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创新发展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3839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关键词:情感气氛;生气课堂;创新发展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怎样创设小学语文课堂新境界呢?
  一、师生共同创设情感氛围
  “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所以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
  (1)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是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第二段课文时学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妈妈的心情过程中,总倾向于小金花对敌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妈妈的悲痛。因此朗读这段课文时,要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找出最能表现刚强的词语“脚一跺”“抽动两下”,而又引导理解这些词语中流露出的情感。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小金花是把失去妈妈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满腔的仇恨对准了敌人,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为妈妈报仇。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2)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先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我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的长城上。站在长城上,会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长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二、师生共同创设有生气的语文课堂
  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彩,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那么,这股生命流就不怕蓬勃不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达到这一境地,教师要勇于放手。
  (1)书,让学生自己读。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做教师的要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起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我采用了“以读激情、以情悟文”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问,让学生自己提。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进而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许他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也许他的想法是肤浅幼稚的,但是,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敢于提出来,勇气可佳。我班学生就特爱提问题,学《威尼斯的小艇》时问“轻快”“灵活”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学《燕子》时问写燕子的外形为什么用“凑”字等等。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代答,应让学生去作答,遇到有价值的问题还应组织学生讨论。
  (3)话,让学生自己说。一节课40多分钟,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如在教《晏子使楚》一课时,学文成熟之际,教师创设情景:晏子凯旋归来,齐王会说什么,齐国的大臣会说什么,齐国的百姓会说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于是,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在表达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师生相长,有创新、有发展
  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創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如《小珊迪》一文,小珊迪为诚实与守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死了,小利比的命运又如何呢?课文没有交代,也无需交代。学生对此却十分关心。我想作者留下空白也许就希望读者去大胆畅想。还有如《小摄影师》一文,高尔基第二次接待小男孩,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空白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继续续写故事。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我们要充分利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这才是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摘 要:安徽大学法学院院长程雁雷教授就曾在李齐全等著作《大学生权利法律保护研究》一书中的序中提到:“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受大陆法系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影响颇深,通常是把学校与学生作为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之间的权利(力)义务关系并不对等,学生的权利往往被忽视。”近些年,随着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的思维越来越融入到每个社会公民和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大学对学生的权益保障无论从法律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引导未得到足够重视。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未针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带领学生加强英语课外阅读的练习。且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仍然存在着某些误区。本文从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常见的问题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旨在其能有利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并最终引导学生掌握到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关键
摘 要:在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的今天,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但是,在我国的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的高考模式也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本文从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当前英语高考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对英语高考改革展开了思考并就高考社会化改革提出几条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现状;高考模式;问题;高考改革;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际往来日益增多,英
摘 要:《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
摘 要: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由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加上标准化试题的引进,给阅读教学蒙上了功利主义的面纱。在中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提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水平。本文试就如何培养初中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一、培养中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兴趣  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利用學生的从众心理,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关心、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在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养成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然而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太乏味,为什么会这样?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组织学生在有效的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并将知识与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呢?首先我认为教师要对自己在课堂中“引导者”的身份有明确的认识。教师要善于有层次的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探究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拘泥于教案不放,必须善于捕捉学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倾听能力很重要,但现在孩子们倾听能力特别差。尤其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从业都是他们说,别人听;从来不听别人的话。而且我们班里的孩子特别浮躁,最外在的表现就是没有安静“倾听”的好习惯。不管是在听老师还是他人讲述时,都喜欢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导致其余同伴无法听清楚,造成课堂纪律混乱。对于这个现象,我很焦虑。在思考过以后,我在课堂上更注重对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