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城大地展宏图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1988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来,潞城市委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至2003年,潞城市财政总收入连续两年在长治市各县(区)中率先突破2亿元和3亿无大关,一年净增一个亿,两年实现了翻一番。今年1月到6月,财政收入又实现2.64亿元,同比增长51.6%,半年时间就比去年同期净增近一亿元。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长治排名第一,在全省排前列。经济上翻番带来各行各业硕果累累。去年,该市先后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经济结构调整先进市”“小康建设十强市”“省级卫生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众多的荣誉光环既衬托出潞城两年来各项工作的闪光点,也印证了潞城市委一班人带领全市人民建设三晋强(县)市的辉煌业绩。
  
  统揽全局勇争先 当好全市领头羊
  
  2001年8月,潞城新一届市委班子组成之后,面临着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潞城市的经济形势从1997年开始走低,到2001年仍处于徘徊不前的状况,煤、焦等支柱产业不景气,潞城市在长治市13县区中排名第一的位置受到严峻挑战。潞城何去何从,发展的路子如何走,成为摆在新一届市委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新任市委书记李进军陷入了深思。他认为:潞城的发展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要有一个新思路。怎样在发展思路上统揽全局,制定好关系全市发展大局的战略措施,成为他心中考虑的首要课题。
  通过几个月的深入调查研究,通过面对面、心贴心与全市干部群众的广泛座谈和交流,李进军同志认为:潞城区位独特,矿产资源丰富,交通通讯便捷,产业基础良好,具有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条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财税体制不顺,人才严重短缺,干部观念落后。潞城与发达地区相比,直观上是经济实力与城市进程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机制、体制上的差距。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定性定量分析潞城实情的基础上,在2002年2月召开的中共潞城市委二届五次全体会议上,市委提出了实施产业升级、人才开发两大战略,发展园场、园区、园林三园经济,建设三晋强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这个决定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成为统领加快潞城经济发展、建设三晋强市的宏伟目标,统一全市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有力武器,而且也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002年,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率先在长治市13个县(区)突破亿元大关,比上年净增近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名列长治市第一。辉煌的发展成就,牢固的第一位置,让潞城人悬着的心感到了踏实,使潞城人看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2003年10月,在潞城市召开的全市加速经济发展再动员会上,市委书记李进军又根据潞城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果断地提出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步伐,要在连续创造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再攀发展新高峰,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用三年时间把潞城建成三晋十强(县)市,将党代会上确定的五年目标提前为三年实现,并于今年3月在全市三级干部劳模大会上正式付诸实施。这是潞城市委认真贯彻中共长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敢想敢干,靠科学的发展观立志在长治市13县(区)保持第一,当好全市经济领头雁,在全省争先发展立下的宏图大志。这一奋斗目标,体现了时代精神,体现了山西省委和长治市委实现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代表着潞城人民的根本利益。为20万潞城人民负重奋进,大展宏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当中,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科学决策兴百强 两年实现翻一番
  
  建设三晋强县(市)是一场经济综合实力的赶超和较量,也是一场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竞赛和考验。为了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潞城经济再次腾飞注活力,潞城市委科学决策,针对干部观念落后、思想保守这一问题,市委创立了“解放思想论坛”,从2002年开始在全市大力开展对三级干部和企业老板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利用双休日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外国友人、部门领导为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和企业家上大课。通过学习,广大干部、企业家武装了头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拓展了思路,为快速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针对全市财政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潞城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春果断决策,取消了沿用多年的经济考核办法,将乡村干部的工作重点由主抓税收变为抓税源,由“收鸡蛋”转化为“孵小鸡”,极大地激发了乡村干部发展经济的内在潜力,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引资上项目的主观能动性。当年,全市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52亿元,同比增长152%,是过去5年的总和,增加了潞城经济发展的后劲。
  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单一粗放这一长期难以解决的症结,市委、市政府以产业升级为切入点,突出传统支柱产业的提升改造,大力培育和延伸煤——焦——化、铁——钢——铸和焦——气——电三大产业链,有力地提升了潞城的经济质量,在长治市百强调产规划中,潞城新上的项目数量和经济总量都名列全市第一。其中兴宝钢厂、潞安环能、潞城天脊甲醇项目等建成后可成为全市最大的煤焦化工基地。在传统产业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潞城市还大力开发培育新兴产业,依托该市丰富的石膏资源,挂靠中国矿业大学,建立石膏研发基地,大力开发可供建筑、装饰、雕塑、制药所需的各类高、中档建材产品,同时,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充足的水资源,发动千家万户,参与发展苗木花卉5万亩,建设园场园林经济区近百个,使全市的经济发展朝着多产业、多元化格局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该市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统筹城乡的思路促进农村进步,用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创造性地执行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以“生态型、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为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大力构建产业特色。全市绿色有机经济区面积达到19.9万亩。初步形成了苗木花卉、大葱土豆、三樱椒、大田蔬菜等四大绿色经济产业带。大力实施畜牧养殖“百千万”工程,发展百头以上牛(驴)场16个,千头以上猪场12个,万只以上鸡场15个。围绕特种特养,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神农玉米、森龙公司、正源饮品、美味食品等企业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渐突出。二是大力发展“打工经济”,拓宽增收渠道。一方面随着潞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为农村闲余劳力就地转化提供了条件。在潞城市,60%的农民实现了就近就业,亦工亦农,离土不离乡,收入有保证。另一方面,有领导有目标地组织劳务输出,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据统计,务工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打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实现减负增收。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逐步改变农民自办农村公益事业的传统做法,重点解决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乡村道路、人畜饮水、沼气使用、贫困生上学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去年,潞城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了大病统筹基金,全市共有13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常住农业人口的80%。去年全市共有1124名农民总计得到148万元的补助,其中补助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8人,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和看不起病的问题。今年在长治市13县(区)中又首家免征农业税,实现了全市农民零负担。
  
  “软硬”环境一齐抓 婴城大地处处春
  
  环境就是生产力,创造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潞城市委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确立了“长远抓教育,中期抓培训,当前抓引进”的工作思路。首先,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改善教学条件,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狠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其次,积极组织各种培训,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市里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都制定了培训规划,广泛开展了机关干部上大课、农民百日大培训等活动,在潞城初步形成了“处处有教师、处处是课堂”的浓厚的人才培养氛围。第三,注重人才引进,坚持高薪聘人才,项目带人才,政策引人才,感情留人才,把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引进来为我所用。两年来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八百余人,其中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三百余名。第四,建立了人才市场和人才资源库,实行无档案引进人才,到高等院校直接招聘人才,把每年高考输送出去的青年学生、在外工作人员一一登记在册,经常保持联络,鼓励他们为潞城的发展做贡献。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坚持把创优环境作为跨越发展的基础工程,明确提出“墙内的事企业办,墙外的事政府办”,全方位打造潞城对外开放的新形象,实现了从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的转变。市四套班子领导,各有关部门与民营企业建立了重点联系和帮扶制度,大力整治行业不正之风,集中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正常运行;设立了经济环境“110”投诉中心,对年纳税10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封闭式管理;组建了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制定出台了《行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国土、环保、城建、工商、质监、税务、物价、公安、电力、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单位对企业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强化激励机制,对创环境的模范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形成“进了潞城门,就是一家人,婴城大地皆是春”的良好社会环境。
  在突出软环境建设的同时,潞城市还狠抓了硬环境的改善。全市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水泥路、通程控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的“五通”目标。尤其是城市建设,按照“超前规划,彰显特色”的思路,聘请大连规划设计院进行整体设计。两年来,多方筹资1.5亿元,先后完成了中华西大街延伸工程,建成了府前广场、越人公园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完善了潞城大酒店、商贸广场等工程,城市绿化总面积达到五十多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8.3平方米,城市绿地达到32.5%。随着潞城市道路、交通、通讯、电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潞城对内对外投资的吸引力也明显提高。近两年来,先后引进福建、河南、辽宁等外地投资商三十余人,引进外地资金十多亿元,为潞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青海省企业生产的皮革防腐剂近来在运往甘肃境内销售时,屡次被当地盐务管理部门当作“私盐”“查处”。甘肃省盐管部门声称皮革防腐剂冲销了食盐市场,应纳入工业盐管理;青海方面则认为,甘肃省盐管部门扣押皮革防腐剂这一国家高科技产品,并无法律依据,意在制造垄断——     高科技产品在甘肃境内被视作“私盐”     青海省是我国盐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为了开发和综合利用盐湖资源,这个省积极支持企
期刊
吃——派饭    作为农村记者,一年中差不多有半年多的时间在农村采访,首先碰到的是民以食为天的吃饭问题。过去没有招待所、接待站,除了农村食堂化期间,记者下乡吃过食堂饭外,通常都是在老乡家里吃派饭。今天在张家,明天在李家,可以说吃的是百家饭。越是穷的人家越要去吃,这个老规矩给记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就在这吃派饭中,农村记者李果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一年冬天,李果与刘人杰、杨义赴山西
期刊
平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煤炭之乡”名扬三晋。如今,平鲁区的城市建设、环境建设早已是日新月异,市容市貌已今非昔比。在这块土地上有一位时代的弄潮儿,他凭着一种对目标的执著追求,绘出了一幅又一幅蓝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他就是平鲁区环保局局长杜有。  2002年3月,平鲁区环境保护局在欢庆的喜炮声中宣告成立,杜有受命担任该局局长。建局之初,该局只有一辆车和几张简单的办公桌椅,几乎是一切从头开始。面
期刊
1945年日本战败后,五千多名日本孤儿与双亲离散,被遗弃在中国。五千多个善良的中国家庭不顾自己窘困的生活,向这些日本孤儿伸出了关爱之手,并用心血和博爱把他们养育成人——     “失去养母,我现在成了真正的孤儿”     在长春市平阳街46号,住着8位日本遗孤的养父母。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战争的硝烟已被和平鸽的洁白和遍地的鲜花所覆盖,但历史留给人类的隐痛却无法消失。  
期刊
200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20个教师节,也是尹嗣唐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因在教育战线上爱岗敬业、呕心沥血、辛勤工作、无私奉献,获得了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了解尹嗣唐的人都知道,他这个先进当之无愧,几年来,他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政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学校师生的好评与称赞。  尹嗣唐,196
期刊
大同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又是全国闻名的“煤海之乡”。建国以来,同煤人在漆黑的地下挖掘着光明,为共和国的建设以及无数普通百姓的生活提供了优质的原煤。  担负着同煤集团公司生产单位及居民区治安防范、消防和救援任务的大同市公安局云泉分局,近年来,在上级公安部门和同煤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部、省、市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侦破命案”“禁毒禁娼,打黄扫非”“
期刊
一个曾经为人正派、工作出色的粮食储备库主任,却因赌博走上了贪污、挪用公款的不归路,最终从一个国家干部变成沉迷于赌场的“赌王”,输掉了自己的前途,也输掉了自己的人生。2004年7月,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企业公司人员受贿罪,将原重庆市涪陵粮食储备库主任兰中建的案件移送重庆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审查起诉——     一面是人 一面是“鬼”     兰中建是
期刊
担负着朔城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任务的朔州市质监局朔城区分局,近一年来,在市质监局的正确领导和区委、区政府的关怀支持下,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抓质量、搞服务、严打假”方针,先后开展了“查农资、保春播”“查食品、保健康”“查建材、保建设”“查鬼秤、保公平”“查汽配、保安全”等专项整治战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4年上半年,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8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00车
期刊
朔城区四中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学校,自1989年建校以来,该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风雨历程。特别是1997年以来,该校不仅在校园建设和教学设备现代化建设上达到了全区一流水平,且治学严谨,成绩优秀,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先后被朔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特色学校”,被全国公民道德知识教育活动组委会评为“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知识(公民道德
期刊
在一个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日子,我们慕名来到闻名三晋的“煤炭之乡”——朔州市平鲁区,走进了平鲁区实验小学。这里优美雅致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先进的教学设备,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教学质量,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该校先后被朔州市教委评为“文明学校”,被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环保局评为“朔州市绿色学校”,被省小学英语课程教改实验课题组评为“山西省小学英语课程教改实验学校”,被平鲁区委、区政
期刊