应该到火热的战斗中经受烈火的锻炼了,为人民立功的机会到了,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时刻到了!……这次报告后,学校立即掀起了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坚决要求上战场的请战热潮。同学们连夜咬破指头写血书,一致要求上战场。1949年4月,西北军区批准他们提前毕业,全体学生被分配到各军师工作,准备参加挺进大西北,消灭“二马”的战斗。
喜到延安
怀揣着贺龙将军颁发的毕业证书,50个同学背着行李,徒步前往革命圣地延安。途中欢声笑语,歌声不断,互相帮助,没有一个掉队的。军首长组织晚会欢迎他们的到来。贺龙司令员的夫人薛明是司令部的学委主任,她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很受同学们爱戴。父亲先是被分配到了司令部队列科、侦察科,后又转到作战科,勇敢地奔向血与火的战场。榆林和平解放后,他们接收了国民党二十二军。革命的熔炉锻炼了父亲,更教育和滋养着我们成长。
家庭转航
父亲是革命者,爷爷是支持者,我们是福荫者。爷爷勤劳简朴一生,却被划为富农成份,爷爷和奶奶被人按“四类分子”对待,我们的少年时代也不光彩,富农成份这个紧箍咒束缚着我们的形象和心灵。影响着我们的进步和成才。品德最佳也系不上红领巾,学习最优也考不上高中,更进不了高等学府。拨乱反正后,我们家的富农成份转为干部家庭成份,我们的脸上有了笑容,学习和做事有了精神。后来,父亲的这张西北军大的毕业证书,使我们全家6口人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从山庄窝铺走向繁华城市,从此,我们刻苦学习,勤奋工作,飞鸟各投林。
父亲讲给我们毕业证书的故事,小时候我讲给小伙伴们听。尘封多年,不能忘怀。今天用钢笔作摄像头,放大思维的底片,讲给大家听,写给大家看,定有其不褪色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