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当商业性冒险气氛逐渐消失,就意味着企业家精神正在丧失,在企业内部不断进行“创造性破坏”也自然成了一件奢侈品。
《支点》记者 丁杰
当全球金融海啸渐渐远去,土崩瓦解式的“大败局”已不再多见。然而,过去一年,商业世界里并不缺少失意和没落的背影。
这其中,既有转型中的制造类、消费类的传统企业,也有积极开拓新业务的互联网巨头,还有在新兴产业中力求赚取“第一桶金”的创业型公司。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这些公司遭遇的挫败,起因不尽相同,结果自然也是千差万别。
探究那些公司或企业的“小败局”,或许很难让后来者少走弯路,但却可以让迈往成功的方向变得更清晰。
“成功经验”拖后腿
2013年的“小败局”,要从由盛转衰的团购说起。
团购从2010年起步,到2013年格局初定。在美团网高调宣布单日销售额突破1亿元的同时,有多少团购黯然落幕,其中不乏昔日的成功者。
这一年的失意者包括24券、拉手网等,当然还有各地大大小小的团购,毕竟“千团大战”仅是昙花一现。
24券是曾经的团购大佬,常年位居销售额TOP10,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外部面临业绩压力,内部出现股东矛盾,最后在2013年1月正式关闭网站。
拉手网是同时期的另外一家团购巨头,销售额曾多次位居TOP3,也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先是创始人吴波离职、在2013年重新创业,然后是拉手网取消IPO、内部裁员、业务调整和布局O2O等。可以看到,拉手网的2013年处于阵痛之中。
碰壁的不只有互联网公司,很多传统公司去年也在互联网业务领域遭遇困境。
永辉超市旗下的生鲜电商网站“半边天”上线不足百日便悄然下线;富士康旗下的电商网站“飞虎乐购”也进入清算阶段,面临倒闭。
传统公司为何难以在新兴业务中取得成功?广东生产力发展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韩和元告诉本刊记者,对于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互联网企业的生态环境与传统公司的生态环境是截然不同的。
“由于在过去,传统公司可以垄断生产、销售以及传播,所以管理层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互联网构建的是一个崭新的生态系统,在互联网产业里,垄断生产、销售以及传播将不再可能。”韩和元说。
不论是从事制造的富士康,或者是全国性的永辉超市,都没能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找准适合的思维方式。事实上,在传统企业里,人们更愿意相信管理层比员工甚至消费者更清楚,什么对他们自己更好。而互联网则恰好相反,这也就决定了这个产业更趋向商业民主化思维。
“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经营模式。”韩和元认为,拥有运行通畅的“金字塔”结构曾经是20世纪伟大公司的标签,在这样一种组织框架下,领导拥有至上权威,效率的地位高于一切。
行业不同,其生态自然不同,那么思维方式也肯定不同。如果传统公司,不认识到这一点,不从思维方式、经营理念的转变着手,而只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嫁接进企业,建个网站、开个微信,就会注定失败。
相比而言,苏宁转型互联网的思路则非常清晰。虽然苏宁为转型付出不小的代价,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苏宁为转型所交的不菲学费,换取的是自己依然能够保持在零售行业的核心地位和互联网的船票,这也是未来所有的希望所在。
去年,苏宁的转型步伐没有一点停顿和迟疑——2月份集团更名为“苏宁云商”,发布“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6月推进线上线下同价战略,9月份推出双线开放平台“苏宁云台”,10月战略投资PPTV,并在11月举办首届O2O购物节,在硅谷成立研究院,进军海外。
大象也能飞起来?
如果说传统企业的转型受制于制度和理念,那么互联网巨头试水失败则多少让人感到惋惜。
皆喜网成立于2012年,是人人网旗下的一站式婚礼筹备服务平台,在2013年7月停止运营。盛大创新院成立于2009年,肩负着盛大新业务探索、孵化“金鸡”的使命,可惜2012年至2013年也陷入诸多困境,奇遇、乐众ROM、微酷等项目先后关停或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公司并没有躺在荣誉簿上睡觉,而是不断通过内部孵化的方式进行新业务的开拓和发展,期待“大象也能飞起来”。然而,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公司很难孵化出创业公司。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这与‘大企业病’有密切关系。通常来说,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常常会出现活力衰退。”韩和元告诉本刊记者,在大型企业里,早期商业性冒险的浪漫气氛很快消失。当商业性冒险气氛逐渐消失,就意味着企业家精神正在丧失,在企业内部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破坏”也自然成了一件奢侈品。
而谈到互联网行业的大企业,就不能不说到新浪和腾讯。两家公司各自手上的“王牌”——微博和微信,已经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风向标,但活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去年4月,阿里巴巴投资5.86亿美元买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
Infomorrow创始人、社交媒体数据分析架构师罗皓告诉本刊记者,以前新浪广告很多都是以转发大号的形式来进行投放,这部分能赚到很多钱,但新浪没办法把这部分有效的变现。可以看到它最近推出了一个新的广告产品,一直以来广告怎么变现这一块做的并不好。“新浪现在盈利模式还是主要以广告,但是广告还是没有摆出门户网站的传统思维,你可以看到它的广告是投放不够精准的,这次跟阿里合作以后,因为两家公司的客户群体算是比较重合的,如果两者的数据可以打通的话,广告投放会比以前要精准很多,广告的渠道会比以前要有效很多。”
相比于微博,罗皓更加看好灵活度更强的微信。“微信的沟通方式跟微博存在一个根本的不同,微信更多的是一个点对点的沟通,我想从盈利模式上说的话,更偏向于客户关系管理,客服还有企业运营这一块。” 他举例说,目前,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应用终端,已经整合到微信的功能里面去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把它的运营客服客户关系扩展到微信中。由此可见,这对微信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新增盈利。
手游也“受伤”
手机游戏,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商业性冒险的领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013年,俗称“手游”的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现井喷式增长,中国移动游戏产业年度高峰会上公布的数字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据统计,2013年中国移动游戏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12.4亿元,同比增长246.9%,这一规模也占到了一年内全国游戏出版市场总规模的近八分之一。这一数据来自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和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发布的《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宋建新援引这一数字时表示,移动游戏不再是业界谈论的趋势性话题,而已成为中国游戏市场的新亮点,且面临着大好的发展空间。
然而,即便在这么赚钱的行业、在这个带来最多财富新贵的领域,2013年也有不少游戏公司退场。这让许多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北京天空堂科技是一家网页游戏公司,2012年11月刚获得数码视讯1760万元的投资,不过很快面临困境,游戏《轩辕群侠传》、《精灵王国》先后关闭服务器停运,进而停业欠薪。
去年最为火热的手机游戏也是如此,除开Gree中国公司关闭外,创业公司这块也有不少公司关闭,尤其是在手游运营成本不断增高、巨头渠道垄断越来越严重时,也感受到了洗牌的阵痛。
此前,游戏渠道的强势确实愈发明显,对于开发者的分成比例很难保证,这正是业界诟病的重点。
据了解,目前国内手游行业并没有统一的分成比例。随着渠道商日益强势,手游的收益分成比例从最初的五五开,慢慢发展到了如今的以二八开为主,游戏开发商只占两成。这导致众多游戏开发商面临两难——不通过专业的游戏分发平台来推广游戏,游戏的知名度和下载量无法提升;选择专业的游戏分发平台来推广,又无法保证利润。
但这一局面即将被打破。
1月8日,阿里巴巴宣布正式进军游戏产业。此前,阿里巴巴是唯一一家未直接进入游戏业务的互联网企业。
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表示,“对于单机版游戏合作者,第一年阿里巴巴将完全免费为其提供服务,联合运营的游戏则采用8:2的分成模式,其中阿里巴巴仅拿20%以覆盖成本和用户激励,游戏开发者获得70%的收益,剩余10%将用于支持农村教育。”
王鹏是北京一家游戏公司的程序员,他对游戏市场垄断山寨的现状感到遗憾,对腾讯游戏一家独大,对游戏生态的破坏很不满。他认为,如果游戏产业继续保持2:8的分成比例,即平台运营方拿走80%的收入,游戏运营商只分20%,那么游戏产业的畸形现状就不会改变,“我欢迎阿里巴巴进来做游戏,必须为游戏争取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寻找向上的轨迹
业内对阿里巴巴在手机游戏市场的表现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与公司自诞生之日起所取得的成功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得益于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团队,众多中小企业主在新技术革命时代迎来了创业良机,同时这家企业本身也是千千万万创业者学习和借鉴的标杆。
今年年初,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内部讲话中自豪地说,去年公司各项指标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这一年,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积极参与金融创新,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新型服务和产品。
第二件事,是面对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变局,为了改变和防止由于微信应用而形成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垄断格局,全体阿里人个个参与,全员接受挑战,积极推广“来往”产品和服务“来往”的客户。
最后一件事,就是在过去一年,阿里巴巴集团的日均纳税超过2000万元。
在马云看来,阿里巴巴是边走边看,边干边成长的典型。“今天很多年轻的朋友问我,马云你真有远见,1995年就看到现在这样子,1999年就知道了阿里巴巴的现在。我告诉大家,我没有看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弄个事情做做看,对不对?”
就这样,走着走着,越走越大。最初只建立一个企业商务平台的阿里巴巴,从B2B开始,接着是C2C的淘宝网,再到支付宝,现在还有阿里软件,银行、物流也都已经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
马云把阿里巴巴的现在归功于全体网商以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建设上。他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互联网企业自身的力量。只有产业链建立完善,才会让电子商务得到长期发展。只有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网商才能富起来,阿里巴巴也才能做好。”
创新工场COO陶宁告诉本刊记者,年轻人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能力、掌握度都比年长者要好,但产品设计与创业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创业仅仅是发明苹果的一个应用,大学生都可以做。但要做一个基业常青、可持续发展、能解决社会需求的企业则门槛很高。尤其在中国复杂的创业环境里,一个20多岁大学生创业成功几率是非常小的。“所以我们鼓励的那些还没创业,但是想创业的大学生先去一个正在创业的公司,经历产品研发、人员管理、产品行销这一整个创业过程之后,再去试着领导创业。”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的成功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在“第一桶金”、“又一桶金”的诱惑下,依然还有企业敢于不断进行“创造性破坏”,这或许正是那些“小败局”留给创业者最深的思考。(支点杂志2014年3月刊)
《支点》记者 丁杰
当全球金融海啸渐渐远去,土崩瓦解式的“大败局”已不再多见。然而,过去一年,商业世界里并不缺少失意和没落的背影。
这其中,既有转型中的制造类、消费类的传统企业,也有积极开拓新业务的互联网巨头,还有在新兴产业中力求赚取“第一桶金”的创业型公司。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这些公司遭遇的挫败,起因不尽相同,结果自然也是千差万别。
探究那些公司或企业的“小败局”,或许很难让后来者少走弯路,但却可以让迈往成功的方向变得更清晰。
“成功经验”拖后腿
2013年的“小败局”,要从由盛转衰的团购说起。
团购从2010年起步,到2013年格局初定。在美团网高调宣布单日销售额突破1亿元的同时,有多少团购黯然落幕,其中不乏昔日的成功者。
这一年的失意者包括24券、拉手网等,当然还有各地大大小小的团购,毕竟“千团大战”仅是昙花一现。
24券是曾经的团购大佬,常年位居销售额TOP10,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外部面临业绩压力,内部出现股东矛盾,最后在2013年1月正式关闭网站。
拉手网是同时期的另外一家团购巨头,销售额曾多次位居TOP3,也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先是创始人吴波离职、在2013年重新创业,然后是拉手网取消IPO、内部裁员、业务调整和布局O2O等。可以看到,拉手网的2013年处于阵痛之中。
碰壁的不只有互联网公司,很多传统公司去年也在互联网业务领域遭遇困境。
永辉超市旗下的生鲜电商网站“半边天”上线不足百日便悄然下线;富士康旗下的电商网站“飞虎乐购”也进入清算阶段,面临倒闭。
传统公司为何难以在新兴业务中取得成功?广东生产力发展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韩和元告诉本刊记者,对于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互联网企业的生态环境与传统公司的生态环境是截然不同的。
“由于在过去,传统公司可以垄断生产、销售以及传播,所以管理层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互联网构建的是一个崭新的生态系统,在互联网产业里,垄断生产、销售以及传播将不再可能。”韩和元说。
不论是从事制造的富士康,或者是全国性的永辉超市,都没能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找准适合的思维方式。事实上,在传统企业里,人们更愿意相信管理层比员工甚至消费者更清楚,什么对他们自己更好。而互联网则恰好相反,这也就决定了这个产业更趋向商业民主化思维。
“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经营模式。”韩和元认为,拥有运行通畅的“金字塔”结构曾经是20世纪伟大公司的标签,在这样一种组织框架下,领导拥有至上权威,效率的地位高于一切。
行业不同,其生态自然不同,那么思维方式也肯定不同。如果传统公司,不认识到这一点,不从思维方式、经营理念的转变着手,而只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嫁接进企业,建个网站、开个微信,就会注定失败。
相比而言,苏宁转型互联网的思路则非常清晰。虽然苏宁为转型付出不小的代价,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苏宁为转型所交的不菲学费,换取的是自己依然能够保持在零售行业的核心地位和互联网的船票,这也是未来所有的希望所在。
去年,苏宁的转型步伐没有一点停顿和迟疑——2月份集团更名为“苏宁云商”,发布“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6月推进线上线下同价战略,9月份推出双线开放平台“苏宁云台”,10月战略投资PPTV,并在11月举办首届O2O购物节,在硅谷成立研究院,进军海外。
大象也能飞起来?
如果说传统企业的转型受制于制度和理念,那么互联网巨头试水失败则多少让人感到惋惜。
皆喜网成立于2012年,是人人网旗下的一站式婚礼筹备服务平台,在2013年7月停止运营。盛大创新院成立于2009年,肩负着盛大新业务探索、孵化“金鸡”的使命,可惜2012年至2013年也陷入诸多困境,奇遇、乐众ROM、微酷等项目先后关停或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公司并没有躺在荣誉簿上睡觉,而是不断通过内部孵化的方式进行新业务的开拓和发展,期待“大象也能飞起来”。然而,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公司很难孵化出创业公司。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这与‘大企业病’有密切关系。通常来说,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常常会出现活力衰退。”韩和元告诉本刊记者,在大型企业里,早期商业性冒险的浪漫气氛很快消失。当商业性冒险气氛逐渐消失,就意味着企业家精神正在丧失,在企业内部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破坏”也自然成了一件奢侈品。
而谈到互联网行业的大企业,就不能不说到新浪和腾讯。两家公司各自手上的“王牌”——微博和微信,已经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风向标,但活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去年4月,阿里巴巴投资5.86亿美元买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
Infomorrow创始人、社交媒体数据分析架构师罗皓告诉本刊记者,以前新浪广告很多都是以转发大号的形式来进行投放,这部分能赚到很多钱,但新浪没办法把这部分有效的变现。可以看到它最近推出了一个新的广告产品,一直以来广告怎么变现这一块做的并不好。“新浪现在盈利模式还是主要以广告,但是广告还是没有摆出门户网站的传统思维,你可以看到它的广告是投放不够精准的,这次跟阿里合作以后,因为两家公司的客户群体算是比较重合的,如果两者的数据可以打通的话,广告投放会比以前要精准很多,广告的渠道会比以前要有效很多。”
相比于微博,罗皓更加看好灵活度更强的微信。“微信的沟通方式跟微博存在一个根本的不同,微信更多的是一个点对点的沟通,我想从盈利模式上说的话,更偏向于客户关系管理,客服还有企业运营这一块。” 他举例说,目前,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应用终端,已经整合到微信的功能里面去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把它的运营客服客户关系扩展到微信中。由此可见,这对微信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新增盈利。
手游也“受伤”
手机游戏,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商业性冒险的领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013年,俗称“手游”的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现井喷式增长,中国移动游戏产业年度高峰会上公布的数字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据统计,2013年中国移动游戏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12.4亿元,同比增长246.9%,这一规模也占到了一年内全国游戏出版市场总规模的近八分之一。这一数据来自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和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发布的《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宋建新援引这一数字时表示,移动游戏不再是业界谈论的趋势性话题,而已成为中国游戏市场的新亮点,且面临着大好的发展空间。
然而,即便在这么赚钱的行业、在这个带来最多财富新贵的领域,2013年也有不少游戏公司退场。这让许多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北京天空堂科技是一家网页游戏公司,2012年11月刚获得数码视讯1760万元的投资,不过很快面临困境,游戏《轩辕群侠传》、《精灵王国》先后关闭服务器停运,进而停业欠薪。
去年最为火热的手机游戏也是如此,除开Gree中国公司关闭外,创业公司这块也有不少公司关闭,尤其是在手游运营成本不断增高、巨头渠道垄断越来越严重时,也感受到了洗牌的阵痛。
此前,游戏渠道的强势确实愈发明显,对于开发者的分成比例很难保证,这正是业界诟病的重点。
据了解,目前国内手游行业并没有统一的分成比例。随着渠道商日益强势,手游的收益分成比例从最初的五五开,慢慢发展到了如今的以二八开为主,游戏开发商只占两成。这导致众多游戏开发商面临两难——不通过专业的游戏分发平台来推广游戏,游戏的知名度和下载量无法提升;选择专业的游戏分发平台来推广,又无法保证利润。
但这一局面即将被打破。
1月8日,阿里巴巴宣布正式进军游戏产业。此前,阿里巴巴是唯一一家未直接进入游戏业务的互联网企业。
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表示,“对于单机版游戏合作者,第一年阿里巴巴将完全免费为其提供服务,联合运营的游戏则采用8:2的分成模式,其中阿里巴巴仅拿20%以覆盖成本和用户激励,游戏开发者获得70%的收益,剩余10%将用于支持农村教育。”
王鹏是北京一家游戏公司的程序员,他对游戏市场垄断山寨的现状感到遗憾,对腾讯游戏一家独大,对游戏生态的破坏很不满。他认为,如果游戏产业继续保持2:8的分成比例,即平台运营方拿走80%的收入,游戏运营商只分20%,那么游戏产业的畸形现状就不会改变,“我欢迎阿里巴巴进来做游戏,必须为游戏争取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寻找向上的轨迹
业内对阿里巴巴在手机游戏市场的表现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与公司自诞生之日起所取得的成功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得益于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团队,众多中小企业主在新技术革命时代迎来了创业良机,同时这家企业本身也是千千万万创业者学习和借鉴的标杆。
今年年初,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内部讲话中自豪地说,去年公司各项指标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这一年,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积极参与金融创新,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新型服务和产品。
第二件事,是面对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变局,为了改变和防止由于微信应用而形成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垄断格局,全体阿里人个个参与,全员接受挑战,积极推广“来往”产品和服务“来往”的客户。
最后一件事,就是在过去一年,阿里巴巴集团的日均纳税超过2000万元。
在马云看来,阿里巴巴是边走边看,边干边成长的典型。“今天很多年轻的朋友问我,马云你真有远见,1995年就看到现在这样子,1999年就知道了阿里巴巴的现在。我告诉大家,我没有看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弄个事情做做看,对不对?”
就这样,走着走着,越走越大。最初只建立一个企业商务平台的阿里巴巴,从B2B开始,接着是C2C的淘宝网,再到支付宝,现在还有阿里软件,银行、物流也都已经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
马云把阿里巴巴的现在归功于全体网商以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建设上。他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互联网企业自身的力量。只有产业链建立完善,才会让电子商务得到长期发展。只有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网商才能富起来,阿里巴巴也才能做好。”
创新工场COO陶宁告诉本刊记者,年轻人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能力、掌握度都比年长者要好,但产品设计与创业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创业仅仅是发明苹果的一个应用,大学生都可以做。但要做一个基业常青、可持续发展、能解决社会需求的企业则门槛很高。尤其在中国复杂的创业环境里,一个20多岁大学生创业成功几率是非常小的。“所以我们鼓励的那些还没创业,但是想创业的大学生先去一个正在创业的公司,经历产品研发、人员管理、产品行销这一整个创业过程之后,再去试着领导创业。”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的成功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在“第一桶金”、“又一桶金”的诱惑下,依然还有企业敢于不断进行“创造性破坏”,这或许正是那些“小败局”留给创业者最深的思考。(支点杂志2014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