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赝品多于真迹的年代,如何面对“大师之作”?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今天的主题是“文人画的雅与俗”,那什么是雅?什么是俗呢?
  A:雅跟俗是偏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观念。自古文人会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很多人跟着这么走。可我们在面对前人教导时,觉得不以为然,那就坚持自己的看法。也许并不一定对,可是我们的视觉是活的,要相信自己的反应。
  Q:相信自己的眼睛?
  A:对,绝对绝对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相信自己的脑袋。因为脑袋一旦读过书,就会被骗的。中国人喜欢读死人写的东西,并且盲目相信人已经死了,所说的话一定是真的。其实哪个时代的人写东西都会有一些不真,或者是错误。
  中国人很会吃东西,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吃的好,而且会批评。外国人会说不好吃就完了,中国不但说不好吃,还会从火候、用料、时间上点评。但要是说到一幅画好不好,大家就愣了,因为好像要牵扯到脑袋。其实我们吃东西牵扯不到脑袋,就是靠嘴来评判。你明明知道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不好吃,而且你还知道它为什么好吃。那为什么看不出这幅画好看还是不好看?我们会看的,可是不敢看不敢说。


  Q:真之所以为真,可能是因为这个画家的技法,或者他派别,画家画的那种兴致,观看时内在的精神。究竟什么东西让真迹,看起来是自然的,或者让我们会更喜欢?
  A:你自己在哪呢?你怎么不画自己呢?你为什么拼命要去学别人呢?除非你要造假。因为你很可能有自己的一套,可是你假如要透过某一种笔法。你把一幅画背出来,可是你背出来的时候还是要用你自己的呼吸。我在想你如果演戏的话,比如演梅兰芳的某一个角色苏三,不管你多么的去学他,人家可能说这个有点像梅兰芳的苏三,因为到底是你的心灵,你不能用别人的心灵取代你的心灵。我建议你找自己的。
  Q:你所著的《被遗忘的真迹》,透过多年来追寻元四大家之一吴镇真迹的历程,阐明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可是,为什么之前这么多人看不出真假?
  A: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不出真迹,因为大家都在听老师说话。博物馆为什么也看不出来呢?因为博物馆的人看乾隆皇帝怎么说。有些专家自己看画时觉得难看的不得了,心想可能因为自己老了。他们就是不想重新问,这到底是什么?
  还有一个很糟糕的状况是院长把有异议者开除,怎么能说本院有假画呢。有位院长跟我说过,你抨击本院有假画,你的书我们绝对不会买。我跟这位院长说,您的责任是去保护所有的画作,并且要研究每一幅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他们的真迹没有被保护。吴镇的就是,只有半幅(一个残篇)被复制了,而他们最引以为豪的画作其实是最烂的一幅,叫《墨竹谱》,大家都在那给它磕头,这是很糟糕的事情。
  伟大人物都说这个是好的,学生看了认为难看极了,就觉得自己眼睛不对了。你的眼睛不会错的,你的知识可能有限,可是你的眼睛不会错的,你的心也不会错的。你爱上一个人就是爱上一个人。
  Q:西方传统艺术已经终结,西方当代艺术的装置或者一些行为,表现的跟中国笔墨的意境好像有某种共同的地方。我现在疑惑的是,西方以汉斯·哈同为代表的笔墨,它跟中国的笔墨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
  A:他们是看过中国东西,可也就觉得是很有趣,因为有那么大的白,上面有黑。可是他们就是形状,中国人就不一样。中国笔,不但是个形状,还是个动态,所以它有个动作,这个动作有实现感,在里头还有时间,有力道,有轻重,还有一种感觉,都在这一笔一笔里头,这是中国人几百年的习惯里头练出来的,这个没办法比。就好象小白菜,嫩的不得了的小白菜,外国人还要三百年才能蒸的那么烂。
  Q:现在中国年轻的一代已经不会写书法,也不常写毛笔字,似乎中国很传统的艺术慢慢在被人们遗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怎样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做好转化,让更多人接受它,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A:这个不能逼出来,教师不让你用毛笔写字,我们就没时间去练笔了。所以社会要爱惜传统。可是现在社会很奇怪,比如台湾对艺术的看法,是乱花时间的。最近二十年他们开始做艺术学校,我开心的不得了,以为大家会在那里唱戏或者是做三重奏。不是,我们的艺术学院是让你得奖的,或者让你拿所学的艺术去赚钱的,其实就是艺术职业学校,不是艺术跟生活。艺术是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必修课,它不是选修课,没有艺术你的生活没味,整天赚钱,多单调啊。
其他文献
近日,“尚有古贤”著名画家宋唯源书画精品观摩展在位于北京西单路口南的天安国汇举办,此次展览展出的主要作品是宋唯源的精品力作,他的山水渊源于石涛,花鸟则依稀于古禅,而皆有自己的风貌。  宋唯源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荣宝斋画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擅长写意花鸟、人物、山水,在书法、篆刻、诗词、古书画鉴定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并精研古琴、京剧。
期刊
“前任攻略”戏里戏外欢乐多  2013年对于韩庚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电影年,不仅有亿元票房的《致青春》,贺岁档又迎来了他主演的《前任攻略》,除了这两部已经上映的电影,在 2013年韩庚还接拍了《寻找罗曼》和《变形金刚 4》,韩庚自己也坦言 2013年是他入行八年以来拍摄工作最多的一年。虽然累,但是觉得挺有意思。  韩庚说他是在飞机上看的《前任攻略》的剧本,“我在飞机上看剧本的时候,真的是边看边笑,旁边
期刊
小伊妈妈讲述爱的启蒙课  1月 8日腊八节,伊能静与她的静新图书基金团队走进了位于北京昌平的燕京小天鹅公益小学,为孩子们送去了节日特别礼物——静心小书包,并为他们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爱的启蒙课——“爱是什么?”。课堂上,伊能静被亲切地称作“小伊妈妈”,她带着孩子们朗读绘本《爱是什么》,并教孩子们大声说出爱、写下爱的表达、绘画出爱的色彩,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静新图书基金项目自 2013年 4
期刊
#年味在那里#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看春晚、不挤春运和出国旅游的方式度过除夕,你会恍然,传说中的“年味”已经越走越远,沦为了童年的记忆碎片。  在老饕蔡澜心里,最简单的小面也有乡愁的味道。在年三十的家宴上,最简单的小菜里也有过年的味道。  从粤港澳一带的大吉大利的“盆满钵满”和“风生水起”,到三秦大地八凉八热的大碗小碗,追根溯源一道过年菜中的食材、工序和典故,你会发现一道菜背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
期刊
案例  嘉宾:李梅  国家心理咨询师,北京建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他在原单位工作不顺心,和自己的上司矛盾重重,跳槽三年后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原来的单位重新改革重组,又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觉得是个新的机会,但又很犹豫是否要回去,好马该不该吃回头草?   BQ:他担心曾经的同事调侃他,担心新的压力下有新的不适应,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L:多想一点未必是坏事,只是程度适中很重要。如何为适中呢,可以从
期刊
从2007年推出《奋斗》,到2012年《北京青年》为自己的“青春三部曲收官。作为中国电视剧行业金牌导演的赵宝刚,2013年在荧屏上为广大观众所做的“议程设置多少有些出人意表——我们都知道他善于打造“偶像”的青春,却没有想到他此次关怀起了“人的黄昏。通观眼下正在热播的《老有所依》,由始至终赵宝刚都在一板一眼地探讨一个问题:当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阶段,老有所依,谁人可依?  在赵宝刚过往的青春戏里,年轻
期刊
2011年前后,唐欣开始在自己餐厅的一个包间里做文化雅集和沙龙,没想到非常受欢迎,每次那个包间都拥挤不下。后来餐厅隔壁的地方空了,唐欣就接了下来,专门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也卖一些香。  “徐行坊”源自苏东坡的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唐欣希望来的人能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慢下来。  唐欣自己会在徐行坊讲课,也会请书法、插花、茶艺老师过来上课。因为有了固定的地方,这些课
期刊
和香  在人们熟知的沉香、檀香、龙涎香等单品香之外,常见的香其实都是“和香”,古代文人学士留下许多香方,真正的和香香方和药房配置方法很像。药方遵循的配比原则是“君、臣、佐、使”“君”即最主要的那味药,“臣”是为了让“君,”的效果达到最好,像宰相一样起辅助作用的几味药,“佐”是辅助宰相的兵士,“使”是信使,能使药直接达到病灶。而香方的“君、臣、佐”的作用都和药方一样,只不过把“使”换成了“辅”,不需
期刊
刚结束的《爸爸去哪儿》为全民带来了一场亲子热,近日,T100时尚亲子童装在京发布 5款《爸爸去哪儿》亲子“私人定制装”,T100创始人兼设计总监董文梅女士以一名成功母亲的身份亲自参与设计,并为消费者解析了当下亲子时装的着装理念及潮流趋势。  当下中国父母为孩子挑选衣物常会存在一种极端,父母穿名牌,孩子着卡通,这样看似随意的穿着,实质上是缺乏亲子互动理念的一种表现,一句“因为爸爸是大人所以穿西装”。
期刊
拥有 177年历史的法国手工艺品牌爱马仕,以独到匠心和美妙灵感,开启通往2014年春夏新品的奇趣之门,隽写下新一年的主题蜕变,缔造爱马仕传奇。  2014年 1月 8日,爱马仕 2014年春夏新品媒体鉴赏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行。整个展区创造性地运用光线和倒影开拓多维空间,巧妙地将一件件春夏新品化作大自然中的万物精灵,融入到广阔的原野:春意充盈的鞋履与包袋化作闲庭信步的鸵鸟悠然走过流线型手提包构成的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