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是贴切生活实际的、意义极其重大的、挑战性较强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以增强其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为方向,以诱发学生内在知识的潜能的发挥为目的。
关键词:乐学;气氛;桥梁;好奇心;增强;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就是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激发他们的乐学情感,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乐学情感呢?
一、 创造“乐学”气氛
只要我们细心就能发现,数与形的变化,数学的组成与巧合,数的整除特征,几何图形的对称性,简便运算及一题多解,函数及其应用,无不包含着趣味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阅读、分析教材,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将数学内容编织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进行教学。比如,上课的开始,或提一个问题,或讲一个数学史,或讲一个数学小故事,或做一个新颖的演算……在“讲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讲了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知识。如“京剧脸谱的面具”“剪纸剪出的喜字”“奥运会的五环标志”“我们江华瑶族的长鼓”有什么特点?等等。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每一节课的结尾,教师或一针见血的指出本课的知识核心,或设置一道思考题激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或提一个承前启后的新问题设置悬念;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开始25分钟内完成知识的传授,其余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来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的负担就会减轻,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
二、 献出真挚之爱,架设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教师为学生献出真挚之爱,除了对培养学生良好情感起潜移默化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架设起了沟通老师和学生的桥梁。古人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其师”、老师先要“亲已生”。老师只有给自己的学生以倾情之爱,并使之体会到,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师生双方具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才能让学生放开思维,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愉快中了解到老师在教什么,老师也才明白学生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没有学到,动之以情,方能让学生晓之以数学之理。
三、 抓住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个健康学生都具有的心理倾向,但是这些倾向最初只有潜在的动机性质,需要教师用巧妙的方法引导、激发才能有特定的内容与方向。因此,在上新课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巧妙引入,诱发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振奋的内心状态,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如“循环小数”的教学,上课开始了,我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学生听着配乐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我关掉了录音机,说:“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学生都举手,我指名一位学生,接着往下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这位学生讲到这里停下了,我问:“怎么不讲了?”这位学生说:“这个故事讲不完。”我追问为什么呢?一位学生说:“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同样说的故事。”“说得好。”我说,“今天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一个数学问题,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这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以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作为“开场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一下子进入了良好的准备状态,也让学生感到情趣盎然,妙不可言,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 增强知识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
(一) 努力挖掘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学习材料的趣味性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因为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知识,积极思维的兴趣,如“找规律猜数”时,我设计了一个“猜花瓶里的珠子”的游戏,老师从花瓶里先拉出3粒红珠子,一粒黄珠子,接连又两次拉出了3粒红珠子,1粒黄珠子。老师问:“下面拉出的珠子应是什么颜色的珠子?有几粒?”这样活泼的组织形式,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 精心设计并开展活动课
为了增强孩们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每周还可以精心设计一节专题活动课,组织和开展一次学生喜爱的力所能及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发掘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让其迸射出数学本身的魅力。
活动的内容选择不需要很新颖、难度也不要太大,如移动火柴棒演变算式,猜六面体背面的数字,利用扑克牌算二十四,制圆锥玩具,调查一个村民组中男女人口比例等,只要能结合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一个参与的机会,使其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的活动都可以开展。这些活动比规规矩矩地听课、写作业更引人入胜,学生在体验情趣,实现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交流的同时提高了数学素养,也为认识生活填补了空缺,更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学习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孩子们对数学有了兴趣,就有了激情。
总之,“棒头打出聪明子”的教法早已被淘汰,“头悬梁、锥刺股”的学法会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我们应从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着想,必须设法通过丰富多样、新颖多变的情境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觉得学校既是学园,又是乐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有兴趣的课堂中学到知识,能力得到培养,素质有所提高,并产生了满足,幸福和成功的喜悦感。
参考文献:
[1]王敏丹.精心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乐学情感研究[J].成才之路,2016(13):92-93.
[2]李兴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时代报告月刊,2011(9):53.
[3]梁艳春.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J].新课程(小学),2016(3).
作者简介:
首彩桂,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縣大石桥乡中心小学。
关键词:乐学;气氛;桥梁;好奇心;增强;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就是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激发他们的乐学情感,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乐学情感呢?
一、 创造“乐学”气氛
只要我们细心就能发现,数与形的变化,数学的组成与巧合,数的整除特征,几何图形的对称性,简便运算及一题多解,函数及其应用,无不包含着趣味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阅读、分析教材,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将数学内容编织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进行教学。比如,上课的开始,或提一个问题,或讲一个数学史,或讲一个数学小故事,或做一个新颖的演算……在“讲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讲了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知识。如“京剧脸谱的面具”“剪纸剪出的喜字”“奥运会的五环标志”“我们江华瑶族的长鼓”有什么特点?等等。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每一节课的结尾,教师或一针见血的指出本课的知识核心,或设置一道思考题激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或提一个承前启后的新问题设置悬念;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开始25分钟内完成知识的传授,其余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来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的负担就会减轻,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
二、 献出真挚之爱,架设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教师为学生献出真挚之爱,除了对培养学生良好情感起潜移默化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架设起了沟通老师和学生的桥梁。古人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其师”、老师先要“亲已生”。老师只有给自己的学生以倾情之爱,并使之体会到,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师生双方具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才能让学生放开思维,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愉快中了解到老师在教什么,老师也才明白学生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没有学到,动之以情,方能让学生晓之以数学之理。
三、 抓住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个健康学生都具有的心理倾向,但是这些倾向最初只有潜在的动机性质,需要教师用巧妙的方法引导、激发才能有特定的内容与方向。因此,在上新课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巧妙引入,诱发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振奋的内心状态,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如“循环小数”的教学,上课开始了,我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学生听着配乐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我关掉了录音机,说:“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学生都举手,我指名一位学生,接着往下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这位学生讲到这里停下了,我问:“怎么不讲了?”这位学生说:“这个故事讲不完。”我追问为什么呢?一位学生说:“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同样说的故事。”“说得好。”我说,“今天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一个数学问题,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这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以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作为“开场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一下子进入了良好的准备状态,也让学生感到情趣盎然,妙不可言,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 增强知识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
(一) 努力挖掘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学习材料的趣味性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因为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知识,积极思维的兴趣,如“找规律猜数”时,我设计了一个“猜花瓶里的珠子”的游戏,老师从花瓶里先拉出3粒红珠子,一粒黄珠子,接连又两次拉出了3粒红珠子,1粒黄珠子。老师问:“下面拉出的珠子应是什么颜色的珠子?有几粒?”这样活泼的组织形式,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 精心设计并开展活动课
为了增强孩们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每周还可以精心设计一节专题活动课,组织和开展一次学生喜爱的力所能及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发掘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让其迸射出数学本身的魅力。
活动的内容选择不需要很新颖、难度也不要太大,如移动火柴棒演变算式,猜六面体背面的数字,利用扑克牌算二十四,制圆锥玩具,调查一个村民组中男女人口比例等,只要能结合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一个参与的机会,使其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的活动都可以开展。这些活动比规规矩矩地听课、写作业更引人入胜,学生在体验情趣,实现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交流的同时提高了数学素养,也为认识生活填补了空缺,更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学习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孩子们对数学有了兴趣,就有了激情。
总之,“棒头打出聪明子”的教法早已被淘汰,“头悬梁、锥刺股”的学法会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我们应从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着想,必须设法通过丰富多样、新颖多变的情境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觉得学校既是学园,又是乐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有兴趣的课堂中学到知识,能力得到培养,素质有所提高,并产生了满足,幸福和成功的喜悦感。
参考文献:
[1]王敏丹.精心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乐学情感研究[J].成才之路,2016(13):92-93.
[2]李兴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时代报告月刊,2011(9):53.
[3]梁艳春.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J].新课程(小学),2016(3).
作者简介:
首彩桂,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縣大石桥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