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以教育优先发展支撑和驱动科教强省、经济强省建设。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是实施创新引领的必然要求。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关键在于人才和科技,根本在于教育。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依靠教育来实现。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在实施创新引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统计表明,近年来湖南入选的“两院”院士绝大部分都来自高校,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80%以上由高校主持或参与,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项主要来自高校。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是湖南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优先发展教育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确保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共享教育发展成果,让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扶智”与“扶志”,让贫困地区和困难家庭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法宝。
优先发展教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建设文化强省,首要任务是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自信。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的情怀和精神,正是湖湘文化精髓的生动诠释。只有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和释放湖湘文化的精神力量,打造三湘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才能凝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强大合力。
切实肩负教育发展新使命
创新教育理念。一流的教育,必定有先进的理念支撑。注重面向人人,充分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高质量的教育。注重终身学习,提供更开放优质的学习资源、多样个性的学习机会、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绿色友好的学习环境。注重知行合一,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习者创新创业能力。注重共建共享,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发展与治理,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贯穿发展主线。当前,湖南教育已经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正在向着“上好学”的目标迈进,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通过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充分多样的职业教育,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保障所有残疾少年儿童获得合适的教育,从而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有效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强化要素保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教育经费管理,形成标准化、制度化、法治化的教育投入体制和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管理机制。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发展,加快补齐短板,整体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大力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浓厚氛围。
提升治理能力。坚持依法治教,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加强教育治理能力建设,健全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监督评价的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协同治理机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奋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训练,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精准资助家庭困难学生。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就近入学,关爱留守儿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扩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省全部贫困县。深入实施高考招生“阳光工程”,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等3类招生计划,让更多农村和贫困地区孩子有机会上重点大学。
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资源覆盖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同步建设城镇学校,努力办好乡村教育,切实完成消除大班额任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推进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协调发展。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学科增列审核工作。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省级统筹,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际优质资源培养急需人才,继续办好“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强化教育发展保障。依法落实教育投入“三個提高”“两个增长”的法定要求,着力构建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稳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保障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师动态核编,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切实从严管党治党。切实增强教育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为我国大数据建设发展明确了任务、指出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如何理解、认识大数据,如何建设、运用大数据,如何开放、利用大数据,既是时代发展新考题,也是政府治理新考验。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不断释放数据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才能真正推进我国從数据大国走向数据强国。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是实施创新引领的必然要求。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关键在于人才和科技,根本在于教育。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依靠教育来实现。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在实施创新引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统计表明,近年来湖南入选的“两院”院士绝大部分都来自高校,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80%以上由高校主持或参与,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项主要来自高校。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是湖南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优先发展教育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确保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共享教育发展成果,让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扶智”与“扶志”,让贫困地区和困难家庭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法宝。
优先发展教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建设文化强省,首要任务是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自信。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的情怀和精神,正是湖湘文化精髓的生动诠释。只有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和释放湖湘文化的精神力量,打造三湘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才能凝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强大合力。
切实肩负教育发展新使命
创新教育理念。一流的教育,必定有先进的理念支撑。注重面向人人,充分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高质量的教育。注重终身学习,提供更开放优质的学习资源、多样个性的学习机会、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绿色友好的学习环境。注重知行合一,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习者创新创业能力。注重共建共享,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发展与治理,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贯穿发展主线。当前,湖南教育已经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正在向着“上好学”的目标迈进,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通过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充分多样的职业教育,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保障所有残疾少年儿童获得合适的教育,从而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有效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强化要素保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教育经费管理,形成标准化、制度化、法治化的教育投入体制和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管理机制。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发展,加快补齐短板,整体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大力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浓厚氛围。
提升治理能力。坚持依法治教,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加强教育治理能力建设,健全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监督评价的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协同治理机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奋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训练,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精准资助家庭困难学生。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就近入学,关爱留守儿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扩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省全部贫困县。深入实施高考招生“阳光工程”,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等3类招生计划,让更多农村和贫困地区孩子有机会上重点大学。
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资源覆盖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同步建设城镇学校,努力办好乡村教育,切实完成消除大班额任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推进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协调发展。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学科增列审核工作。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省级统筹,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际优质资源培养急需人才,继续办好“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强化教育发展保障。依法落实教育投入“三個提高”“两个增长”的法定要求,着力构建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稳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保障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师动态核编,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切实从严管党治党。切实增强教育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为我国大数据建设发展明确了任务、指出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如何理解、认识大数据,如何建设、运用大数据,如何开放、利用大数据,既是时代发展新考题,也是政府治理新考验。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不断释放数据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才能真正推进我国從数据大国走向数据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