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画我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zxx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刚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幼儿园之前开展绘画活动中普遍采用的“范画教学法”明确否定了,对此,一线教师的强烈反应是:“不会教了!”,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原因,并小结了自己在《指南》背景下开展绘画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指南 范画教学法 思考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91-02
  在刚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了“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是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①”绘画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范画教学法”被明确否定了,引起一线教师的强烈反应,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东西被打破了,“不会教”成了每位教师的第一反应,“教与不教?怎么教?教什么?”成为萦绕在每位教师心头的困惑。
  一、“范画教学法”的争议成因
  我园针对这一情况也开展了专门的研讨,但是一个学期下来,从孩子绘画的成品对比,有的老师认为还是“范画教学法”的效果更好,在再一次认真研读《指南》、《〈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解读》等书籍并结合专家的讲座后,我把目前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原因总结如下:
  (一)长期扭曲的价值导向
  不论在绘画比赛还是幼儿日常的绘画作品中,画的像的、色彩丰富的、比例恰当的作品是被大家认可的,而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作品由于画的不像(常常要作者描述才知道画的是什么),没有漂亮的颜色(孩子强调了线条表征,忽视色彩的运用),而被教师或成人评价为:“画的是什么呀?看不懂!”几次以后,孩子就失去了意愿作画的欲望,而没有了自由表达的练习,使得孩子在没有了教师范画之后,就真的不会画画了。目前在园的中大班孩子都是处于传统教学方法下,思维已经形成了定势,在突然不范画的情况下越大的孩子 “不会画”的人数越多。
  (二)忽视美术教学的特殊性
  教师一贯在绘画教学时“重传授、轻感受”,急于把成人世界中的美术技能强加给孩子,而忽视了“美”是只能感受而无法传授的。实际上美术技能都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孩子在大量自发表现中自然成熟的。
  (三)对幼儿绘画活动内容的错误理解
  传统幼儿绘画活动就是教师照搬教参书上的一个内容让孩子画,例如画从没见过的海底世界、城市的孩子画小鸡小鸭、农村的孩子画红绿灯等等,这样不考虑孩子已有感知经验基础下的活动的势必造成孩子的“不会画”,而为了让孩子能画出东西来,教师就只能提供范画让幼儿模仿,这其实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模仿,脱离了孩子的生活基础,画出来的“模式画”舍掉的是事实真相中那种可感可知的灵性②。所以在这类教学中,老师即使提出“可以和老师画得不一样”的要求,其被动模仿的本质还是没有改变。
  二、绘画教学的新尝试
  《指南》反对的是这类背离了艺术活动的本质,即在幼儿没有感知经验下对范画被动模仿的绘画教学,但并不意味着反对幼儿的模仿学习。那什么样的绘画教学方式才是符合指南精神又是一线教师所能实施的呢?下面来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一)集体写生活动
  在不提倡学习“范画教学法”中常用的简笔画的情况下,让孩子画什么?教学内容的选择又让教师感到头疼,这时写生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画班级里的一个玩具;操场上的一朵花;甚至是幼儿园外的一排柳树……有意思的是,在我园最初开展的班级写生活动中,大班有一半的孩子画面中出现了没有的太阳形象,而中班则没有这种现象,这说明在范画教学下孩子的思维形成了定势,同时也从反面证明了“范画教学法”对孩子表现力的扼杀!
  但是从作品分析:幼儿写生与成人写生还是存在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中我发现,进行写生活动时,孩子不是像成人一样根据一个视角对外形特征进行写实。他们会把身体动来动去,全方位地对这个对象进行观察和感知后再画,所以他们的写生画会有多个视角的观察同时显示在一个画面上的现象。我们必须尊重幼儿在这个年龄所特有的表现方法③,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强迫他们按照大人的方式来画,只要孩子表现出他所看到的东西即可。
  (二)幼儿的自发模仿活动
  创设美丽的艺术环境,投放各种丰富的材料,为幼儿积累更多的艺术经验,鼓励幼儿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进行自发模仿。例如讲完绘本故事后把书投放到美术区中,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发模仿绘本上的某页他最喜欢的插图;鼓励想当“画家”的孩子在美术区中画一画组织自己欣赏过的某幅名画,看到好看的照片,当个“摄影家”也来“拍”张照等等。
  (三)游戏性的绘画活动
  相比之前让孩子在绘画活动中习得技能的功利性目的,其实我们更需要正视幼儿绘画的游戏性,强调是否用画笔表达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即“我手画我心”,并以此来作为教师的评价标准。
  1.突出幼儿绘画的表征功能
  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正处于绘画发展的象征期。所以,幼儿绘画也是一种象征性游戏。教师能高兴地看着孩子玩象征性游戏时用替代物来表征他们想要表现的事物,且替代物与真实的物品之间也许并不像,例如在“娃娃家”中用一块积木玩吃面包的游戏,可我们却不能容忍幼兒画得不像。归根结底是老师将其作为儿童的一种技能来对待。现在,教师要做的是倾听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并及时地帮助孩子记录他们的想法,让看到作品的其他人也了解画的是什么,当成人忽视美术技巧而更关心孩子内心感受的时候,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真心地赞美也会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当周围人形成对孩子绘画作品一致的认识后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2.挖掘幼儿绘画的叙事功能
  我们会发现有时孩子会把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画下来,这就是绘画的叙事功能。只是之前由于这只是孩子偶然性的行为,教师常常又因为技能的笨拙,基本不会给予很高的关注。现在我们要做的是:鼓励幼儿将生活中的感知经验转化为平面视觉形象,通过各种各样的图形组合构思有关自己的生活或是自己想象的故事。也许会不像,但孩子满足了自己表达的意愿,这是我们更要达到的目标,还需强调的是,成人画画前会考虑整体的布局,而幼儿画画往往是从局部开始,想到什么画什么,所以有时会出现因为画不下而把某个部分画到另外一个地方的现象,我认为教师在评价时,不要突出这个问题,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
  (四)点睛的“画语”
  在《指南》背景下开展的绘画活动,教师的“画语”很重要。这就像在看漫画时,有时我们并不懂画面的涵义,看了配在旁边的寥寥数语,顿时让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意图。不强调幼儿绘画的技能之后,势必会出现更多看不懂的画,此时,教师的“画语”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小班孩子用一个一个的圆点表示自己画的花,老师可以写上:“春天花儿开得真多啊!”中班孩子四不像的动物,老师写上:“我是可爱的小猫咪,我最爱吃鱼!”之后再看,是不是真的就有几分猫咪的样子了呢?大班孩子画中的细节就更离不开老师的说明了:“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玩,看到了老虎、狮子、猴子…天气真热,我们出了一头汗,还吃了冰淇淋,好开心啊!”
  简单来说,即小班只需表述画面内容;中班在表述之外还可以加上明显的特征;大班就可以用事情加心情的的方式,有了这些“画语”的说明孩子的作品就会更生动、有趣。每个幼儿乃至每个成人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愿教师能为孩子提供一片自由挥洒的沃土,让艺术之花遍地盛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58
  [3]华爱华.范画究竟教会了幼儿什么——试论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Z]. 上海学前教育网 2014,3
其他文献
【摘要】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立项建设单位,在各个方面不断努力争取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文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对骨干校建设项目中四个非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之一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作了一定的总结及研究,并对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的對策作了探讨。  【关键词】骨干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能力 提升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本文大致把高中音乐课程与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一个结合。或许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内容,而是一种校本教材的编写手段,也是一种历史教学手段。  【关键词】校本教材 编写 音乐元素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58-01  恩格斯曾说过:“我所知道的只有一门科学,那便是历史。”确实,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世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与历史
期刊
【摘要】优化教学效果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运用各种手段使课堂变得生动、有吸引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教学法在于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幽默的语言技巧和创设恰当的交际情景等方法,把英语变得贴近生活、触手可及,并由此大大提高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生动 兴趣教学法 直观手段 语言技巧 交际情景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在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本文就如何利用公共课,特别如何利用英语课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力求做到“教事喻德 润心无声”。  【关键词】人文素质 职业素养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05-01  当今
期刊
【摘要】笔者认为“点”“线”“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作为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基本态度,以点牵线,以线带面,以具体阅读提升兴趣与审美能力为核心。梁启超研究作为现当代文学课程设计的专业选修课,应该以“点”“线”“面”的教学思路,结合学生分组自学解决问题、课堂互动深入问题的具体实践来组织课堂,从而发挥最大能效。  【关键词】点线面 文学史教学 梁启超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特点,尊重其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点,找准学生学习的真正起点,通过组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习对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迁移,从而使数学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关注起点 有效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095-3089(2014)10-0131-0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
期刊
【摘要】通用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通用技术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使通用技术课程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技术素养?这是每个通用技术的教师首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通用技术 习惯 兴趣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43-0
期刊
【摘要】在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中,要对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深挖,深加工处理,合理巧妙地使用教材内容,对于生活中的教学情景资源进行挖掘,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运用数学,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本文就对如何加深小学数学理解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理解 小数加法和减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59-01  从教十年,笔者是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讲到底,而学生则是听讲、划书、记笔记和做练习。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习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印象很容易淡化,知识的遗忘率很高。  “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期刊
【摘要】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两者不可偏颇,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科学的育人方法,是学生健康成长,自我发展的保障。因此班主任既要增强育人意识,又要提升育人本领,争做一个幸福洒脱的班主任。  【关键词】育人意识 育人本领 幸福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7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