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读的村小来了一位年轻的代课女教师。印象中,这位老师并不真的代课,主要是代管。逢到哪个班的体育课排不出教师来上,她就会出现在这个班的教室里。但她并不是来代上体育课的。她的手里夹了一册连环画,是用来给学生们读故事的,以此实行代管的职责。那时全校其他四位老师上课多用方言,可这个代课的女老师据说讲一口普通话,这在我们听来颇为稀奇。
有关代课老师的传说很快在小校园里散播开来,尤其是夹在她手中的那本小人书,总让渴盼故事而不得的我们感到了天大的新奇和迫不及待。那时,全校仅有的一柜故事书被锁在唯一的一个办公室里,一个礼拜才有一次开放阅读的机会。现在,原本井井有条的学习时间里,忽然多出了一个与故事有关的悬念和涟漪,我们的兴奋之情简直无法形容。终于盼到体育课的时间了,进来上课的却总不是代课老师,我们的盼望于是在一次次的失望中逐渐暗淡下去。
就在一个没有期待的下午,代课老师夹着一本连环画走进来,坐到了讲桌的后面。
我现在已记不清代课老师长什么样,也忘记了她说的普通话怎样,但我至今仍记得那天下午讲的是一个名叫“密林剿匪”的故事。三年级的学生不懂什么叫“剿”,但明白“匪”必定是坏的。既有“密林”又有“坏蛋”,这一切勾起了我们对于故事的强烈好奇。耳听到少年主人公在黑暗里小心地拾级而上,“突然——”我们顿觉脖子上的汗毛都倒竖了起来——原来,“他的手触到了一只脚”。
这只“脚”在我童年时代的想象世界里占据了长久的位置。我们家的那一架木楼梯,成为我无数个黄昏跋涉其上,惴惴地想象和回味这段惊险情节的地方。我后来知道,这样的剿匪故事在那个时候多如牛毛且易于炮制,但在童年对于故事的渴望远不曾被填饱的年代,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连环画故事,成为我记忆深处不曾熄灭过的与阅读有关的光亮片段之一。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心湖点点
代课老师的那册连环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开启了“我”的阅读之窗,从此阳光照亮了“我”。
有关代课老师的传说很快在小校园里散播开来,尤其是夹在她手中的那本小人书,总让渴盼故事而不得的我们感到了天大的新奇和迫不及待。那时,全校仅有的一柜故事书被锁在唯一的一个办公室里,一个礼拜才有一次开放阅读的机会。现在,原本井井有条的学习时间里,忽然多出了一个与故事有关的悬念和涟漪,我们的兴奋之情简直无法形容。终于盼到体育课的时间了,进来上课的却总不是代课老师,我们的盼望于是在一次次的失望中逐渐暗淡下去。
就在一个没有期待的下午,代课老师夹着一本连环画走进来,坐到了讲桌的后面。
我现在已记不清代课老师长什么样,也忘记了她说的普通话怎样,但我至今仍记得那天下午讲的是一个名叫“密林剿匪”的故事。三年级的学生不懂什么叫“剿”,但明白“匪”必定是坏的。既有“密林”又有“坏蛋”,这一切勾起了我们对于故事的强烈好奇。耳听到少年主人公在黑暗里小心地拾级而上,“突然——”我们顿觉脖子上的汗毛都倒竖了起来——原来,“他的手触到了一只脚”。
这只“脚”在我童年时代的想象世界里占据了长久的位置。我们家的那一架木楼梯,成为我无数个黄昏跋涉其上,惴惴地想象和回味这段惊险情节的地方。我后来知道,这样的剿匪故事在那个时候多如牛毛且易于炮制,但在童年对于故事的渴望远不曾被填饱的年代,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连环画故事,成为我记忆深处不曾熄灭过的与阅读有关的光亮片段之一。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心湖点点
代课老师的那册连环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开启了“我”的阅读之窗,从此阳光照亮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