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阳市5个县(市)全部为省级贫困县,省定贫困村413个,占全省1/4,贫困人口17.16万人,占全省1/5。朝阳市委把脱贫攻坚作为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基层党建和精准脱贫深度融合,舉全市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坚持“三个同步”,构建党建促脱贫长效机制。坚持围绕精准脱贫抓党建,把党建真正融入扶贫工作。一是坚持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同步部署。市委常委会出台了《抓实党建促精准扶贫实施意见》《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2+2+1”工作推进机制:市县两级每年就党建和扶贫听取两次专题汇报,开展两次专项督查,以“党建促扶贫”为主题开展1次拉练观摩,全力推动党建扶贫攻坚。二是坚持党建责任与扶贫责任同步落实。成立由书记和市长任正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10名市委常委每人包扶1个县(市、区),30名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扶1个贫困村、2个贫困户,8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每人包扶1个贫困户。市县乡村四级书记层层签订责任状,制定市直部门“扶贫目标任务分解表”,30个责任单位建立任务台账和责任清单。三是坚持党建考核与扶贫考核同步推进。把脱贫攻坚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作为县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考查、识别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建强三支队伍,打造脱贫攻坚先锋队。精心选派和培育党性好、能力强、作风优的骨干队伍。一是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先后调整村班子185个、村书记121人,让326名扶贫有思想、致富有办法的优秀人才走上村书记岗位。在村“两委”换届中,严格执行“十种人”不提名和60周岁年龄限制规定,破解了年龄老化问题。建立绩酬相符激励机制,把村干部推动扶贫攻坚的潜能激发出来。二是配强脱贫攻坚一线力量。统筹实施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企业联村”定点帮扶制度。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双千”党员骨干培训计划,每个县(市、区)每年培训1000名农民党员致富骨干,对1000名农民党员进行就业技能培训。3年来,共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1.8万人,深化“党群共同致富”活动,村干部和党员领办创办党群共同致富组织近1万个。
三、发展集体经济,培育壮大强村富民产业。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工作重中之重,强化脱贫攻坚的物质基础。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市县每年按照2‰的比例建立基层党建基金,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一核多元”的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能力。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并推广“合作经济”“集体股本”“土地流转”“产业带动”等特色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市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万元的村已达80%以上。三是壮大富民产业。重点围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林果业、食用菌生产等产业,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5万户、7.8万人,项目户均增收2380元以上;发展省级扶贫龙头企业68家,带动11.6万农户增收致富;建设产业基地12处,建设家庭农场扶贫项目1000个,带动20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平均增收4000元。
四、夯实基层基础,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加大整顿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补齐“短板”,为基层脱贫攻坚创造条件。一是加强场所阵地建设。2015年筹资3.89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村活动场所457个、文化广场463个,今年134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将全部达标。打造村级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乡村干部“驻村联户、民事代办”工作法,“零距离”开展便民服务,使矛盾调解和事项办理“不出村”。二是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活动。把413个省定贫困村和91个贫困边缘村全部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逐一建立台账,实行挂单整改,让每个贫困村党组织都强起来。三是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备、场所标准”的要求,在全市重点打造100个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村,以点带面促贫困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一、坚持“三个同步”,构建党建促脱贫长效机制。坚持围绕精准脱贫抓党建,把党建真正融入扶贫工作。一是坚持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同步部署。市委常委会出台了《抓实党建促精准扶贫实施意见》《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2+2+1”工作推进机制:市县两级每年就党建和扶贫听取两次专题汇报,开展两次专项督查,以“党建促扶贫”为主题开展1次拉练观摩,全力推动党建扶贫攻坚。二是坚持党建责任与扶贫责任同步落实。成立由书记和市长任正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10名市委常委每人包扶1个县(市、区),30名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扶1个贫困村、2个贫困户,8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每人包扶1个贫困户。市县乡村四级书记层层签订责任状,制定市直部门“扶贫目标任务分解表”,30个责任单位建立任务台账和责任清单。三是坚持党建考核与扶贫考核同步推进。把脱贫攻坚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作为县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考查、识别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建强三支队伍,打造脱贫攻坚先锋队。精心选派和培育党性好、能力强、作风优的骨干队伍。一是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先后调整村班子185个、村书记121人,让326名扶贫有思想、致富有办法的优秀人才走上村书记岗位。在村“两委”换届中,严格执行“十种人”不提名和60周岁年龄限制规定,破解了年龄老化问题。建立绩酬相符激励机制,把村干部推动扶贫攻坚的潜能激发出来。二是配强脱贫攻坚一线力量。统筹实施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企业联村”定点帮扶制度。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双千”党员骨干培训计划,每个县(市、区)每年培训1000名农民党员致富骨干,对1000名农民党员进行就业技能培训。3年来,共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1.8万人,深化“党群共同致富”活动,村干部和党员领办创办党群共同致富组织近1万个。
三、发展集体经济,培育壮大强村富民产业。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工作重中之重,强化脱贫攻坚的物质基础。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市县每年按照2‰的比例建立基层党建基金,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一核多元”的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能力。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并推广“合作经济”“集体股本”“土地流转”“产业带动”等特色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市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万元的村已达80%以上。三是壮大富民产业。重点围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林果业、食用菌生产等产业,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5万户、7.8万人,项目户均增收2380元以上;发展省级扶贫龙头企业68家,带动11.6万农户增收致富;建设产业基地12处,建设家庭农场扶贫项目1000个,带动20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平均增收4000元。
四、夯实基层基础,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加大整顿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补齐“短板”,为基层脱贫攻坚创造条件。一是加强场所阵地建设。2015年筹资3.89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村活动场所457个、文化广场463个,今年134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将全部达标。打造村级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乡村干部“驻村联户、民事代办”工作法,“零距离”开展便民服务,使矛盾调解和事项办理“不出村”。二是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活动。把413个省定贫困村和91个贫困边缘村全部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逐一建立台账,实行挂单整改,让每个贫困村党组织都强起来。三是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备、场所标准”的要求,在全市重点打造100个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村,以点带面促贫困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