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体育管理学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指出体育管理学研究对我国的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体育管理学研究在学科体系建设、教材编写和科研立项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分析认为,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下,体育管理学研究将呈现以下趋势:“大学科、大战略”的整体性观念,学科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科体系逐渐完善,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改革创新力度加大等。
【关键词】:体育管理学;学科现状;发展趋势
体育管理学是以体育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既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又是体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管理学起源于体育运动竞赛和体育俱乐部的实践,但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大约20世纪50至60年代产生于美国。在中国,体育管理学属于一门新兴学科。1984年,由武汉体育学院等五校联合编写的我国第一部《体育管理学》问世,翌年,武汉体育学院成立体育管理系,标志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初步建立。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体育管理学本科、硕士专业相继设置,我国的体育管理学向成熟的学科稳步迈进。200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正式成立,进一步促进了体育管理学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快速且多元发展,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频率越来越高,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体育管理学研究结合中国国情,更好地指导体育管理实践,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 体育管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1.1 体育管理的重要性决定研究体育管理学的必要性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体育管理是促成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基本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体育强国与和谐社会建设问题。
1.2 研究和学习管理学是培养体育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
判定体育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是体育管理者的管理成果。学习和研究体育管理学是培养优秀体育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掌握扎实的体育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很好地指导体育实践,并可缩短或加速体育管理者的成长过程。目前,我国优秀的体育管理人才极度缺乏,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和交流,管理人员局限于体育圈内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2 体育管理学的研究现状
体育管理学自产生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者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学科体系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尚未理顺。体育管理学教材和专著也不多。当前我国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尚停留在对一些实践经验的描述、对企业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学的移植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阶段,与世界体育强国的研究水平还存在不少差距。
2.1 体育学科分类随着体育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体育科学体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邵伟德指出,《中图法》中的体育学科分类体系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已不适应现代体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提出体育科学可分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体育自然学科、体育管理学科和运动技术学科四大类,其中体育管理学科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人才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未来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系统理论学,体育信息情报学,体育产业学,运动场地、设施与器材学,体育气象学,运动会管理学,运动竞赛学和体育控制論等。体育管理学科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2.2 体育管理学的教材及专著学科的教材和专著是反映学科发展的主要标志。我国最早的体育管理学教材是1984年由武汉体育学院主持主编的《体育管理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2004)重新编写的 《实用体育管 理 学》和 刘 兵编写的 《新编体育管理学教程》在内容上有较大的改变,特点是贴近实际,每章后附上案例和思考题,对学生拓展视野、掌握实际案例很实用,是内容新、观念新、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的体育管理教材。刘青编写的 《体育行政管理新论》主要从宏观的方面以及行政管理的角度进行论述,主要包括体育行政管理的理论、主体、职能、行政模式和绩效评价等。2011年,肖林鹏编写的《体育管理学》首先进行理论梳理,再从体育管理的要素 (体育人力资源、体育物力资源和体育财力资源)和具体体育管理实践领域 (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和体育产业管理)两个维度,重点对体育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介绍。
2.3 国内外体育管理学学科现状比较分析随着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体育管理学的研究主题和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各有不同。浦义俊指出近10年北美体育管理学热点研究主题排在前三位的为:体育组织研究与理论、体育消费者与体育观众、高校体育与运动管理。我国体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数量 分布情况表明, “国家体育产业与体育发展”主题在近十年国内体育管理学科界最为热门。其他的热门主题有大众健身与体育、高校体育与运动管理、体育法律和体育政策。 “大众健身与体育”主题主要围绕 “全民健身”进行研究,即群众体育、城镇社区体育以及农民体育健身等。在 “体育法律与体育政策”这个主题中,我国体育法律以及规范条例的空白导致很多具有争议的问题出现,这些都成为我国体育管理学的研究重点。
3 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体育管理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首先是社会生产力,特别是体育产业是推动体育管理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与体育管理学相近的其他学科的发展,都将为体育管理学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第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广泛而深入地推进而产生的各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与体育管理实践之间的融合、借鉴,跨文化的体育管理理论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将导致我国体育管理学发生深刻变革,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3.1 树立 “大学科、大战略”的整体性观念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生态化、综合化和专业化的新趋向。随着知识高度综合与分化,一方面促进了 “知识板块”不断重组更新,促进了体育管理学的崛起;另一方面,学科间的分界线逐步淡化,体育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互动,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移植和相互推进,大大丰富了体育管理学的内涵与外延。体育管理学将更多地与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情报学以及数学等学科紧密结合,这些学科的最新成果都在体育管理学的研究中得到了运用。所以我们必须树立 “大学科、大战略”的整体性思想观念,扩大视野,开拓思路,促进体育管理学发展。
3.2 体育管理学在体育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随着体育活动渗透到世界各区域和社会各阶层,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体育的发展水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管理中涉及大量的人、财、物,如何有效利用好、协调好这些要素,成为体育管理学研究的重点。体育管理学的发展不仅是决定国家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水平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首要构成要素。由此可见,体育管理学的重要作用将会体现得更加充分。
參考文献:
[1] 邵伟德,马楚红.体育学科分类体系的科学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4(1):64-66.
[2] 刘兵.新编体育管理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 刘青.体育行政管理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0.
作者简介:陈希(1993—),女,籍贯:山西省,最高学位:硕士研究生 单位:天津体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体育管理学;学科现状;发展趋势
体育管理学是以体育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既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又是体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管理学起源于体育运动竞赛和体育俱乐部的实践,但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大约20世纪50至60年代产生于美国。在中国,体育管理学属于一门新兴学科。1984年,由武汉体育学院等五校联合编写的我国第一部《体育管理学》问世,翌年,武汉体育学院成立体育管理系,标志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初步建立。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体育管理学本科、硕士专业相继设置,我国的体育管理学向成熟的学科稳步迈进。200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正式成立,进一步促进了体育管理学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快速且多元发展,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频率越来越高,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体育管理学研究结合中国国情,更好地指导体育管理实践,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 体育管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1.1 体育管理的重要性决定研究体育管理学的必要性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体育管理是促成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基本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体育强国与和谐社会建设问题。
1.2 研究和学习管理学是培养体育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
判定体育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是体育管理者的管理成果。学习和研究体育管理学是培养优秀体育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掌握扎实的体育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很好地指导体育实践,并可缩短或加速体育管理者的成长过程。目前,我国优秀的体育管理人才极度缺乏,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和交流,管理人员局限于体育圈内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2 体育管理学的研究现状
体育管理学自产生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者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学科体系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尚未理顺。体育管理学教材和专著也不多。当前我国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尚停留在对一些实践经验的描述、对企业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学的移植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阶段,与世界体育强国的研究水平还存在不少差距。
2.1 体育学科分类随着体育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体育科学体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邵伟德指出,《中图法》中的体育学科分类体系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已不适应现代体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提出体育科学可分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体育自然学科、体育管理学科和运动技术学科四大类,其中体育管理学科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人才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未来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系统理论学,体育信息情报学,体育产业学,运动场地、设施与器材学,体育气象学,运动会管理学,运动竞赛学和体育控制論等。体育管理学科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2.2 体育管理学的教材及专著学科的教材和专著是反映学科发展的主要标志。我国最早的体育管理学教材是1984年由武汉体育学院主持主编的《体育管理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2004)重新编写的 《实用体育管 理 学》和 刘 兵编写的 《新编体育管理学教程》在内容上有较大的改变,特点是贴近实际,每章后附上案例和思考题,对学生拓展视野、掌握实际案例很实用,是内容新、观念新、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的体育管理教材。刘青编写的 《体育行政管理新论》主要从宏观的方面以及行政管理的角度进行论述,主要包括体育行政管理的理论、主体、职能、行政模式和绩效评价等。2011年,肖林鹏编写的《体育管理学》首先进行理论梳理,再从体育管理的要素 (体育人力资源、体育物力资源和体育财力资源)和具体体育管理实践领域 (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和体育产业管理)两个维度,重点对体育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介绍。
2.3 国内外体育管理学学科现状比较分析随着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体育管理学的研究主题和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各有不同。浦义俊指出近10年北美体育管理学热点研究主题排在前三位的为:体育组织研究与理论、体育消费者与体育观众、高校体育与运动管理。我国体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数量 分布情况表明, “国家体育产业与体育发展”主题在近十年国内体育管理学科界最为热门。其他的热门主题有大众健身与体育、高校体育与运动管理、体育法律和体育政策。 “大众健身与体育”主题主要围绕 “全民健身”进行研究,即群众体育、城镇社区体育以及农民体育健身等。在 “体育法律与体育政策”这个主题中,我国体育法律以及规范条例的空白导致很多具有争议的问题出现,这些都成为我国体育管理学的研究重点。
3 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体育管理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首先是社会生产力,特别是体育产业是推动体育管理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与体育管理学相近的其他学科的发展,都将为体育管理学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第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广泛而深入地推进而产生的各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与体育管理实践之间的融合、借鉴,跨文化的体育管理理论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将导致我国体育管理学发生深刻变革,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3.1 树立 “大学科、大战略”的整体性观念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生态化、综合化和专业化的新趋向。随着知识高度综合与分化,一方面促进了 “知识板块”不断重组更新,促进了体育管理学的崛起;另一方面,学科间的分界线逐步淡化,体育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互动,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移植和相互推进,大大丰富了体育管理学的内涵与外延。体育管理学将更多地与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情报学以及数学等学科紧密结合,这些学科的最新成果都在体育管理学的研究中得到了运用。所以我们必须树立 “大学科、大战略”的整体性思想观念,扩大视野,开拓思路,促进体育管理学发展。
3.2 体育管理学在体育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随着体育活动渗透到世界各区域和社会各阶层,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体育的发展水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管理中涉及大量的人、财、物,如何有效利用好、协调好这些要素,成为体育管理学研究的重点。体育管理学的发展不仅是决定国家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水平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首要构成要素。由此可见,体育管理学的重要作用将会体现得更加充分。
參考文献:
[1] 邵伟德,马楚红.体育学科分类体系的科学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4(1):64-66.
[2] 刘兵.新编体育管理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 刘青.体育行政管理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0.
作者简介:陈希(1993—),女,籍贯:山西省,最高学位:硕士研究生 单位:天津体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