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们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创新体制机制,更新发展观念,提升发展境界,把各项工作转变到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上来,更加坚定、更
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推进富民强区进程。
一、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
解放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发展的前提,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要继续解放思想。2006年芜湖市行政区划调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新镜湖区自成立开始,就不断探索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我们结合芜湖市的发展战略,科学分析和把握区情,经过反复比较和深入调研,及时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确定现代服务业为全区发展的主旋律,将原来的“工业兴区、三产强区、双轮驱动”战略性调整为“三产强区、科教兴区、统筹发展”,确定了以全面加快现代服务业建设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不断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省城市商贸流通发展与改革示范区”、“省都市休闲旅游示范区”、“省生产性服务业试点区”的各项建设工作得到了实质性推进,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服务业的结构体系更趋合理。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达80%。
二、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为要,追求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是解决我们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作为镜湖区来讲,没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就难以有效应对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难以有力地推动各项社会事业,难以很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问题。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结合区域实际,我们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完善和落实高起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体现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体现到重大项目的落实上、体现到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上。以“城市商贸流通发展与改革示范区”、“都市休闲旅游示范区”和“生产性服务示范区”三大平台为抓手,着力推动城市商贸流通业、都市休闲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产业和都市型工业“五大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区域经济连续三年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5亿元,同比增长17.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31亿元,同比增长34.1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2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财政收入14.16亿元,同比增长20.01%。今年1-4月份,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3932万元,同比增长1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32436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6%;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620万元,同比增长10.2%;累计完成财政收入53796万元,同比增长3.9%;实际利用外资项目3项,利用外资金额为3373万美元,同比增长15倍。实际利用内资项目28项,实际利用内资金额为20.6亿元,同比增长101%。成功举办了皖南旅游购物节,不仅拉动消费,而且中心城区商贸业对周边的辐射力和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三、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注重创新,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上求实效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与时俱进的重要动力源泉。胡锦涛强调:“推进体制创新,是解决经济社会
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形成一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要求我们用新的战略思想和新的工作方法,不断改革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省市委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诸多难题,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新机制,大力整合市容、文体、安监、劳动保障等执法队伍,使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创造性提出了项目建设工作新模式,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统筹兼顾”的方式,开创土地出让和安置房建设新模式;建立健全了“区级领导驻点负责、街道社区包干到位、公开标准阳光操作、严格监督奖惩兑现、拆迁安置周调度”的拆迁工作机制;按照“推介一批项目,锁定一批企业,落实一批重点”的要求,不断探索招商新模式,出台代理招商制度,以科学的规划吸引企业,以在建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和利用存量资源,锁定目标企业招商。由于系列创新工作模式的有效实施,2006年至2008年,我区经济社会呈现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势头。今年,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工作实际出发,实施系列严格且灵活的各项创新管理机制,如行政综合执法机制、维稳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等,充分调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全区大建设、大发展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四、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
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发展为了人民的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义。2008年我区集中财力实施和落实民生工程,总计投入资金7亿元,圆满完成20項民生工程主要工作目标,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民生工程建设中,我们坚持将关注民生、突出公平、提升文明三条主线贯穿始终,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均衡教育、社会保障、扩大就业、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民生领域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年免除困难学生书本费10.7万元,增设了困难学生奖励基金,解决了区境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问题;启动了棚户区改造,并完成棚户区拆迁20万平方米;实施老城区畅通工程,对渡春路、民生路等道路进行“刚改柔”立体式改造;完成区内背街背巷、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投入250万元,为区境内2.1万名65岁以上老人开展了免费体检;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完善区、街、社区三级文化网络等,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更加充分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五、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我们以增强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本领为重点,着眼于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全省四个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县区之一,深入推进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总结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的新经验和新方法。我们从探索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新途径入手,落实党代表和党员的“四权”,修改完善了《中国共产党芜湖市镜湖区代表大会常任制代表选举制度(试行)》等三项制度和《中国共产党芜湖市镜湖区代表大会常任制区委委员、党代表联系帮扶党员、群众制度(试行)》等五项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区委委员联系帮扶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帮扶普通党员、党员联系帮扶群众的三级联系帮扶制,初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工作新路子。2007年,我区又被确定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单位,我们以此为契机,按照“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的要求,紧紧围绕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环节,提出了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严把干部选拔、动议、提名环节,狠抓决策、监督两个重要关口,着手新建和完善了十余项制度,进一步细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广大党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主动顺应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积极探索常委会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中共芜湖市镜湖区委常务委员会工作制度》,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班子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以制度建设推进年为契机,着力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推进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以制度的严格贯彻执行保障政治生态的优化。围绕用人、用权、用钱等重点领域从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从政行为的规范入手,加强制度建设,共清理制度237件,完善76件,废止30件,创新30件,其中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定区本级12项重点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今年,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更加繁重,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当前,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机遇,才能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将始终保持区划以来广大干部团结拼搏、争先创优,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进一步保持我区近年来形成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夯实全省城区经济第一方阵的基础,深化“三大平台”内涵建设,做强“五大产业”,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与管理“三个重点”,做好拆迁和安置房建设,加强民生工程和维稳工作,创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芜湖市镜湖区区委书记)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们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创新体制机制,更新发展观念,提升发展境界,把各项工作转变到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上来,更加坚定、更
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推进富民强区进程。
一、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
解放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发展的前提,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要继续解放思想。2006年芜湖市行政区划调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新镜湖区自成立开始,就不断探索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我们结合芜湖市的发展战略,科学分析和把握区情,经过反复比较和深入调研,及时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确定现代服务业为全区发展的主旋律,将原来的“工业兴区、三产强区、双轮驱动”战略性调整为“三产强区、科教兴区、统筹发展”,确定了以全面加快现代服务业建设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不断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省城市商贸流通发展与改革示范区”、“省都市休闲旅游示范区”、“省生产性服务业试点区”的各项建设工作得到了实质性推进,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服务业的结构体系更趋合理。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达80%。
二、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为要,追求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是解决我们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作为镜湖区来讲,没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就难以有效应对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难以有力地推动各项社会事业,难以很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问题。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结合区域实际,我们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完善和落实高起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体现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体现到重大项目的落实上、体现到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上。以“城市商贸流通发展与改革示范区”、“都市休闲旅游示范区”和“生产性服务示范区”三大平台为抓手,着力推动城市商贸流通业、都市休闲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产业和都市型工业“五大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区域经济连续三年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5亿元,同比增长17.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31亿元,同比增长34.1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2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财政收入14.16亿元,同比增长20.01%。今年1-4月份,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3932万元,同比增长1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32436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6%;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620万元,同比增长10.2%;累计完成财政收入53796万元,同比增长3.9%;实际利用外资项目3项,利用外资金额为3373万美元,同比增长15倍。实际利用内资项目28项,实际利用内资金额为20.6亿元,同比增长101%。成功举办了皖南旅游购物节,不仅拉动消费,而且中心城区商贸业对周边的辐射力和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三、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注重创新,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上求实效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与时俱进的重要动力源泉。胡锦涛强调:“推进体制创新,是解决经济社会
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形成一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要求我们用新的战略思想和新的工作方法,不断改革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省市委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诸多难题,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新机制,大力整合市容、文体、安监、劳动保障等执法队伍,使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创造性提出了项目建设工作新模式,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统筹兼顾”的方式,开创土地出让和安置房建设新模式;建立健全了“区级领导驻点负责、街道社区包干到位、公开标准阳光操作、严格监督奖惩兑现、拆迁安置周调度”的拆迁工作机制;按照“推介一批项目,锁定一批企业,落实一批重点”的要求,不断探索招商新模式,出台代理招商制度,以科学的规划吸引企业,以在建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和利用存量资源,锁定目标企业招商。由于系列创新工作模式的有效实施,2006年至2008年,我区经济社会呈现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势头。今年,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工作实际出发,实施系列严格且灵活的各项创新管理机制,如行政综合执法机制、维稳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等,充分调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全区大建设、大发展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四、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
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发展为了人民的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义。2008年我区集中财力实施和落实民生工程,总计投入资金7亿元,圆满完成20項民生工程主要工作目标,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民生工程建设中,我们坚持将关注民生、突出公平、提升文明三条主线贯穿始终,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均衡教育、社会保障、扩大就业、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民生领域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年免除困难学生书本费10.7万元,增设了困难学生奖励基金,解决了区境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问题;启动了棚户区改造,并完成棚户区拆迁20万平方米;实施老城区畅通工程,对渡春路、民生路等道路进行“刚改柔”立体式改造;完成区内背街背巷、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投入250万元,为区境内2.1万名65岁以上老人开展了免费体检;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完善区、街、社区三级文化网络等,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更加充分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五、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我们以增强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本领为重点,着眼于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全省四个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县区之一,深入推进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总结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的新经验和新方法。我们从探索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新途径入手,落实党代表和党员的“四权”,修改完善了《中国共产党芜湖市镜湖区代表大会常任制代表选举制度(试行)》等三项制度和《中国共产党芜湖市镜湖区代表大会常任制区委委员、党代表联系帮扶党员、群众制度(试行)》等五项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区委委员联系帮扶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帮扶普通党员、党员联系帮扶群众的三级联系帮扶制,初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工作新路子。2007年,我区又被确定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单位,我们以此为契机,按照“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的要求,紧紧围绕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环节,提出了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严把干部选拔、动议、提名环节,狠抓决策、监督两个重要关口,着手新建和完善了十余项制度,进一步细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广大党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主动顺应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积极探索常委会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中共芜湖市镜湖区委常务委员会工作制度》,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班子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以制度建设推进年为契机,着力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推进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以制度的严格贯彻执行保障政治生态的优化。围绕用人、用权、用钱等重点领域从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从政行为的规范入手,加强制度建设,共清理制度237件,完善76件,废止30件,创新30件,其中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定区本级12项重点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今年,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更加繁重,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当前,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机遇,才能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将始终保持区划以来广大干部团结拼搏、争先创优,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进一步保持我区近年来形成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夯实全省城区经济第一方阵的基础,深化“三大平台”内涵建设,做强“五大产业”,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与管理“三个重点”,做好拆迁和安置房建设,加强民生工程和维稳工作,创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芜湖市镜湖区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