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但历史创新教学倡导教师从机械的课程阐述者向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转变。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创新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 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历史教学创新所追求的也是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线教师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历史创新教学谈谈一些见解。
一、注重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內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实践证明,在一开始就历史科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
二、开展专题辩论,营造创新氛围
历史事件本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去解读历史,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或道理。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从多面鼓励学生多角度去分析历史,辩论历史,提出见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在讲述某一历史事件前,准备好相关的时事材料,以此作为学生辩论的话题,让学生从中解读历史。
如教师讲授到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时,对于主要人物哥伦比亚的评价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针对此问题给出一份材料:即在1992年哥伦比亚航行美洲500周年纪念日当天,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纪念活动,但此活动却引起了印第安人后裔的不满并采取了有关反抗措施。基于此次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对哥伦比亚航行美洲行为的功过进行辩论分析。
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观点加以综合说明,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哥伦比亚航行美洲的意义及其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同时不能否认给当地印第安人带来的深重灾难。以此客观地评价哥伦比亚,让学生客观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事件。
一般情况下,教师组织专题辩论,需要选准辩题和方向,并搜集好相关史料,指导学生撰写辩论词和发言技巧,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过程,而让学生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充实知识储备。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课堂充满活力
回归生活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需要加强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历史必修课的学习“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生动有效的历史课堂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历史教师不仅要求自己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保持敏锐和灵活的头脑,还有责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关注社会实际。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善于发现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有意识地注重联系社会现实和社会需要,用鲜活的生活题材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知道现在所学与将来发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案例:
师讲述真实的故事:2007年9月在佛山发生了一起玩具厂老板因负债而自杀的事件。他的工厂属于外向型来样加工企业,主要为美国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商美泰公司生产供应玩具。事业发展本来蒸蒸日上,恰遇“中国制造”在海外遭遇信任危机和中美贸易风波,美国借口该厂生产的玩具涂料的含铅量超标而不再接受供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做出暂停该厂产品出口的处罚。对于依靠外贸的玩具产商来说,产品无法出口就等于断了生命线,所以老板因绝望而自杀。师提问:通过阅读以上材料,我们得出怎样的认识?
生1: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生2: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利的影响。
师再问:中国如何应时全球化,如何在全球化中获得最大利益?
生1: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所以工人工资低,因此“中国制造”才因价廉而有竞争力,但在生产过程中却付出了过度透支人力和土地、破坏环境的代价,是不足取的。
在全球化进程中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改革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为保障人民的生活和国家利益承担一定责任,比如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政治战中保护本国的小个体企业的命运等等。
四、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历史重现它迷人的一面。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总之,历史课堂创新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中历史教师只有以全新的理念,才能适应现在形势的需要;也只有真正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才能焕发历史生机与活力,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庚平.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J].广东教育.2007(2).
[2]蔚泽军.新课标下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J].科技信息.2007(4).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创新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 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历史教学创新所追求的也是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线教师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历史创新教学谈谈一些见解。
一、注重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內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实践证明,在一开始就历史科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
二、开展专题辩论,营造创新氛围
历史事件本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去解读历史,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或道理。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从多面鼓励学生多角度去分析历史,辩论历史,提出见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在讲述某一历史事件前,准备好相关的时事材料,以此作为学生辩论的话题,让学生从中解读历史。
如教师讲授到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时,对于主要人物哥伦比亚的评价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针对此问题给出一份材料:即在1992年哥伦比亚航行美洲500周年纪念日当天,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纪念活动,但此活动却引起了印第安人后裔的不满并采取了有关反抗措施。基于此次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对哥伦比亚航行美洲行为的功过进行辩论分析。
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观点加以综合说明,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哥伦比亚航行美洲的意义及其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同时不能否认给当地印第安人带来的深重灾难。以此客观地评价哥伦比亚,让学生客观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事件。
一般情况下,教师组织专题辩论,需要选准辩题和方向,并搜集好相关史料,指导学生撰写辩论词和发言技巧,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过程,而让学生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充实知识储备。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课堂充满活力
回归生活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需要加强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历史必修课的学习“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生动有效的历史课堂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历史教师不仅要求自己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保持敏锐和灵活的头脑,还有责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关注社会实际。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善于发现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有意识地注重联系社会现实和社会需要,用鲜活的生活题材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知道现在所学与将来发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案例:
师讲述真实的故事:2007年9月在佛山发生了一起玩具厂老板因负债而自杀的事件。他的工厂属于外向型来样加工企业,主要为美国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商美泰公司生产供应玩具。事业发展本来蒸蒸日上,恰遇“中国制造”在海外遭遇信任危机和中美贸易风波,美国借口该厂生产的玩具涂料的含铅量超标而不再接受供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做出暂停该厂产品出口的处罚。对于依靠外贸的玩具产商来说,产品无法出口就等于断了生命线,所以老板因绝望而自杀。师提问:通过阅读以上材料,我们得出怎样的认识?
生1: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生2: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利的影响。
师再问:中国如何应时全球化,如何在全球化中获得最大利益?
生1: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所以工人工资低,因此“中国制造”才因价廉而有竞争力,但在生产过程中却付出了过度透支人力和土地、破坏环境的代价,是不足取的。
在全球化进程中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改革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为保障人民的生活和国家利益承担一定责任,比如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政治战中保护本国的小个体企业的命运等等。
四、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历史重现它迷人的一面。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总之,历史课堂创新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中历史教师只有以全新的理念,才能适应现在形势的需要;也只有真正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才能焕发历史生机与活力,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庚平.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J].广东教育.2007(2).
[2]蔚泽军.新课标下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J].科技信息.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